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天才槍手》劇照

趙先生直言,國內學生出國讀兩年書就搖身一變成了“華僑生”,就是在“撿國家的漏洞”。他認為這樣的漏洞“不撿白不撿”。

文 ✎ 李伊曼 張文政

花了50萬,在菲律賓宿務島蟄伏了3年,頂著“菲律賓華僑”身份的福建女孩林萌萌終於在這個夏天“揚眉吐氣”。近一個月的焦急等待後,她拿到了港澳臺華僑生聯考成績單。不到500分,卻足以將她送入心儀的廈門名校。這意味著,她兩年多提心吊膽的海外生涯終於畫上了句號。

中介廣告中宣稱的“換個國籍直通清華北大”也許有點誇張,但“三年鋪就您輝煌的人生路,三年成就您改變人生的大夢想”,在原本只能讀中專的林萌萌身上真的實現了。

用中介的話說,這叫“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通過這條鮮為人知的捷徑,許多“新華僑生”拿到了通往重點大學的敲門磚。外界的批評無法撼動林萌萌的喜悅,她反問記者,“人人想要好前程,捷徑有什麼錯呢?”

在搜索引擎輸入“華僑聯考”,1秒鐘內就出現137萬個結果,排在前列的是名目花哨的中介網站,它們不約而同在網頁最醒目的位置用加粗的大字凸顯著華僑港澳臺聯考“誘人”的錄取分數線:“二本線300分,一本線400分”。

華僑港澳臺聯考存在已有約30年,在前互聯網時代,除了真正的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子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隨著家長將它作為躲過高考的捷徑,中介機構應聲而起,將為高考量身定製華僑身份,做成了一筆利潤豐厚的生意。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某中介網站截圖

6月22日,教育部聯合四部委下發了聯合通知,收緊對華僑生的身份管控。但中介機構廣告照做,考生家長諮詢電話照打,仍有人願意用一場身份的豪賭,換一張更體面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神秘的“華僑生聯考”

“學習差沒關係,只要不是那種抽菸喝酒、拉幫結派的‘壞孩子’,都能保證上一本。” 三一樹人的工作人員小姬告訴火星試驗室記者。這家中介機構向客戶承諾一本率百分之百,“寫在合同裡”,考不上免費復讀。

“主要是因為考試太簡單了。”華僑港澳臺聯考培訓中介北京博飛的創始人王強將“太”拉著長聲強調了兩秒鐘,感慨如果他高考時是這樣的卷子,也能考上北大。事實上,他畢業於河南大學。

這個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的考試被中介直接稱為“華僑生聯考”,因為移居港澳週期長,成本大,門檻高,相比之下“華僑生”的身份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考試採用的是2000年高考改革之前的舊模式:除了語數外,文科考歷史、地理,理科考物理、化學,每科150分,考點主要來自初中和高一。“比任何一個省份的試卷都簡單。”王強說。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普通高考與華僑生聯考考題區別

躍躍欲試者逐年增加——原本成績不好的學生想上大學,而成績不錯的考生則想走捷徑進名校。

2004年王強剛入行時,全國聯考考生不足1000人,2007年達到2800人,隨後以每年幾百人的速度增加,2017年4448人,2018年4800人。

旺盛的市場需求催生了在考生家長和華僑身份之間充當掮客的中介和培訓機構。王強回憶,2008年後,每年諮詢的人突然多了起來,2009、2010年每年能收三四十名學生,2017年前後達到了100人。

家長的熱情背後是聯考比高考高得多的錄取率。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有940萬考生參加高考,985重點大學錄取率2.3%。而根據中國僑網的數據,最近3年全國聯招一本率29%,二本率36%。招收華僑生的316所高校,涵蓋大部分“985”、“211”名校。

大陸的4個聯考報名點,廣州的考生最多,福州和上海緊隨其後。在北京報名的最少,王強透露,在北京就讀的真正的華僑和港澳臺學生,每年只有二三十人。

三一樹人今年有16名學生參加華僑生聯考,其中9人來自江蘇,其餘則多來自山東、山西、河南等高考大省。他們多數是為了參加聯考,“量身定製”了華僑身份。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天才槍手》劇照

這家創辦於2004年的機構,最初打出“華僑生”的招牌,是給為無法在北京高考的非京籍學生提供考試機會,收費19萬。當時,這些“華僑生”無需在國外生活,只要在中介安排下到某個東南亞國家旅遊一趟,在賓館填些表格,在街上轉一轉,記住幾個街道和門牌號,就大功告成。國外高中的畢業證和成績單則依靠作假,小姬一臉神秘地告訴記者,“你懂的”。

2012年起,三一樹人跟馬來西亞的一家華文學校合作辦起了海外培訓班,讓學生在國外老老實實待夠兩年。報名的學生越來越多,價格也水漲船高,2016年39萬元,2017年49萬元,2018年已經漲到了59萬元。食宿自理,住宿費每年9000元,吃飯一年兩萬多元。

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數中介機構都採取代辦綠卡、海外入學加國內培訓,考試報名加報志願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只不過收費各異。廈門禹坤收費相對較低,兩年學費30萬元,吃飯每個月1000元,一個人住一室一廳的宿舍。上海一家中介報價38.4萬元。深圳冠橋菲律賓華商學院42.5萬元包食宿,並特別強調在該機構上學的都是“精英子弟”。

這些機構自稱是“通往名校的鋪路者”,許多機構擁有好幾個“馬甲”,其中不乏“港澳臺華僑聯考中心”“中國華僑生官網”“聯考學院”等看起來很“官方”的名稱。

王強透露,多數中介的利潤能佔到費用的一半。

漏洞“不撿白不撿”

在被中介和考生家長“發掘”前,華僑港澳臺聯考曾低調地存在過許多年。最初,許多擁有這個身份的人都不知道如何運用這種權益。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Hi高考君》劇照

王強第一次接觸聯考,就是“撞”上的。2004年,一個18歲的美國華僑男孩一臉迷茫地敲開了他辦公室的門。當時,聯考對王強來說完全陌生,他到北京教育考試院挨個科室打聽,跑了七八個科,折騰了三四個月,他弄明白華僑生考中國大學的流程。

那年,在北京報名參加聯考的考生不足100人,考試在北京大學的一個階梯教室進行,“就跟大學期末考試一樣。”

因為考生少,“過400分就能上中央財經,人民大學400多分,北大清華稍微要高一些,也不到500分。”說到激動處,王強指尖緊湊,像敲門一樣點著桌面。

華僑男孩如願進了北大,第二年又介紹了有同樣需求的朋友來找王強。王強索性做起了專業華僑港澳臺聯考諮詢,“官方什麼都不公佈,像真題啊,錄取線啊,錄取人數啊,”王強說,“真的是一片空白。”

但空白很快被考生和中介機構填滿了。

華僑生數量的不正常增長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2006年,教育部修改了招生簡章,規定華僑生必須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並在國外居住滿兩年,才能報名華僑生聯考。那一年,北京地區有數千名學生報考全國聯招,但只有200人取得了准考證。數百名“新華僑生”在報名階段被主管部門刷下,中介拿著錢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只要市場有需求,中介總能想辦法鑽出新空子。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高考灰姑娘》劇照

聯考的招生簡章要求華僑生截至報名時間的最近4年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記錄,一年中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出國留學和因公出國工作不能視為定居。

為了滿足這一要求,中介機構提前3年招生,為家長辦理綠卡。週期短、門檻低的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成了首選目的地。辦理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身份需要在當地銀行賬戶存30萬馬幣資金,相當於人民幣50萬元,孩子大學畢業後即可取出,年利率大約3.85%。菲律賓的綠卡費用低一點,需要存兩萬美元。

學生在國內讀完高一,再到馬來西亞待兩年,考前3個月回到天津校區接受考前衝刺培訓。為了“攢時長”,除了春節放30天假,他們一概不回國。

嚴格的“一條龍服務”走下來,學生的確可以達到招生簡章上規定的華僑生標準。

“學生都是家裡有點背景的,當官的或者富二代。”深圳冠橋菲律賓華商學院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告訴火星試驗室,“不費勁就能考好學校,暨南大學保底”。

所謂的保底,指的是參加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的“兩校聯考”特招。考試前最後幾個月,冠橋把學生送到暨南大學接受培訓,“花錢請華僑生聯考的出題人做老師,實在不行還可以走(兩校聯考)這條路”。他聲稱已經花錢打通了關節,“有關係,包進”,還嗔怪記者“非要讓我說得那麼白”。

但他隻字未提的是,2017年,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的兩校聯考招生簡章中明確不接受菲律賓特別退休居住簽證和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的學生報考,一名在菲律賓待了10年的考生被取消資格。

趙先生直言,國內學生出國讀兩年書就搖身一變成了“華僑生”,就是在“撿國家的漏洞”。他認為這樣的漏洞“不撿白不撿”。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天才槍手》劇照

2017年4月,《中國教育報》一篇報道,再次將華僑生聯考推上了風口浪尖。華僑生中介這個多年來遊走在灰色地帶卻鮮為人知的產業,被正式暴露在公眾面前。業內人稱“4.25事件”。

在那篇轟動的報道中,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表示,激增的海外高考移民已經使華僑港澳臺聯考出現了“擠出效應”,因為真正在海外接受教育的華僑子女根本考不過大陸考生,“這些真華僑名額被海外移民擠佔了”。

多名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並不存在“假華僑”一說——中介並沒有偽造華僑的身份。家長和中介聯合鑽了政策的空子,法理上沒有作假,“但是不符合精神實質,我們中國就稱為假”,王強告訴記者,“和假結婚、假離婚同理。”

他透露,很多家長花大價錢為孩子獲得華僑身份,覺得賺到了,“國內的高考太難了,而取得長期或永久居住權、孩子在國外住兩年又都做得到。”

“4.25事件”後,教育部迅速表態,將嚴查專為考大學“量身打造”的華僑生,“發現一起查一起”。近5年聯考中除掉港澳臺學生,華僑生人數約為每年50人,“凡是超出就是異常,非常態人數增加必然嚴查到底”。

提心吊膽和焦慮不安迅速攻陷了“全國聯招”等貼吧和論壇,一名正在菲律賓讀書的男生髮了幾千字的長文,控訴海外糟糕的教學質量、與中介承諾不符的生活條件。他覺得“政府要動手了”,以後“百分之百會改規則”,盼著自己這一屆能平平安安地考出去,後來者則要小心,“不要再上當受騙了”。

2018年5月20日下午,聯考最後一科結束後,王強長出了一口氣。他經手的最後10名“高考定製華僑生”順利參加了聯考,“今年萬幸政策沒有變。”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天才槍手》劇照

一個月後,教育部聯合外局部、公安部和僑辦下發了聯合通知,將2019年參加聯考的華僑生身份限制得更加嚴格。要求考生本人和父母一方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積居留不少於18個月;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會發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積居留不少於30個月,也可參加報名。

“真正的華僑僑居到國外,一般父母都在國外。而鑽空子投機的一般只是孩子本身在國外。”王強認為新政“限父母”是 “戳中軟肋了”,“是非常非常精準的”。

謹慎

經歷了“4.25事件”,被兩個“一心想出名的年輕小記者”發了負面報道的三一樹人變得格外謹慎。

他們不再大張旗鼓地做廣告,只在百度貼吧和天涯論壇的相關版面低調宣傳,除了有心鑽研的潛在客戶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公司總部辦公室設在門禁森嚴的建外外交公寓,來訪者得有人“接應”才能入內。火星試驗室記者打電話接通中介,對方一聽聲音年紀不大就想掛斷,“讓考生的父母直接來跟我們聯繫”。如果想進一步諮詢或參加宣講會,還得發送身份證和孩子的學生證照片來“驗明正身”。

三一樹人的工作人員透露,考上大學後,“出口轉內銷”的華僑生大多小心翼翼地隱瞞身份,生怕別人看出一絲端倪。

送孩子出國後,幾乎所有家長都對孩子的去向嚴格保密,來報名的人很少通過朋友間的口耳相傳知道華僑生聯考。記者試圖通過中介聯繫到幾位家長,但沒有一個人願意透露自己的聯繫方式。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Hi高考君》劇照

一位考生去年以600多分的成績上了一所號稱全國排名前十的知名理工院校,被中介機構寫到了宣傳資料裡。儘管他的名字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母親還是打電話來大發雷霆,生怕學校順藤摸瓜地找到她正在讀大二的兒子,毀掉他的大好前程。

小姬承認中介市場魚龍混雜,什麼樣的情況都可能發生。無良中介不負責任, “拿完錢就走,以後換個名字接著騙”。趙先生告訴火星試驗室,小中介“胡來的很多”,經常有學生在報名考試時被卡,“要麼是高中畢業證不合格,要麼是在國外年限不夠”。

中介機構言之鑿鑿,華僑生聯考不會被取締。他們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卻都能換來前來諮詢家長的頻頻點頭。但不容置疑的是,政策紅利越來越小了。

博飛也曾在馬來西亞設立校區幫“聯考定製華僑生”獲取身份。2017年感知到政策可能發生變動,立刻抽身上岸了,但很多中介還在做。“這風險就很大了,會把學生給毀了。”

與此同時,通過聯考進入名校越來越難。2004年,人大400多分就能錄取,招100人;2017年人大錄取線620分,只招10人,北大、清華、人大、復旦、浙大等學校的錄取線也在600分以上,招生人數都是個位數。

王強透露,通過聯考進入大學後,學生普遍感覺吃力。“生源相對國內高考是要差很多的,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這邊近年能考上北大的,基本上沒有說不吃力的。因為你進去跟狀元相比,你是完全兩個不同概念的。”

中國考生換個身份變華僑,“鑽國家政策的空子”400分上一本

▵電影《天才槍手》劇照

儘管如此,對捷徑感興趣的人有增無減。去年,博飛在北京地區的有效電話諮詢就有1000多例。

王強的兒子今年8歲,距離高考還有10年。兒子在北京讀書,但是戶籍在老家。雖然近水樓臺,王強卻不打算給兒子換個身份,“該怎麼著怎麼著,我不希望他走太多的捷徑反而把自己給害了。”想了想他又說,“到時候我再想辦法吧。”

(應採訪對象要求,林萌萌為化名)

今日話題

為了考入理想的大學,

你和你的家人曾經做過哪些努力?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如果你有想說的故事或線索提供給我們,

可以通過後臺留言方式發送給我們哦,

期待和你相遇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