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奉對帖》背後的故事

古人說:“不依情,不能發筆。”古老而獨特的中國書法藝術,尤其注重情感的表現,或憂、思、悲,或恐、喜、怒……也正是因為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情與理的撞擊,才使得書法藝術產生出燻人、攝人、勾人的魅力。

王獻之——《奉對帖》

王獻之《奉對帖》背後的故事

釋文: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姐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姐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奉對帖》,讀來讓人感慨:

新安公主司馬道福是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妹妹,最初嫁給桓溫之子桓濟,後來桓濟因故被貶,公主順勢與桓濟離婚,央求哥哥把自己改嫁給愛慕已久的王獻之,而此時王獻之已和表姐郗道茂成親。郗、獻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王獻之《奉對帖》背後的故事

唐寅《王獻之休郗道茂續娶新安公主圖》

王獻之並不知漂亮刁蠻的公主已暗戀他很久。簡文帝后來找到獻之,轉達了公主的愛慕之意。獻之無法抗拒,但不想拋棄妻子,於是,他用艾草燒傷雙腳,聲稱已殘疾,不能娶公主。公主真心喜歡獻之,表態說什麼都不在乎,今生非他不嫁。

可憐的郗家女只好離開王家,不久便鬱鬱而終。獻之傷心愧疚,至重病將亡時,有人問他這輩子有何得失,言到:“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世說新語·德行》中有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