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皇帝作為國家權力的最高擁有者,政治權力能被人民所認可,這對於歷代皇帝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而“玉璽”就是權力的象徵,它代表了一代皇帝的地位和權力的合法性。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稱“皇帝”,傳國玉璽也是由此開始,自此之後,歷朝皇帝開始沿代相傳。這個權力的標誌物呈方形,上面有五龍纏繞著,從正面看有“受命於天,既得永昌”幾個大字。它被人們視為是上天賜予權力的寶物,歷代皇帝都覺得,“得到它就是得到上天的肯定,失去它也就是天命所為”。倘若,一個皇帝登基時沒持有這個傳國寶,那麼,他就會被世人嘲笑。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所以,“玉璽”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那些想謀權篡位的人爭搶著想要得到它,多次大動亂之後,最終導致這個寶物流轉到了人間,後來也便沒了蹤影。

有記載說,傳國璽是以和氏璧作為原材料,相傳,楚國人和氏在山中發現一快包裹著石頭的玉塊,並將此玉獻於當代君王——楚厲王。然而,皇室的玉匠說這並非美玉,而是普通的岩石。楚厲王覺得自己被人欺騙,一氣之下斷了和氏的左腳。而後,楚武王當了皇帝,和氏又把這塊玉送給他,但是,又被玉匠鑑定是岩石,和氏的右腳則不保了。

最終,和氏把美玉帶回山裡,傷心的大哭了三天三夜,新任君王楚文王聞之不解,遂派人查問。和氏委屈道,他並非因為失去雙足而難過,是因為被人認為是騙子和君王不識美玉而感到悲傷。之後,楚文王覺得有理,便讓人把外面的岩石去除,果真是塊美玉,因此,君王以和氏之名,稱為:“和氏之璧”。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和氏璧後來因相國消滅越國有功,被楚國君王贈與昭陽。之後,昭陽設宴請各官一起欣賞璧玉,突然有人大呼水中有大魚,所有人被吸引過去,不久,發現璧玉已不見蹤影。那張儀被人懷疑盜玉,他受盡侮辱後的離開楚國,尋找報仇機會,後來,他幫秦國取得楚國領土,大仇得報。

而後,和氏璧被趙惠文王收入囊中,秦昭王聞之,派人去趙國傳話,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這塊美玉。趙王懼怕秦國軍力,怕賠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又不敢拒絕,煩惱之時,藺相如請命前往秦國獻玉。見秦王並無真誠之心,藺相如經過一番鬥智鬥勇,最終完璧歸趙。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前面說道傳國玉璽由秦始皇開始,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到和氏璧兜兜轉轉還是在秦國。嬴政滅趙之後得到寶玉,後來完成大一統,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讓玉匠王孫壽把這塊美玉做成了“玉璽”。相傳,秦始皇某日乘舟至洞庭湖,驟然大風大浪,嬴政趕緊把玉璽丟進湖中以求平安,因此,傳國璽便沒了下落。幾年後,被人偶然撈到,上交皇帝,玉璽至此成為皇權標誌。

公元前207年的冬天,劉邦攻打咸陽,秦朝敗亡,玉璽傳到漢高祖手中。西漢末年,王莽謀權篡位,想得到玉璽,當時的太皇太后一氣之下把玉璽往地上一摔,玉璽的一角沒了,王莽連忙命工匠用黃金修補。“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過了幾年王莽落敗而死,玉璽隨人獻給劉玄,而後,又到劉盆子之手,最後,又在漢光武帝手裡。到了東漢末年,漢少帝無能,由宦官掌權,袁紹殺宦官,漢少帝被人帶出宮後,玉璽就失落了。漢獻帝時期,董卓叛亂,孫堅意外在一口水井中獲得玉璽,而後被袁術奪之,袁術做了幾天皇帝美夢便死了。袁術卒,玉璽就到曹操之手,曹操想要挾獻帝,所以,玉璽又重新回到了漢室的手裡。

後來獻帝禪讓,曹丕建立魏國,稱魏文帝。玉璽在魏文帝手裡,魏文帝心虛,讓人在玉璽上刻“大魏受漢傳玉璽"幾個字,以此證明自己得到玉璽是正當的。魏元帝時期,司馬炎效仿曹丕,逼魏文帝禪讓,自稱晉武帝,玉璽歸入晉朝。隨後,玉璽歸了前趙,又歸晉朝,最終,落入隋朝手裡... ...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到了唐朝時期,李世民即位沒有玉璽,於是,就做了一個其他的印璽,後來,他偶然得到玉璽,十分開心。唐末混亂,玉璽到了後唐之手。而後唐最後一個皇帝協玉璽自焚,玉璽從這裡便開始失蹤了。到了後周時期,後周的君王自己刻了一個印璽,流傳到北宋時期。

北宋哲宗時期,一農民耕地時發現玉璽,上交朝廷。此時,朝廷裡一時轟動,有人認為是秦始皇流傳下來的玉璽,有人說是假的。當代皇帝說它是真的,爭論也就休止了。後來,玉璽又消失了,是在宋欽宗靖康元年時期被金國奪走了。傳聞,元朝時期,玉璽出現在大都,被人買賣,伯顏趕緊叫人把它買下來。據說,伯顏把各代君王印璽都磨平送給別人,人們猜測玉璽也遭此不測,但是,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明朝時期,朱元璋攻打大漠的元兵殘餘,想要尋找玉璽卻怎麼也找不到。到了明清,玉璽的說法也是沒有停過,只不過,這些“玉璽”都是偽造品。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瀋陽故宮,不知所蹤。

開修黃河獲得一塊玉璽進獻乾隆皇帝,乾隆考證也為贗品。其實,明清皇帝也不是特別執著追求真正的傳國玉璽,所以,假的印璽也能充數。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有將領向清朝末代皇帝追尋傳國玉璽,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其結果也是毫無音信。據《吳氏石頭記》中的記載,傳國玉璽就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一塊沒用的石頭,自秦始皇之後被人爭相搶奪,擁有它就能改朝換代

玉璽在歷史的長河裡輾轉,最終,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就像兩千年的皇帝統治一樣也都隨風而去不復存在了。假若,玉璽真的還在,它也不是最高權力的象徵了,它只是個歷史文物,僅此而已。

『《傳國玉璽 (皇帝的印璽)下落之謎》、《漢書·元后傳》、《吳氏石頭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