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窮人損失大還是富人損失大?

代表作城市裡的我們


通常來說窮人大。

1、即便是同樣損失,窮人丟掉的可能就是全部,富人只是財富縮水;

2、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要不做實業,要不去創業,要不是金領,要不就是靠投資。但是不論哪一種,都需要對宏觀環境、金融環境有更多的瞭解,身邊的同事、合作伙伴、客戶也都會比較敏感,所以更能感受到錢送錢緊。

比如他們跟銀行有更多的業務往來,銀行是一個可以充分觀察外部世界的窗口,通過融資成本就能看出來,而窮人更多是出賣勞動力,對金融環境的感知不夠明顯快速。

3、富人有更多的被動收入,比如他可能是私人銀行的客戶,或者有自己的理財經理,做為高淨值人群,圍繞他們做服務的專業機構很多,所以他們更能感知環境的變化,對於通脹有很多的資產配置準備,或者臨時避險的措施,能夠儘量減少財富損失,而窮人的話很少享受金融服務,感知能力、避險能力更差,在通脹中更容易受到損失。


大貓財經


通貨膨脹,造成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很多人在這裡有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富人持有的貨幣更多,受到的影響更大,而窮人影響更小。其實這個是錯誤的。

富人和窮人,持有的財富中貨幣和其他資產的比例是不一樣的。富人絕大部分的財富,都不是以貨幣,而是以實物資產或者證券的形式而存在的,比如股票、房地產以及其他的各種投資等等;而相比之下窮人的財富中,以現金、存款佔的比例為多。

那麼當通貨膨脹的時候,流通中的貨幣數目增加,而社會中的總資產數目短期內並沒有變化,那麼體現在價格上,就是東西都變貴了,也就是貨幣相對於資產貶值了,那麼顯然,持有財富中貨幣比例較大的窮人是損失更大的一方。

不僅如此,當銀根放鬆,貨幣超發引起通貨膨脹的時候,錢的擴散往往是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投資到企業,然後才分發到個人。在這個環節中,源頭受到的衝擊最小,而最外圈受到的衝擊最大。

相比之下,窮人往往是靠工資過活,也就是說處在超發的貨幣擴散的最外圈,而富人往往與金融機構和企業都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繫,故而受到的影響也較窮人小。

所以,從上面兩個方面來說,通貨膨脹都是會對窮人造成更大的損失。


經史通義


通貨膨脹會引起貨幣的購買力降低,物價上漲。不論是對於窮人還是富人來說,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損失。若要論及通貨膨脹是窮人損失大還是富人損失大,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不過,就坤鵬論的看法而言,窮人遭遇通貨膨脹後的損失是要大於富人的損失的。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通貨膨脹期間富人遭受的損失要比窮人的損失大得多。因為他們覺得富人有錢,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他們大筆發錢縮水得會很厲害,損失當然就大囉!如果是持有這種觀點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通貨膨脹具有逆向再分配的效應。的確,富人擁有的財富很多,但是富人擁有的財富並不僅僅是銀行存款,它還包括房產、企業等項目,眾多的富人是通過向銀行貸款進行投資。

在通貨膨脹下,房產等具有保值作用,在負利率的情況下,貸款者也是通貨膨脹的受益者。但是對於窮人而言,他們很少擁有甚至沒有保值的固定資產,他們能夠擁有的估計也只是銀行裡那些微不足道的存款。然而在通貨膨脹下,這些存款也是處在不斷的貶值之中。

另外,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人們擁有的財富的購買力都下降了。本來窮人的財富總量就少,而其獲取財富的渠道更少,面臨通貨膨脹時,只能是通過降低生活質量來壓縮生活成本。

但是即使是再壓縮成本,有些剛需的東西也是無法減少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是不能少的吧。這樣,窮人的恩格爾係數就會增高,自然損失就會相應增大。

可是,對富人來說,雖然其財富總量很多,看起來貌似受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大一些,但是富人的財商一般都較高,其賺錢的能力要更強些。所以同樣是遭遇通貨膨脹,富人的損失相對窮人而言就是要小一些。

總而言之,大家需要明白的就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經濟類的問題,富人一般都會找到應對的方法,儘可能的把損失最小化。而窮人都是屬於弱勢群體,其抗風險的能力較差。因此,在通貨膨脹時,窮人損失更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坤鵬論


先從一個著名的經濟學思想實驗說起,它的提出者是大名鼎鼎的弗裡德曼。弗裡德曼是溫和通脹支持者,他贊成在經濟低迷時,國家以財政向全民派發鈔票紅利。原話是這樣的,“想象一下,有一天一架直升飛機飛過你住的社區,天上掉下來1000美元。當然,居民們會把錢撿走……”

通貨膨脹不公平,這誰都知道。如果政府向全國所有人民平均地派發鈔票,像直升機灑鈔票那樣,均勻讓所有人都能獲利,這樣不就公平嗎?

看起來很公平,其實還是不公平。理由很簡單,飛機灑鈔票之後,受影響最大的,是有鈔票存款的人。他們的鈔票被稀釋,被攤薄了。無事家中坐,賊從天上來,不知不覺之中,他的財富縮水。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後果之一。

通貨膨脹的直接後果,是稀釋鈔票,讓存款變薄。至於其他資產,多出的鈔票會追逐,推動其價格上漲。需求大而且稀缺的商品,價格上漲快些;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漲慢一些。如果手裡只有鈔票,什麼資產也沒有,後果是什麼樣呢?對不起,就是最純粹的受害者。

說那麼多,回答這個問題吧。通貨膨脹是窮人損失大,還是富人損失大?

富人的財富通常是各種資產,公司、股票、房地、地產,在通貨膨脹之下,錢總要有去處,不是股價漲,就是地價漲房價漲,錢總會湧到資產上;因此,富人往往是通脹的相對受益者。當然,通脹損害整個經濟環境,富人的長期總體利益,也是損失的。

窮人的損失大不大呢?要看他手裡有多少鈔票。赤貧的窮人通常沒有存款,他的最大資產就是他的身體。雖說不太值錢,好歹也是資產,勞動力價格也會上漲。窮人收入除了消費掉,很多都在養育兒女身上,存款通常並不多。他們受通脹直接洗劫相對少一些。當然,窮人也很從通脹中獲益。他的努力無法儲蓄下來,因為鈔票不值得信任;窮人又沒有更多的資產,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貧窮。

手裡有許多存款的是中產階級,尤其收入較低的工薪階層,他們手裡有存款,且不足以轉化成有競爭力的資產。他們存一點錢,坐看物價越來越貴,存款越來越不值錢。從財富損失的幅度看,他們是最大的受害者。

中國還有一類人是通脹的巨大受害者:老人。中國的老人是很愛存款的,往往是一點點攢錢,一筆錢能攢幾十年。八九十年代攢幾百塊錢,在那時還是一筆鉅款,他們一直不捨得花,這筆錢攢到21世紀的今天,只能吃一頓飯。這樣的通脹悲劇,遍地在上演。


菁城子


窮人損失大,最簡單的現象是當今社會貧富差距在不斷增大,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窮富不是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的概念。而在古代,這兩者卻沒有區別,歸根到底是沒有通貨膨脹。在古代,真金白銀作為流通貨幣,因其總量一定,就沒有通貨膨脹。反觀現在,三十年前萬元戶算的上是土豪,現在千萬元才能算得上土豪,這是通貨膨脹導致的。再看看古代,百兩黃金就是土豪,就算隔了一個朝代,百兩黃金也還是土豪。古代社會的貨幣蛋糕就那麼大,幾百年都不會變,就算子孫無所事事,其萬兩黃金可供子孫千代享用;如今,億萬家產,子孫不過三代就會耗盡所有,背後存在一個看不見的手在偷取你的資產,這隻手的名字叫做通貨膨脹。



如今,今天肉價為10元/斤的話,五年後肉價漲到20元/斤,資產10萬的你縮水了5噸的肉,資產1000萬的土豪縮水了500噸的肉,看似土豪損失的更多,其實不然。

幾年前,世界上10%最富有的人掌握著社會90%的財富,按照發展趨勢下去,幾年後,世界上10%最富有的人將掌握著社會95%的財富。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是血淋淋的現實,強烈地在吶喊。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理財和投資。窮人不會理財也不會投資,十年前10萬資產,省吃儉用每年存2萬,如今資產30萬。富人十年前資產1000萬,買10套房子,每套100萬,如今後每套房子400萬,加上房租等,如今資產5000萬,這還沒算上他的工資和其他收入。一個拼死拼活從10萬變30萬,另一個簡單投資,從1000萬變5000萬,三倍和五倍的差距如此明顯。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這不是窮人懶惰導致的,而是眼界和資源的明顯差距導致的。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學習和自我投資,才能打破階級的牢籠。


會講生活的鱉


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通貨膨脹對窮人和富人都會造成較大的損失。只是損失的範圍不同罷了。但是會有極個別的投機者獲取暴利!

為什麼這麼講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通脹,用咱老百姓的話,最通俗的講,通貨膨脹就是常用的生活必需品與物資。如各種原材料,柴米油鹽等,大幅上漲,而相應的收入,例如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卻沒有增長甚至下降。也就是說,掙的錢沒有少,甚至,還有可能多了,但是,卻沒有跑贏物價上漲。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通脹情況下,不同階層人員的景況:

首先,我們來看普通人或者說是窮人。普通的勞動者,家庭其收入有限,收入的主要支出為基本的必須生活必需品,如吃,穿,住,行等等,這些需求屬於剛需。很難被替代削減。因此通貨膨脹,會使這類人群受到很大的衝擊,造成生活質量嚴重,快速下降。甚至由於通脹造成企業,減產破產等原因而失業,進而陷入貧困。

我們再來看一下所謂的富人通脹下的情景

所謂的富人,基本上可以定業務定義為一些,工商業企業所有人,也就是所謂的老闆等等。這些人收入豐厚,他們的收入中,剛需只佔極小的部分,因此通脹的初期或者輕度的通脹對他們的影響有限,甚至會使財富增加。但是,隨著通脹的發展和加劇,大眾的購買力下降,社會消費需求不足,各種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引起企業減產甚至破產,這時,對這些富人的影響開始顯現,這部分人,許多將會破產,返貧。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那些,受益的投機者,這些人大多為一些,流動性的國際投機者或者金融寡頭,或者手握重權,掌握信息的的人士。這些人士往往會利用自己的信息,資金等優勢,提前,通過囤積居奇,例如,囤積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等等或者利用國際間跨境貨幣兌換。以及大量收購些黃金等物資,規避風險,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和匯差,大發其財。

其實,在富人和窮人之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群,就是中產階級。他們在通脹,情況下所受到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這部分人,往往通過自己的勞動,投資理財等,獲得了較為豐厚的收入,過上了較為穩定的生活,同時,通過一些貸款等,購買了,房屋,但是通脹的到來,會使這些人,同樣面臨收入下降失業的風險,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這些人的房屋,或其他投資,都將歸為無有,進而返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消滅中產階級。

由此我們看到,通脹是一把雙刃劍,對於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有其嚴重和深遠的影響。

因此,管控好通貨通脹,以及把握好通貨膨脹的程度,顯得尤為重要。適當的,輕微的通脹,以某些角度來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嚴重的,持續的通脹,則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

當然,不同的人,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理財迦


感謝邀請。各位看官遠點觀看,此回答有點殘暴,怕濺你一身血。

通貨膨脹從何而來?就是貨幣超發!

簡單講:當貨幣投放量的增速超過經濟的實際增速時,就會發生通脹。

比如,經濟增加額明明只有10萬億,你愣是增加了20萬億的貨幣,幾個意思?多出的10萬億就是用來通貨膨脹的。

不含房價的CPI指數(物價指數)增幅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反應通貨膨脹程度,但不能全部,原因你懂的。

通貨膨脹危害,

簡單粗暴講,本質上就是稀釋窮人財富,增加富人財富。

可能有人要說,通貨膨脹了,富人的錢也會被稀釋了,富人也會有損失啊。其實並非如此,不要被假象迷惑。擦亮眼睛往下看。

在這裡,我分享一個“錢距離”理論,也可理解為“雁過拔毛”理論 。每次超發貨幣,誰離錢最近,誰最先受益,且受益權重大,誰離錢越遠,誰最後受益,且受益權重小

。富人自然比窮人離錢更近。

舉個簡單例子: 假設經濟增長為零,原先,富人有800萬,窮人有200萬;後來,市場上多出了1000萬貨幣,富人先受益了900萬,剩下的100萬丟給了窮人;經過此輪通脹,富人1700萬,窮人300萬。

但是,這時候,物價上漲了100%,原來10塊東西現在要20元,那麼富人佔有的財富由8/10增加到17/20,而窮人佔有的財富從2/10降到3/20。結果誰損失大?一目瞭然。

希望萬維空間的觀點能讓你滿意,感謝閱讀,好運追你


萬維空間


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不管窮人和富人都會受到損失,大多數人會覺得富人會損失大,主要還是從絕對值上體現的,因為富人錢多損失的絕對值肯定會比窮人大,但是要按損失的比例上看窮人要比富人損失大。

通貨膨脹的目的

但是為什麼通貨膨脹比較厲害的國家還是富人比窮人過的更好呢。這就是要看大家如何去規避通貨膨脹。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六七十年代一盒糖賣一毛錢,裡面有十顆糖,一顆糖只要一分錢,而有十個人,一人有一分錢去買這十顆糖,所以這盒糖價值一毛。那麼到了今天一顆糖要一塊錢,十個人去買糖,老闆收到了十塊錢。也就是說和原來相比糖還是十顆,但錢卻變貴了。這種商品數量不變,單價變高的情況就稱之為:通貨膨脹。

政府允許輕度通貨膨脹主要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通過懲罰不參與經濟發展的靜止不動的資本,來鼓勵資本深度參與社會的經濟運行。其實我們在銀行存錢也是參與社會經濟運行,只不過是低程度的參與,肯定沒有直接投資生產帶來的社會效益大。富人之所以富正是因為他們直接參與了社會生產產生了比普通家庭更大的經濟影響力。

所以通貨膨脹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致富以後再投資,那些對社會經濟貢獻極少的窮人或者某些賺了錢坐吃山空的富人就是通貨膨脹的打擊對象。

貨幣資產比例越大損失越大

我們都知道錢的購買力越來越不足,但還是要在銀行存錢,存的錢越多,損失越大。因為我們沒有更好的投資門路,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這是無奈的。而富人有其他的投資手段,比如投資地產、店鋪等,這些東西具有很強的保值功效,誰都知道房價漲的總是比銀行存款快。所以相對來說窮人在先天上更容易受到虧損。

貨幣資產佔家庭資產比例越高損失越大,這個跟家庭是否貧富無關。但我們發現一般富裕家庭總是貨幣資產比例較低。因為這些家庭之所以富裕肯定是靠著大量投資來進行錢生錢,幾乎沒有人會把錢存銀行坐吃山空。只有爆發戶(一般指突然獲得大筆資金比如拆遷費的家庭)才會有大比例貨幣資產,這個時候雖然有錢但是他們受到的通貨膨脹的損失會比一般家庭大。

如何避免通貨膨脹的損失

根據上面提到的原理,想要避免通貨膨脹的的損失,就應該積極直接參與社會經濟的生產發展,而不是通過銀行來間接參與。

具體做法就是降低貨幣資產比例,在保證自身最低生活資金保障的情況下,儘量降低貨幣資產比例,以買房為例,一個資產150萬的家庭,全款買入100萬的房產,可以留下50萬的最低生活資金,而貨幣資產比例可以達到33%。而同樣想預留50萬的資產的家庭,如果想要貸款買一套房產,按照40%首付,只需40萬即可入手,最低總資產在100萬左右的家庭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而這時他們的貨幣資產比例幾乎為零,雖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其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是最小的。

有錢的家庭不一定要買房,可以投資企業,店鋪,運用銀行貸款可以在保證基本生活的要求上有效降低家庭貨幣資產比例。當然這些投資要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上,虧損的投資和跑輸存款利息的投資不會有任何幫助,比如盲目投資股市、期貨、比特幣等高風險品種。

所以最後通貨膨脹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提高我們的投資的效率,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體現在這裡,沒有高收益投資渠道連房產首付都負擔不了的窮人必然只能存銀行,而富人因為具有良好的人脈和投資技巧能夠玩轉股市、期貨或者投資能夠發展迅速的行業支持經濟發展。通貨膨脹必然會那些對社會經濟一無所知並且毫無幫助的人們造成長久的傷害,果然窮是原罪啊。

(版權說明:本文為一牛財經編撰,轉載前請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牛財經”,每天帶來有趣、有料、有態度的財經、股市背後的故事,關注“一牛財經”。我們不止是專業,就怕你不來!

一牛財經


雖然我不是富人,但我得說兩句,很多人拿窮人,富人說事,最終目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大家都不動手,也不動腦。社會到底需不需要富人,到底應當以什麼方式致富。一個企業老闆和他企業中的清潔工,誰更應值得同情,誰付出的多。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誰消耗能量更一人更幸苦。窮人與富人誰創造的社會財富更多,社會需不需要富人。

首先絕對平均主義,會讓人失去市場獲利的慾望。最終失去市場動力,這種動力正是中國人與外國相比的優勢,中國人做生意,發家至富不比尤太人差。他們形成一般民間力量,從全世界為國家聚集財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非常突,這時有人站出來了,說中國不應做底端,從戰略層面看發展高端當然正確,但從中國社會人口分類,必定靠底端勞動力還是佔多數。

富人創造財富,實現貨幣價值的人。而窮人是掙富人的錢,以勞動交換,來幫助失現貨幣價值的人。

從腦力勞動與體力腦動相比。人大腦消耗能量在一般情況佔整體24%。右,左。當人在集中思考時,對全身器管會增加壓力,腦力勞動也是人一種向大腦集中的進化方式。腦力勞動對人而信更幸苦更據有意義。當然也不是說體力勞動就不值的提倡,他們是人身體進化與現實相匹配的一種生活方式。

因此社會需要富人準確說創造財富的人,他們與科學家一樣是社會的精英。國家需要由一部份充滿創造財富慾望的人,由於他們創造的財富才有錢推動社會發展,科技國防發展。養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個人觀點。也許錯誤的


中上行


從實際意義上講窮人損失大,因為窮人“不抗揍”啊;當然你要講絕對值的話富人損失的數字大,但是實際意義並不大。

有句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說的就是這個理。

在通貨膨脹面前沒有窮人富人之分,同等比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不會區分你是什麼人。打個比方,窮人手裡的積蓄是1萬元,富人是1000萬元,貨幣購買力下降10%,那麼窮人手裡貨幣實際購買力是9000元,富人則變成了900萬元,窮人損失了1000元,富人損失了100萬元,絕對值上富人虧出了翔。

可這不等於富人損失大,為什麼?因為窮人不抗揍啊

窮人損失了這10%可能生活就保障不了了,誇張一點要餓死了;但是富人損失這10%只能說是九牛一毛,丟了就丟了,照樣該吃吃該喝喝,對他們來說生活質量不會得到巨大損失。

其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我接觸的有很多企業主,貸款都很多,裡面有很多是背了鉅額貸款,實際廠裡經營效益非常差的人,這些人我們說他“破產了”,聽起來這人應該是個窮光蛋了,可實際上呢,一樣是開豪車住別墅,他是破產了,但是他沒有損失全部的財產,只是損失了一部分,而還剩下的這部分可能是窮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期望值。

這個問題在數學上就可以講得通,損失比例一樣,但是基數不一樣,那剩餘價值就會差別很大,窮人和富人如果只比同等通脹率的條件下,損失大的一定是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