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板歸,古人很敬佩的一種藥


槓板歸:別名:蛇倒退、犁頭刺、河白草、螞蚱簕、急解素、老虎脷、貓爪刺、蛇不過、蛇牙草、穿葉蓼

 槓板歸:莖略方柱形,有稜角,最長可達1米,紫紅色或紫棕色,稜角上有倒生鉤刺,節略膨大;根橫斷面黃白色,有髓心或中空。葉互生,葉柄盾狀著生;葉片多皺卷,展平後近等邊三角形,灰綠色至紅棕色,下面葉脈及葉柄均有倒生鉤刺。總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花小,多捲縮或脫落。氣微,味微酸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農民上山打柴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腳,不一會兒,他的小腿腫得有大腿那麼粗,全身發起熱來,不久就“死”掉了。家裡人毫無辦法,只好痛苦地將他裝進棺材入葬。棺材已經抬到地裡,正準備埋葬“死”者的一個朋友急匆匆趕來。


他是個醫生,所以他立即開棺,按摩死者的脈搏,又聽了聽死者的心臟,斷定死者雖中毒不淺,但還未死亡。他馬上取出隨身的草藥敷在傷口上,還嚼了一些草藥灌進死者的嘴裡。

半個小時之後,病人的臉色有所好轉,不一會兒竟甦醒過來。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問醫生這是什麼藥。醫生笑道:“此藥乃祖上所傳,並沒有什麼名字。今天它救人一命藥。醫生笑道:“此藥乃祖上所傳,並沒有什麼名字。今天它救人一命。棺材也用不著了,一會兒還要扛回去,此藥就叫槓板歸吧!”

在夏、秋間採收。藥用,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晾乾。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

 主要療效:疔瘡癰腫;丹毒;癱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百日咳;瘰癧;痔疾;魚口便毒;瀉痢;黃疸;臌脹;水腫;淋濁;帶下;瘧疾;風火赤眼;跌打腫痛;吐血;便血;疥癬;溼疹;蛇蟲咬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