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會晤川普時爲何會遲到近1個小時?對此你怎麼評價?

建章看世界


謝邀。全世界權力最大的三個人,其中兩個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牽動了全世界的神經。不過,這麼重要的會晤,卻出現了不和諧的因素。俄羅斯總統普京“遲到”約50分鐘,會晤召開時間推遲了1個小時。如何評價普京遲到一個小時?首先,俄羅斯總統普京“遲到”屬於家常便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曾經經歷過;第二,“特普會”,特朗普有求於普京,普京也有資格和底氣“遲到”;第三,普京“遲到”,也非常有可能是故意為之,為了在接下來的會晤中佔據上風。

據英國《衛報》報道,普京於當地時間1點57分抵達芬蘭總統府,比原定時間晚了約一個小時。此次會談原定於當地時間下午1點20分開始,但由於普京的飛機晚點,兩人的會晤也隨之推遲。

1.普京“遲到”是家常便飯,多位國家領導人經歷過。2014年,普京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時候,遲到達4個小時之久;2016年和2018年,普京先後兩次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分別遲到了2個小時與48分鐘;2018年6月,普京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文在寅也“享受”到了前任朴槿惠的待遇,遲到了50分鐘。因為屢屢遲到,普京被國際媒體戲稱為“遲到大王”。與特朗普會晤,普京僅僅遲到1個小時。與默克爾與安倍晉三相比,特朗普顯然“更幸運”。

默克爾曾經等了普京四個小時

2.普京有底氣與資格在"特普會"遲到。此次在芬蘭總統府舉行的“特普會”,顯然是特朗普有求於普京的地方更多。在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軍隊已經奪回了德拉省首府德拉市,下一步就要劍指伊德利卜省或幼發拉底河以東,特朗普需要與普京協商,以保住美國在敘利亞的既得利益;關於伊核問題,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伊朗總統魯哈尼與革命衛隊魯哈尼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特朗普需要普京做和事佬,以便與伊朗達成妥協,有臺階可下;特朗普更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這樣可以在貿易問題上向歐盟施加更多的壓力。作為執掌俄羅斯19年的成熟政治家,對於特朗普的小算盤,普京也心知肚明。

伊朗總統魯哈尼暗示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狠狠將了特朗普一軍

3.普京“遲到”1小時很可能故意為之。儘管是出名的“遲到大王”,這一次非比尋常的會晤,普京遲到1小時,同樣非比尋常。眾所周知,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後,美國就對俄羅斯經濟進行了封鎖,造成俄羅斯經濟總量連續在2015年與2016年出現負增長;經濟總量由2014年的2.06萬億美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1.469萬億美元;GDP世界排名由2014年的第9位下降到了2017年的第12位,甚至排在了韓國的後面。所以,儘管特朗普上臺以來沒有對俄羅斯採取更嚴厲的經濟制裁,普京對美國也必定是一肚子怨氣。普京故意遲到1小時,很可能是為了“晾晾”特朗普,以便接下來的談判取得上風。

歡迎大家討論,對於普京的遲到,特朗普會如何想?


美國觀察室


謝謝邀請!普京的遲到,可以說是一種姿態,在他的眼裡西方都不算個什麼。因為在二戰中普京包括俄羅斯民眾都認為是蘇聯打敗納粹德國的,即使被西方制裁,普京仍然沒有瞧得上西方,這也是普京屢屢競選成功的原因。
普京的強人政治和強國心裡,使他會見外國領導人時,都會選擇遲到。就像普京會見伊麗莎白二世,讓其等了14分鐘,會見默克爾讓其等了2小時。但他會見東方大國的領導人,不僅不遲到甚至早到,來體現重視程度。

普京通過遲到來營造一種氣場,克格勃出身的他通過心裡戰術使會談佔據先機。由於時間久了,其它國家領導人也習以為常了,普京把遲到變成了習慣。別的國家領導人認為會談很重,而普京認為無所謂。在北約東擴後到烏克蘭危機,尤其對美國和西方十分反感。
16日在舉世矚目的“雙普會”上,又遲到了1個小時,可以說這次普京故意而為之。因為:一、普京是特朗普崇拜的偶像,特朗普在競選時就對普京大加稱讚,以至於後期多次要與普京見面。現在普京的國際地位大增,所以耍點大牌;二、普京沒有瞧起特朗普。普京是擔任過20年總統的政治家,舉世聞名。普京當總統時特朗普還是到俄羅斯準備擴展生意的小商人。另外,普京對特朗普退群和敘利亞問題,以及對歐盟的貿易政策,普京十分瞧不起。本來美歐聯合將給普京帶來巨大挑戰,就像間諜中毒案,使俄羅斯自二戰以來陷入最大的外交危機,普京曾伸出“橄欖枝”要與特朗普見面。現在美歐卻割捨了,針對俄羅斯的北約如同虛設;三、特朗普有求於普京,同時存在想拉攏普京的意思。在敘利亞是進退兩難,進怕俄羅斯翻臉,退怕沒有面子;在伊朗核協議上騎虎難下,需俄羅斯說服伊朗撤出敘利亞;怕普京與歐洲走近,共同對付美國等;四,特朗普急於和俄羅斯緩和關係,特朗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怕普京從中作梗。特朗普忌憚普京的強硬和戰鬥民族以及7000枚核武器;五,在國際中樹立普京和俄羅斯的地位。



適情雅趣


普京會見外國政要遲到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文在寅等政界大佬都有這樣的經歷。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務卿克里曾經等過普京3個鐘,這次普京遲到1個鐘還不算很誇張。

1、美俄欲重歸於好?還只是會一會

對於特朗普而言,這次等待是非常值得的。在會晤前不久,特朗普在網上說,美俄關係惡化要歸咎於美國的“愚蠢和糊塗”。俄外交部隨即給這條推文“點贊”,並回應稱“我們同意”。看來,特朗普和普京對這次會議都充滿期待,要不然不會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

自特朗普擔任總統以來,美國和俄羅斯因“通俄門”調查、前俄羅斯間諜人員在英國“中毒”、雙方互相驅逐外交官等事件關係緊張,美國多次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和金融制裁。這種彼此強硬的對抗關係,並不能解決俄美當下諸多的問題。

作為務實派的商人,特朗普才不想耗費時間精力與俄羅斯糾纏下去,曾多次表示要改善美國與俄羅斯關係。

2、美國利益多次“受損”,特朗普欲和普京談判

特朗普奉行“美國利益優先”政策,目前美國在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上的不斷投入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隨著敘利亞政府軍加速收復失地,敘利亞的局勢趨向穩定,美國可以說“輸得一敗塗地”。

而伊朗勢力仍在敘利亞進行滲透,這對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的利益都帶來巨大的威脅。

另外,特朗普前幾天參加了北約峰會,話鋒劍指“北約軍費分攤”,抨擊北約盟友沒有繳夠“份子錢”,把美國當冤大頭。據資料顯示,歐洲盟國的國防開支佔經濟總產值的比例普遍低於2%,歐盟“老大”德國的也才1.24%;相比之下,美國對北約的投入佔總產值的3.57%。特朗普先去北約峰會,再參加“特普會”,難免有利用俄羅斯向歐洲盟友施壓的目的。

3、俄羅斯屢遭美國製裁,普京:豁免可好

光符合美國的利益是遠遠不夠的,俄羅斯也希望在這次談判中取得“豁免制裁”的機會。在長達的幾年裡,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交惡,經濟慘遭制裁。為此俄羅斯損失了大量的美元儲備,換來的還是經濟連連“敗退”。在中東和東歐的力量博弈中,俄羅斯損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如果局面仍然僵持不下,恐怕俄羅斯無法長期承受,這也違背當初與西方建立平等關係的初衷。

儘管美國和俄羅斯在政治立場上處於敵對狀態,但雙方在眾多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有合作的基礎。可以說,這一次會晤為接下來的“各取所需”提供了條件。在會晤結束後,特朗普和普京聯合舉辦了記者會,特朗普當面詢問普京“俄羅斯是否干擾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普京明確給予否認,特朗普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當地時間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美俄講兩國首腦首次旅行正式會晤。不過由於普京飛機晚點,當天的會晤行程要比原計劃推遲約50分鐘。


據美聯社消息,於北京時間16日18時左右,普京乘坐的飛機才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原本普京與特朗普二人定在18時20分舉行會晤,但普京於北京時間18時40分左右抵達芬蘭總統府,由於普京的飛機晚點,兩人的會晤也隨之推遲。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普京抵達芬蘭總統府後,收到了芬蘭總統尼尼斯托的歡迎。據悉在比原定時間遲到約50分鐘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次會晤終於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始舉行。


據瞭解,普京與特朗普兩人的握手和表情成為了媒體的關注焦點,這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對象。在正式會晤之前,媒體們也不會因為兩人的晚點而做出更多的猜測,我認為這並非是網友們所猜測的時間推遲特、普兩人有意而為之。反而我更覺得時間的晚點更讓人專注、激動和期待。


EMG橙光


不光是普京遲到了一個小時,特朗普隨後也姍姍來遲,讓普京在芬蘭總統府枯坐了十來分鐘。很明顯,在重要峰會舉行之前,雙方首腦都在用遲到向對方施加無形的壓力。不過雙方領導人採取的都是常規方法,對於見慣了國際大場面的普京和特朗普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領導人峰會的時間要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苛

各國領導人之間的會晤,尤其是像這種單獨會晤的時間要求,並不象外界想象的那麼嚴苛,說十點就必須十點舉行。畢竟領導人峰會的主角非常特殊,都是所在國家最有權勢的人,對他們來說,經常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需要處理,飛機可以停,火車可以等,只要雙方工作層溝通一致,適當順延會期,根本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當然,對待小國領導人而言讓大國領導人等候時間過長,很明顯是不太禮貌的事情。普京曾經讓安倍久等過,但是當安倍遲到時他就必須一路小跑,省得普京等得不耐煩了。


至於特朗普和普京的峰會,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為了此次美俄峰會,特朗普在結束北約峰會和訪問英國的行程之後,在蘇格蘭打高爾夫球,已經愉快的等了兩天。普京又因為世界盃相關公務不能從莫斯科按時起飛,對於特朗普而言,這一個小時的等待可能比前兩天的玩耍都要痛苦。不過美俄首腦為了這場峰會已經籌劃了兩個多月,區區一個小時內的兩次遲到,並不會壞了兩國領導人的心情。

遲到的目的是取得心理優勢,特朗普和普京只是平手而已

有一句俗語叫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面,在重大場合,最後出現的人往往才是活動的主角。特朗普比普京先趕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普京已經是後來者,按道理應該按時出席活動,畢竟參加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和閉幕式的歐洲政要與特朗普的重要程度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偏偏此時普京又延誤一個小時,可能普京也是在學習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想讓本來已經等得有點不耐煩的特朗普,再多等上一個小時,以便在談判中建立心理優勢



而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不甘示弱,這已經確認普京形成之後,他可能才從酒店緩緩出發,讓普京也等上十來分鐘。普京因為無法按時出發,雙方工作層肯定已經進行了溝通,這叫做會議推遲,特朗普只需繼續酒店玩耍。但是普京已經到達會場,特朗普卻姍姍來遲,這就叫會議延誤,從禮節上來講,特朗普更失禮一些。

這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的性格非常乖張,可以說是睚眥必報,雙方你來我往要讓對方等上一等,可以說在第一輪交鋒中打了一個平手。這一輪交手也把美俄峰會的特點展現無遺,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的兩個大國,誰也不可能服誰,雙方之間可以談競爭、談合作,但是一方想要徹底壓倒另一方,確實是不現實的。


衝擊時評


舉世矚目的“特普會”,普京用遲到50分鐘作為開場,表明他對與特朗普的首次會晤的成果並不抱多大的期待,幻想以一次元首會晤改善如墜冰窖的美俄關係很傻很天真,對美國越來越務實的普京顯然不會這麼不著調,他深知改善美俄關係有多難,他跟特朗普的真實關係也沒有外交描繪的那麼美好,這個從他與特朗普會面的場面就一覽無遺:普京與特朗普的距離就像隔著一個大西洋,兩個人不僅顯得非常生分,而且特朗普一副生無可戀的神情,而普京則是欲哭無淚的神態。從中可以預見:美俄關係的改善是大國關係的新二萬五千里長徵。

美俄關係的惡化從美蘇爭霸就開始了,沉珂幾十年,普京上臺執政後愈演愈烈,而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加劇了美俄的對立,由於美國方方面面鋪天蓋地指控俄羅斯2016年的美國大選,美俄關係更是墜入谷底,用特朗普的話講,美俄關係太糟糕了。

現在的美俄關係,就是翻版的美蘇關係,早已超越了對手的界限,已經接近敵人了臨界點,這對於美俄來講都是危險的,再不剎車,各種危險就不可預測,也無法掌控,這既對俄羅斯的生存構成,也不利於美國維護霸權,這是特朗普與普京都有強烈的會晤願望的內在動力。

只是美俄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通過一次的元首會晤就改善美俄關係,做許多交易,這是很傻很天真的想法,雙方的分歧跟銀河一樣漫長,跟星星一樣繁多,以至於首次“特普會”連一個聯合聲明都難產,只能以在新聞發佈會上由兩位元首做口頭總結成果的方式來收場。

因此,首次“特普會”的意義在於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普京都有意緩和特別緊張的美俄關係,作用在於美俄關係的止損,而不是改善——這是不切合實際的——不要指望美俄在首次“特普會”就做很多的交易與大買賣,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美俄關係的死結在於俄羅斯從不放棄跟美國爭奪霸權的雄心,以及美國全社會全階層的反俄意識形態——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社會分裂,全美國人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反俄,除了特朗普團隊外。

對此,普京看得很清楚,也多次抱怨美俄關係的癥結在於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基於這樣的現實,普京對美俄關係的態度越來越務實,不指望一次會晤就能融化美俄的堅冰,儘管他對改善美俄關係抱有極大的期待。

對於改善美俄關係,普京做不了主,特朗普更是做不了主,他倆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飛狼


普京延續以往的風格,繼續在重要的領導人會面場合遲到,即使此次會面的對象是特朗普,依舊不會發生改變。這讓我的內心感到一絲平衡。

當然肯定會找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對於等待者來說,已經輸了第一回合。

這次遲到情況有些特殊,畢竟約會地點是在國外,更重要的是普京和特朗普對會面的期待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在氣勢上輿論氛圍上,普京已經佔到上風。

首先普京剛剛開始新任期,裹挾著高票當選的豪情,而特朗普面臨殘酷的中期選舉壓力,需要從會面中拿到獎勵積分。

其次,從G7集團會議,到北約峰會,再到英倫訪問,特朗普一路鬥志昂揚,不斷炮轟自己的盟友,已略顯疲勞,需要一個較為安靜舒適的環境,調理一下心情。而世界盃單位成功舉辦,十多國政要親臨閉幕式現場,盛況空前,讓普京龍心大悅,格外放鬆甚至興奮。

再有,俄羅斯對此次會談無慾無求,不奢望獲得什麼大進展,更不企盼俄美關係有根本性好轉,所以普京心態平和,有爭吵正常,有成果高興。而特朗普卻頂著“通俄門”的罵名,被國內主流政客數落,被安全機關監視,無論談好談壞都是壞,無論說與不說都是說(被指洩露情報給俄羅斯)。但特朗普不信命,就是想通過與普京會面,快速推進一些重大事件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想為'自己近兩年的總統行為贏取高分。

我相信普京不會讓特朗普空手而回,一定會給一些甜棗,或模糊一些具體的熱點問題,讓特朗普獲取吹牛的'資本,以達到繼續分裂西方陣營的目的。



新文化街男孩


這裡有【心理戰】的成分。一般而言,晚來的人(不論是否刻意為之),往往在心理上佔有一定優勢,尤其是雙方勢均力敵時。其實在生活中,可以不姍姍來遲但卻姍姍來遲的人,多半是有一定心理優勢的。


不過,這場會晤雖然推遲了一些,但時間卻拉長了將近40分鐘,這也說明,雙方確實有很多話題要談。


從會晤的情況看,倆人的會面並不輕鬆。在英國等地瀟灑自如的特朗普,面對普京卻好像特別放不開,也許是普京氣場太強大了,還可能是“通俄門”的精神負擔讓他也難以輕鬆自在地面對普京——與其說是他在見普京,不如說是演給美國國內看。眾目睽睽之下,特朗普還是有一定心理壓力的。

特朗普心情沉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普京方面也不太給特朗普面子——在他倆會面前,俄羅斯方面表示:準備向伊朗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500億美元。這是真打臉啊。


對於這次會晤,美國國內熱議不斷,施瓦辛格在推特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滿臉鬍鬚的施瓦辛格一直在批判特朗普:“特朗普總統,我剛看了你和普京的記者會,這簡直讓我尷尬的難受。你站在普京旁邊,像一根無助的冷麵條,一副小粉絲的樣子。我當時就想,你準備什麼時候去找普京開口要簽名或者求自拍呢?”哈哈,無助的冷麵條,呆萌的小粉絲。好友畫面感。


這注定是一場象徵意義重大,但實際意義不大的會晤。而世人也領教了普京的強大氣場與個人魅力——很多事情都需要對比才有衝擊力,在西方世界氣場強大到令英國鏡報都憤恨不已、列舉數條“罪狀”的特朗普,遇到普京,不也是拘謹異常嗎?


國際政治中,會打心理戰,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社科院張國慶


在遲到這件事上,普京遇到了對手。完整的事情是這樣的,普京的確遲到了30分鐘,等他匆匆趕到會面地點——芬蘭總統府時,並沒有見到特朗普,普京又等了20分鐘後,特朗普才出現在會場。要知道,特朗普可是前一天就飛抵赫爾辛基的,因此,特朗普的遲到顯然是刻意為之。

普京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在世界盃後行程繁忙的普京有事兒耽誤了,導致飛機飛赴赫爾辛基的時間有所推延,但當普京專機降落後,他就馬不停蹄的趕赴會場,沒有一絲耽擱,也能看出普京對這場峰會的重視。

但是特朗普就不幹了,他也是出了名的強勢,他怎麼會甘心等普京呢?特朗普的對策就是,你讓我等你是不可能的,只有你等我,所以他就當真又磨蹭了了20分鐘才出來見普京。

都說峰會上後出現的人在心裡上會有優勢,且顯得自己高人一等。普京和特朗普看來都是這麼想的吧,因此才會來這麼一出。這也就奠定了這場峰會是務虛會而不是務實會。

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風風火火的峰會結束了,美俄之間該有的問題依然存在,該有的矛盾依然嚴重,兩人除了說了些場面話,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留下來。

造成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美俄當前的關係確實不好,很難通過一次峰會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另一方面,也能明顯感覺到,兩國元首並沒有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飛赴芬蘭,只是為了見面而見面。

最後我想說,普京的形象急需公關下了,世界盃頒獎時自己獨享雨傘,致遠來客人——法國、克羅地亞總統於雨中而不顧,在全球矚目的“特普會”上又遲到這麼久,又延續了他不守時的惡名。


小溪解局


雖然普京總統會晤各國政要喜歡遲到是出了名的,但是這一次在赫爾辛基的芬蘭總統府會見特朗普,約50分鐘的“遲到”,恐怕絕對有故意之嫌,雖然表面理由是飛機晚點。

據英國《衛報》報道,普京於當地時間1點57分抵達芬蘭總統府,比原定時間晚了約一個小時。此次會談原定於當地時間下午1點20分開始,但由於普京的飛機晚點,兩人的會晤也隨之推遲。

特朗普看起來對普京給他來的又一個“下馬威”頗為不開心。此前俄羅斯方面宣佈投資伊朗500億美元,等於升級了2014年版的伊俄“石油換商品”協議。

看來在會晤前,雙方幕後的討價還價工作並不是太順利,俄羅斯似乎不肯作出美方想要的讓步。在我看來,普京的“遲到”暗示了,如果美俄關係目前無法轉圜、無法改善,那麼俄羅斯並不強求。在會晤之前,特朗普方面強烈威脅了德國,要求徹底從俄歐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撤出;恐怕這也不可能讓俄羅斯無動於衷。

對於“特離譜”的蠻橫,普京覺得也許有必要祭出“遲到”的大招。皮球其實等於就此踢給了特朗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報道稱,普京與特朗普會晤開始時表示,是時候就雙邊關係和國際議題展開詳盡討論了。特朗普祝賀普京圓滿舉辦世界盃,並稱美俄有機會搞好關係。特朗普表示,計劃與普京討論俄美核潛力問題。特朗普在會晤中表示,我真的認為全世界都希望看到我們和睦相處,我們是兩個偉大的核大國,我們擁有90%的核武器,但這不是什麼好事,這是件壞事。

事實上,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的確面臨著一個十字路口,因為再破局的話,等於走向“新冷戰”。然而俄羅斯不可能為了簡單取悅美國國內的情緒,便輕易在戰略上讓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推特稱“球在俄羅斯的半場”,但是在俄羅斯看起來,情況其實正好相反。

美國能制裁俄羅斯的政策工具,已經基本全部拿出來了,結果還是沒有把俄羅斯逼到牆角。而在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客觀上美國將不得不與俄羅斯進行協商,特別是在伊朗核問題上。沒有俄羅斯的配合與勸說,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採取的“極限施壓”最後可能會證明徹底無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