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一個人去旅行?

大美西部深度旅行


有一個現象也是開始環遊旅行之後才發現的,以前朝九晚五工作的時候並不認為有多少人獨自旅行,大多都是跟朋友一起、家人一起,或者跟團,說起一個人旅行還有些人覺得無聊,但是一旦開始旅行上路,才發覺一路上遇到太多獨自一個人旅行的人,年齡差別也很大,但大多以80後、90後為多,男生女生都差不多,更有不少學生。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尤其是前些年間隔年這一說法盛行之時,很多大學畢業生都選擇拿一段時間進行旅行,再回去找工作。這個差別讓我有一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生活在安穩上班的日子裡,旅行這事似乎就很遠,更別提一個人出行了,而一旦在路上,幾乎就是另一個世界,在安穩日子裡鮮有的一切,在旅行路上卻是常見。

我也想過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選擇一個人去旅行,大概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現在交通也好,經濟也罷,要實現一個人旅行的各方條件都具備,哪怕是出國旅行,旅遊業的健全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證辦理的簡便,都讓獨自旅行變得容易。

第二,互聯網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遊記和旅行視頻,這些路上的風景和故事被傳播開來,也吸引著人們前往嘗試。

第三,現在人們的觀念有了變化,敢於追求,對旅行的意義和價值也有自己的獨有的看法。

第四,旅遊業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當然,原因不止以上,但確實,現在選擇一個人旅行的人越來越多了。


北石同學


我就很喜歡一個人去旅行。儘管我經常跟別人提:旅遊不是目的地,也不是沿途的風景,而是旅伴。如果旅伴相處的好,旅遊就會非常快樂。

但是,旅伴並不好尋找。我去過幾十個國家,身邊有好多人想跟我一塊去旅行的。但是,他們總是伴著很多的負能量,比如是不是很危險啊,比如是不是要住好一點的酒店啊,比如是不是要吃的好一點啊,是不是太貴了便宜點啊。一聽到這些我就煩了。

而在旅途中也是一樣,尤其是像去歐洲比較遠的地方旅行,未知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坐錯車,走錯路,沒有看到美麗的景色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引發矛盾。即使是最簡單的,雙方對於想看的東西發生分歧,就必須要有一方來為另一方考慮。

自己去旅行,雖然辛苦一些,孤單一些,但是不需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想吃好的就吃好的,想走就走,想什麼時候起來就什麼時候起來。隨心所欲的情況更多一些。自己去旅行也不用像兩個人去旅行那樣做很詳細的攻略,就看看谷歌地圖,按照哪兒比較熱鬧去玩玩就好了。

其實,我覺得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志同道合一起去旅行,會比一個人更有意思的。但前提條件是,旅伴必須要高度契合。

另外,我也一直認為,夫妻兩個人,單獨出去旅行也不算什麼錯。因為夫妻兩個人在旅途中也是很容易發生分歧的,常常以吵鬧結束。比如我在盧浮宮看畫,另一方就非要去香榭麗舍,不想在盧浮宮待著,這就是常遇到的分歧之一。


老遲


從前,不喜歡一個人,幹什麼都喜歡有個伴,尤其是旅行。總感覺人多了,大家一起說說笑笑,還有人拍照挺好。

現在,越來越大,越來越成熟,不再喜歡熱鬧,旅行的時候更喜歡一個人。

1.可以深度思考。

一個人的時候有更多思考的時間。生活是需要思考的,看過的書只有深入思考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生活只有不斷思考才能越過越明白。繁忙的工作中我們無暇思考,但是,一個人的旅行中卻有大把大把可以思考的時間。小到思考“如何簽下一個資質好的客戶?”,大到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途中的深度思考讓我們的思維更有深度。



2.可以認真享受

兩個人的時候,總是講話比較多的。遇見驚豔的美景可能會很激動:“哇,快看快看,這個好美,快給我拍個照。”一個人的時候沒有拍照這種便利條件,自拍又拍不出自己與景融為一體的天然美感,便放棄了。唯一想做的就是停下來靜靜欣賞,靜靜感受。感受山的雄偉與險峻,感受海的廣闊與靜謐,又或是躺在沙灘上靜靜享受陽光灑在身上的感覺。



3.更加自由

一個人旅行沒有行程限制,沒有他人約束,隨心所欲,更加自由。你可以選擇早上睡到10點,去沙灘曬曬太陽,喝個下午茶,再去海邊吹吹風。也可以早上5點起床,安排好一天的行程多看幾個景點;你可以馬不停蹄地趕路,也可以在累的時候就找個酒店休息;你可以選擇和陌生人聊天,也可以選擇不說話;你可以選擇出去玩2天,也可以選擇10天自由行。總之,一個人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約束與羈絆。



因為工作性質,正常的國慶、五一、中秋都沒有假期,我休息的時候朋友們往往要上班,我上班的時候朋友們卻在外面嗨。習慣了一個人旅行,感覺這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能淨化我的心靈,能讓我發現全新的自己。


職場升職計


從前旅行喜歡人多,後來希望至少有個伴,現在就不了,發現一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更舒服!


因為我比較喜歡看文物古蹟,所以去一個地方都會在當地博物館、文化館、有歷史年代的寺廟呆上很久,這一點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不太能夠接受。慢慢時間長了,我發現這樣的旅行一個人去更加適合。起碼不用介意是否耽誤了旅伴的寶貴時間,同時也不用委屈自己草草結束本想仔細看看的博物館之旅。


我這個人還有個習慣,就是、旅行太累了,話就少了。之前和一個旅伴一起,她以為我生氣了鬧情緒,所以不說話,不理她。其實並不是,但怎麼和人家解釋呢,不是很好解釋。有時候又怕不說話冷場,就得拼命說話,晚上累得不停喝水。真是精神和體力上的雙重摺磨。從那以後,我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就是有些旅行最好是自己一個人,這樣才能贏得更加輕鬆的體驗。


有人說一個人旅行,出了事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在路上連個拍照的人都沒有。這些放在以前還是問題,現在那都不是事兒了。網絡發達了,吃什麼看點評,找攻略,住在那用相關軟件搜索預定,根本不用和人商量。拍照叫什麼事呢,手機、相機都能自拍,再不濟找個路人甲按上幾張豈不更輕鬆!



所以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一個人去旅行,因為一個人的旅行更加自在,在路上按照自己的節奏,看想看的風景,走想走的路途,品味自己喜好的美食,哪怕只想靜靜在一個地方住上幾天,也都可以隨心所欲,不用與誰商量,更不用在意他人的感受。一個人的旅行,說白了就兩個字——自在!


正如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我一個人,孤獨卻不寂寞。


桔豬


其實,一個人的旅行肯定會是會孤獨的,特別是當你看到美好的景色時,會特別想要與喜歡的人分享。就像《春光乍洩》裡說的:“我終於來到了瀑布,我突然想起了何寶榮,我覺得好難過,我始終認為,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2016年底的時候一個人去了越南,騎摩托車摔了胳膊和腿,一個人google地圖了當地的hospital,語言不通,交流困難,還好不是特別嚴重,當時真的很難過,為啥你一個人要去旅行?沒人給你拍照,有趣的東西不能分享,但是現在想想,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去,或許只是和普通的跟團遊沒啥區別,住什麼地方要商量,吃什麼東西要討論,去什麼地方也要商量,只有互相妥協,不能隨心所欲,有的地方喜歡了,想多待幾天就幾天,兩個人的時候可能嗎?


我一個人去一個地方,習慣性的去那裡的農貿市場轉轉,坐坐當地的公交車,去沒有招牌的路邊小攤吃吃早餐,朋友在的話,這些體驗肯定是沒有的,一個人在外的時候,可能就去青旅住,結交一些朋友,嘮嘮嗑,吹吹牛,這些也是多人出行不能帶給你的,其實有些人看起來一個人,覺得他孤獨,事實上,他認識的人遠比你瞭解的多得多,內心也更強大。在比如今年和朋友去了一個海島,朋友上車睡到港口,在船上又是睡覺,我就一個人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轉了個遍,有些人喜歡這樣的方式旅行,而我就喜歡一個人去旅行,走到實在走不動,吃到實在吃不下,去徽州,一個人烈日下從一個古村走到另一個;在黃山,兩天裡上上下下去了兩次西海大峽谷,直到下山最後基本是淌下去的;在瀘沽湖,看著即將傾盆而下的暴雨,騎著單車和時間賽跑;在珠峰大本營5200米的海拔,跑了幾公里去看雲散後的峰尖;這些在婺源,一個人沿古道在山野密林間穿插一整天看不到一個人影,體驗都是有朋友在的時候無法給予你的。


民宿圈


一個人出

2013年的夏天,也是陳青(化名)大二結束的那個夏天,她完成了許多文藝青年此生必做之事清單中的一項——獨自一人去了雲南。她獨自在蒼山洱海間泛舟,一個人住進古城客棧,聽起來頗有文藝情懷。但她獨自出行並不是出於情懷,而是因為這本是她和男友計劃要一起完成的事。像是完成一個心願,分手之後她選擇獨自來這裡旅行,還愛上了一道雲南菜“黑三剁”,她說這道菜“有一點點肉末的香、一點點尖椒的辣、一點點玫瑰大頭菜的鹹,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雲南之旅開啟了陳青對獨自旅行的熱愛。今年25歲的她已經獨自一人去過了雲南、上海、廈門、新疆、烏蘭布統等地。在新疆時,她在喀納斯的青年旅行社認識了一位假期在此打工的庫爾勒男孩,她和這個新疆男孩非常投緣:“我們白天一起環湖徒步,在山坡上採小蘑菇,天不冷的時候還會躺在小山上看星星,那兒的星空特別美。”分別後,雖然有對方的微信和電話,但他們一直保持書信來往。談及原因,她說:“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微信會被刪掉,號碼會被隨時換掉,只有這些留下來的紙質記憶,不會被抹除。”

今年2月,陳青獨自去了馬來西亞,並將自己的旅行經歷用手繪攻略的形式分享在微博上。

陳青在馬來西亞旅行時體驗潛水


和陳青一樣,張璐(化名)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製作的手賬式旅行攻略,有些還被微博上的旅行類賬號轉發。她從高考後的暑假開始獨自旅行,已經到過國內許多地方。

張璐獨自旅行的第一站是上海,那是她從小就嚮往的地方。2014年,當看完神曲《我的滑板鞋》在上海拍攝的MV之後,張璐的心中燃起了對上海的嚮往,在徵得母親的同意後,她獨自一人坐高鐵從北京前往上海。之後,張璐還一個人去了長沙,到達長沙的當天傍晚,她得知自己被選入了《我是歌手》雙年巔峰會百人團,收到了計劃外的驚喜。

清華大學化學系2016級本科生周亮也熱愛旅行,他去過青島、杭州等城市。對他來說,旅行中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認識各種各樣的人,無論是在青旅混住時一起談天說地的室友,還是在旅途中搭訕的陌生人。在去京郊的火車上,他遇到一位列車安全員,他們聊得很投機,安全員跟周亮講了自己的從業故事。安全員原來是城市裡的公交司機,後來覺得膩煩了,就跑到京郊的火車上做安全員,雖然工資低了很多,但他還是覺得很開心。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獨自出行,當談及原因時,陳青和張璐的回答不謀而合:獨自旅行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規劃旅行路線,並且依照自己的體力活動,完全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可以聽喜歡的歌、去想去的地方,相比多人旅行時不得不照顧夥伴們的感受,獨自旅行更能令人享受以自己的方式來接觸陌生地域的自由。


尤其是在週末或是小長假的短途旅行,臨時決定的出行很難約到同伴。“一個小時前還在思考去哪,一個小時後可能就已經在去的路上了。”陳青說道。

周亮的觀點也基本一致,除了去一個有認識的人在的地方,或者是在其他城市和老朋友見面等情況以外,凡是打定主意自己去的地方,他都不會再考慮找夥伴同行,他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前去遊覽擁有許多自然風光的地方:“獨自到山山水水的地方去,在風景面前會有放空的感覺,而一起出去玩,則是跟你在一起的人比較重要,更多的時間在和他們交流。”獨自旅行對周亮來說更像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他不久前剛和女朋友分手:“她是個特別野的女孩子,熱愛自由哪裡都敢去,我可能受了她挺大的影響。”


單人或是結伴?

獨自旅行的自由感令人嚮往,但真正選擇獨自旅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徵得父母的同意成了攔在路上的第一關。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工業設計系2017級本科生張昊晨一直想要獨自去旅行,她甚至認真規劃過去杭州的路線,但由於父母的反對一直沒有機會實現。她的父母覺得一個人出去旅行非常不可理喻,“他們不太能理解這種現代人的孤獨感,而且一直沒有合適的契機,所以一直沒能去獨自旅行。”她說。

父母的擔心主要來自出行時的安全問題,驢友在旅途中遇險的事時常見於新聞,多人出行都難以保證安全,又何況是獨自一人。陳青在剛開始獨自旅行的時候也曾遇到過父母的激烈反對,她的解決方案是循序漸進地與父母溝通。先去一些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向父母展示自己在遇到困難時的處理方法,時間久了,父母會逐漸相信自己有能力和經驗處理突發情況,自然會接受這種生活方式。


今年十一假期陳青獨自去了青海,母親送她去車站時,剛要開口說些什麼,又咽了回去。陳青後來問母親當時想說什麼,母親說本來想囑咐囑咐她,但又想到她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也自己去過很多地方,有能力照顧好自己,說多了反而囉嗦。

對從小就比較獨立的周亮來說,獨自旅行並沒有受到父母太多的阻攔,但他會將自己的詳細行程提前放給父母,好讓他們放心。

除了安全問題,獨自旅行也有很多困難。在陌生的城市裡,全靠手機定位很有可能迷路,有時出行會很不方便。旅途中,周亮雖然對吃的東西不太挑剔,但在住宿時會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通常會選擇太空艙式的房間,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混住。我只能接受四人間的混住,人再多的話我也會不太放心。”

周亮在柴達木盆地的南八仙旅行


在獨自前往烏蘭布統的路上,陳青第一次遇到了汽車爆胎,由於沒有同行的人,只能自己一個人在零下十幾度的夜裡換備胎,孤獨以及無助感緊緊抓住了她。但她又說:“很多你一開始拒絕的事情,只有當你意識到沒有人幫你,只能自己接受現實並邁開第一步的時候,才會發現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抗一下就會過去了,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而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別的發現。”

她在去阿聯酋的時候,由於護照出了問題,行程被迫延遲一天。在等候轉機多出來的一天時間裡,她去逛了不在行程規劃內的阿布扎比的清真寺。不過由於正趕上穆斯林國家的齋月,不僅機場的餐廳不開門,連她自己攜帶的食物也不能在公共場合吃,“也算是一種難得的人生體驗”。


談到獨自旅行和多人旅行的區別,周亮認為自己出行的時候“邊界感”會很強,而和大家一起的時候會比較放鬆,更有安全感,也更敢於和陌生人搭訕。多人旅行的優勢不僅在於相較獨自旅行更為安全,而且在於在陌生的地方有熟悉的人陪伴。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4級本科生娜迪亞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前不久剛剛參加了馬來西亞留學北京學生會舉辦的秋遊。這場秋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參加,娜迪亞在這次秋遊中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她說:“多人旅行不會寂寞,還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 ,而且旅行也會促進朋友之間的關係。”

但多人旅行的不方便之處也是難以迴避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分歧在所難免。娜迪亞是穆斯林,吃飯的時候需要找清真餐廳,或者只能去吃蔬菜和海鮮。儘管她自己認為只吃蔬菜和海鮮沒有關係,但她的旅伴會對她感到愧疚。如果是和不太熟悉的朋友一起,還會有更多令人尷尬的地方。


多人旅行中難免會有人遲到導致行程被延遲,或是有一些突發狀況,如有人因身體不適等情況打亂整個團隊的行程安排。人們為了方便往往會選擇家人或是朋友作為旅伴,張昊晨多是和父母或是朋友一起出門旅行,她很享受旅行中與旅伴的交流,無論是一起去享受當地美食——這樣不會因為一個人食量有限而錯過一些美味,還是在結束一天的行程後回到住處和旅伴聊天,都讓她感覺在更自在一些。


在路上

許多喜歡旅行的人認為,無論是獨自出行,還是結伴而行,旅途中最重要的是一種在路上的感覺。“我喜歡未知的一切帶給我的感覺,興奮、刺激,每天都充滿活力。旅途中的坎坷不僅不會讓我退縮,還會讓我更加興奮,這些經歷或許是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的。”陳青這樣說道。

知乎上的提問“一個人旅行是種什麼體驗?”獲得了九千多個回答,大多數的回答者都在這個問題下面分享了自己獨自旅行的經歷,獲得最高讚的回答者這樣寫到:“試試一個人旅行吧,跟接觸的每一個人成為朋友,與世界為伴,你永遠不會感到孤獨。”

陳青或許會贊同這回答,她在談到這些年獨自旅行的經歷時說:“一個人走走停停冷暖自知,自始至終自給自足。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麼,就像不知道什麼在等待我

。”

  

在過去幾年的旅途中,陳青遇到過許多令她手足無措的狀況,在高速上爆胎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寒冷換備胎,在霧霾或是大霧中行進,在雪地裡車輪打滑旋轉360度,但經歷得越多,也會成長越多。她說:“比起第一次遇到事情驚慌失措不知該怎麼處理,現在再遇到事情就沉穩了很多。”

娜迪亞認為旅行能夠讓人體驗到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事情,不會看地圖的她在旅行中學會了通過地圖選擇旅行路線,甚至試著鼓起勇氣向當地人問路。更重要的是在旅行中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來反窺自己,她去寧夏旅行時到過一個非常貧窮的小村莊,她給當地人捐了一些錢做慈善,那些人的生活也讓她更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和環境。“總之,旅行不僅能豐富生活,還能發掘出自己更多的潛能。”她這樣總結道。

周亮拍攝的星空


對周亮來說,旅行的內驅動力來自於陌生對他的吸引。他今年暑假去了甘肅和青海,今年九月去了靈山,都是為了尋找一片星空:“我的天文知識不足以撐起我對整個星空的認識,所以更多是一種美學和情感上的享受,當週圍空無一人,只剩下自己和銀河的時候,才會真的感覺到人有多渺小。雖然有時候很冷,但我會躺在地上,看著星星轉來轉去,月升月落,很震撼。”


桃子要旅行


我是一位經常一個人去旅遊的,只所以選擇這種方式的原因有很多:

1、每個人的時間、觀念、消費、喜好各不一樣,我有時間的時候,他沒有;我喜歡呆長點,他想走;我想住五星,他想住青年旅舍;你說好玩,他說沒意思;我想吸菸,他想喝酒.......簡單概括就是很難找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旅伴,短時間的互相妥協終究無法長久,與其這樣,倒不如獨行。

2、一個人旅行比較自由,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在哪兒呆多久就呆多久,你可以一個人坐在陌生的地方,隨意的想自己的心事,不用看別人怎麼看你。你可以隨意到你本來沒打算去的地方,不用做任何的計劃。

3、一個人的旅行可以享受那份特有的孤獨感。每個人旅遊的目的不一樣,有人旅遊是為了熱鬧,有人旅遊是為了吃各地不同的美食,有人旅遊則是看風景,而有人旅遊則是享受情人之間的濃濃的愛......目的不同選擇旅行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我旅遊就是看各地不同的美景和風俗,而景物和風俗在不同的氣氛中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人員眾多的情況下,旅遊注重人與人的互動、交流,景物在其次,我年青的時候外出都是一大幫人,就是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過後,什麼景物全然不知!現在我一個人旅遊,在濃濃的孤獨氣氛裡,景物便有了獨特的魅力、獨特感受。

4、一個人旅遊可以真正做到拋開世俗、拋開瑣事,迴歸本真。現代的人的生活節奏特別快,整體處在忙忙碌碌之中,心總是處於懸著的緊張狀態,只有一個人旅行,才能真正讓繃緊的心徹徹底底安靜下來,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不怕別人嘲笑,不看別人臉色......

一個人的旅行真好,我真的愛上了一個人的旅行了!(哪天想熱鬧了,我邀請你們和我一起旅遊,😁😁)


荒野殘草8383


一貫喜歡一個人旅行,好處嗎,如下:1、都有正式工作的朋友、親人或者同學是很難碰到有共同休息時間段的。習慣個人旅行,就完全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定。最容易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時間。2、其實,很難遇到興趣愛好、體力精力、經濟實力相似的旅伴。如果一個團隊中有願意住五星酒店的,有願意住青年旅社的,互相妥協時間久了也會很累。自己感興趣的也可能錯過。3、旅行是一種狀態,或者有時就是自得其樂。我最怕碰到見到啥都說“啥破玩意啊,沒啥意思”的同伴。好不容易才出門一次,多讓人掃興啊。所以,單獨出行,雖然有點孤獨,有點危險,費用也略高,但我還是覺得獨自旅行比較好。在所有自己喜歡的地方沉思,在所有自己喜歡的博物館逛一天。抬腿就走,多痛快啊😄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其實,不管是選擇單身,

還是選擇一個人旅行,

獨自一人面對世界,傾聽自我的聲音,

你會更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同時也會獲得對人生新的理解與期盼。

也許獨自旅行歸來所產生的這些改變,

便是讓我們一個人勇闖世界的原因。

/ Communicate /

丟掉羞怯,學會與人溝通

獨自旅行途中,因為沒有任何人在身邊幫你替你出頭,為了更好地解決旅途中的問題,守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你會丟掉羞怯,學會如何與人溝通,掌握與人談判的技巧。

/ Awe /

敬畏自然,更加珍惜生命

你或許會見到生命中從未見過的風景,遇見從未遇見過的人。巍峨的雪山,廣袤無垠的原野,大自然以一種宏偉的魄力令你感嘆生命的渺小,讓你學會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 Calm /

穩定情緒,冷靜解決問題

每次旅行都會有意外的小插曲,無論是遭遇小偷還是忘了回去酒店的路怎麼走,焦急便是讓自己掉入危險最大的因素,你深知這時候必須穩定情緒才能解決問題。冷靜下來解決問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 Experience /

豐富閱歷,積累人生養分

旅行便是內心沉靜,感受自己的過程。看著陌生國度的人,感受著未曾見過的異域風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無一不是在點亮你的靈魂,豐富你的閱歷,這些都將在日後成為你人生的養分。

/ Horizons /

跳開舒適圈,開闊人生格局

如果你能獨自旅行至一個陌生的旅行地,相信你也很會懂得如何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你將自己推出熟悉的環境,因為你知道最棒的事都發生在那之外,轉角便能遇到意外的美好,人生的格局和眼界自此也變得更加開闊。

/ Worldview /

不同視角,樹立全面的世界觀

一個人旅行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你會有很多機會深入當地。當你和陌生人交談,和他們的生活產生連結時,也就是開始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

/ Brave /

踏出第一步,變得更加勇敢

旅行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生活中也總有很多難題令人望而怯步。你也許會怕,但你終究踏出了那一步,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還可以這麼堅強和自信。

/ Be yourself /

拋開束縛,學會做自己

你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自由決定你想去的地方。當你一個人去旅行,在路上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自由地探索,嘗試自己曾經不敢做的事情,你會發現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有趣。


大美西部深度旅行


旅行的方式有各樣的選擇,我就是一喜歡獨自旅行的旅行者。那我們分享一下獨自旅行的好處:

1:自由,自由先走,找到屬於自己比較喜歡的地方,可以自由的近排行程和時間。


2:不用考慮“同行”者的想法,我喜攝影,可別人喜歡“自拍”,我想簡單出行,而同行要“裝逼FB ”,所以獨行展現真自我。

3:消費觀念上的差別,我的消費“特殊酒店或者特殊美食”一定體驗,不考慮成本,平時就隨意而行,
因為這些種種原因,我慢慢從趕熱鬧式的群體遊“戶外”,慢慢變成如今的獨行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