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爲什麼戰事頻繁?

就到了撒酒瘋副將是


從歷史、地理、人文、政治等等理 論說得再多也不夠客觀,不如講些我親歷的實際例子來說為什麼緬甸戰事頻繁且持續長久(獨立到現在60年間,戰火從來沒有平熄過):

1、緬甸本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緬甸政府並不尊重多民族文化。在緬甸東北部與中國接壤的果敢地區,這裡世代生活的是中國的漢族,他們說的是普通話,寫的是簡體中文字,用的是人民幣,家裡供的是祖宗席位(並且多標示為江寧府),但緬甸卻不承認他們是中國漢族,而將他們取名為果敢族。事實上,緬甸的身份證件是標明你的民族淵源的,所以哪怕你幾代混血之後,就算你血液裡基本是緬族,但身份證上依然顯示你有少數民族身份,從而讓它成為你受教育,擇工作,提升或者獲得政府支持的障礙。在中央政府控制了果敢城鎮之後,緬甸治理者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展經濟與關注民眾福利,而是消除中華文華的各種形式。更麻煩的是,緬甸對任何民族都想以“消滅”的方式對待,因此,這些少數民族除了選擇拿武器跟政府對抗之外,沒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在果敢同盟軍的深入接觸過程中,從普通士兵到長官,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說:但凡我們有更好的選擇,我們都不會操槍打戰的。

2、大緬族意識與各民族文化產生劇烈的衝突。在緬甸獨立過程中,各少數民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包括昂山素季父親在內的獨立運動創始人都曾表示,只要能一起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緬甸各少數民族可以選擇在聯邦政府框架內發展,也可以選擇獨立或者高度自治。然而,這一被寫入憲法,尊為“彬龍精神”的和平協議卻被緬甸軍人集團直接撕毀,然後選擇與少數民族武裝進行戰爭,直到能徹底打服為止。然而,60年過去了,戰爭仍不有停止,而且遵照“彬龍協議”展開的新和平磋商也仍然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

3、歷史現實沒有獲得尊重。緬甸獨立之前,平原地區是緬甸歷代王朝真正控制區,而今天戰爭最頻繁的東北部地區,包括撣邦,克欽邦等中緬交界處其實從來沒有被緬甸中央政府控制過,在政治形態上一直是高度自治與獨立,因此有自己獨特的軍事、文化、政治生態。這一生態並沒有獲得緬甸聯邦政府和軍人集團的尊重。因此,這些熱血的少數民族一直寧願選擇戰爭也不願意妥協地實現和平。


邱永崢


緬甸戰事頻繁的原因就是民族問題,今天的緬甸境內勉強有一些統一的國家認同感,但是在之前緬甸聯邦軍政府的壓迫下少數民族普遍的揭竿而起買到目前為止除了緬甸本部之外的少民族地區均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其中反抗最激烈的就是北部的果敢、撣邦。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是緬甸統治者的頭等執政問題,值得強調的是緬甸的複雜問題基本沒有外部勢力的影響。

緬甸邊境地區的克倫、克欽、若開、欽、孟、撣、果敢等135個少數民族都有嚴重的分離主義傾向,從“奈溫軍政府”至今的軍事獨裁緬甸政府都有“大緬族主義”傾向,可能是對周圍大國的天生懼怕,緬甸政府對境內的華人、印度人和孟加拉人均不認可;

緬甸的語言構成複雜進一步妨礙了統一國家認同感的產生,緬甸包括三大語言族系分別是“藏緬語族”、“侗泰語族”、“孟高棉語族”。可是緬甸民族問題十分尖銳,這就像印度的語言劃分民族方法一樣給國家造成眾多不穩定因素。緬甸長期戰亂對教育投入不足失去了統一語言與文化的機會,見天的緬甸剛剛誕生一昂山素季為首的共和政府,其權利交接並不像外界傳說的那樣順利,新政府想要解決語言問題任重道遠。

其實緬甸很早形成了統一王朝,大約公元8世紀後期“緬族人”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形成,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緬甸要遷都中部的“內比都”,公元1060年前後“阿奴律陀”基本上統一了今天緬甸北部地區之外的所有土地、先後歷經東籲王朝、雍籍牙王朝。其疆域最大時期包括緬甸全境、印度的阿薩姆邦、曼尼普爾邦、那加蘭邦,甚至涵蓋了孟加拉國、泰國、老撾的大部分地區,

也是在這個時候征服者緬族與被征服者孟人、撣人、克欽等少數民族的鬥爭就開始了。英國人的到來暫時中斷了這種內部鬥爭,共同的敵人也進一步促進了緬甸同一國家與民族的形成,著名的“昂山將軍”(就昂山素季的父親)代表緬族與撣族、克欽族、欽族等籤屬《彬龍協議》,給予少數民族自決權已獲得它們的支持,這個協定甚至給予少數民族退出緬甸聯邦的權力,今天緬甸的民族動盪由此埋下伏筆,

獨立之後的緬甸也出現過大團結的繁榮景象,但是在軍政府的大緬族主義壓迫下,1949年克倫族為主體的士兵譁變建立了第一支地方武裝,隨後的佤族、克欽族、若開族也先後組建武裝部隊,正式拉開緬甸戰事頻繁的歷史。經過半個世界內戰緬甸境內的地方武裝大多被消滅僅有撣邦、果敢兩支武裝在僅剩的一小片區域內武裝反抗緬甸政府。


兵器世界


當今緬甸就類似於我們當時的軍閥混戰,只不過軍閥規模都比較小,政府軍有壓倒性的優勢。

緬甸內戰因素很多,但是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緬甸民族眾多,緬甸又一百多個民族,比中國民族還多。而且緬甸緬族只佔到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都是少數民族。由於緬甸長期以來都是歧視和排擠少數民族,所以也就造成了當政的緬族與各少數民族相處的並不算太融洽,這也是內戰因素之一。

第二歷史因素,緬甸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英國對於統治區一般都實行分化,讓他們內部有矛盾這樣就便於英國的殖民統治。英國在統治緬甸期間就扶持緬甸其他少數民族,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武裝,這也為今後的緬甸內戰埋下了種子。

第三毒品因素,我們知道緬甸直到九十年代還有很多地區是種植鴉片的。毒品利潤太大,這也促成了很多有野心的人鋌而走險,因為要想做這個生意你必須有武力保障,所以當時很多武裝組織就是以毒養軍,這也是緬甸內亂的另一個原因。

第四很多民族地區領土並不是緬甸長久以來就擁有的。比如果敢佤邦在清代就屬於中國,還有克欽以及若開在幾百年前並不是歸屬緬甸,所以這些地區對於緬甸的國家認同感比較低,這也是緬甸內戰的另一個原因之一。

第五就是歷史遺留問題,緬甸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成一個國家,實行聯邦制,召開了第一次彬龍會議,邀請各少數民族參加,組成新的國家。當時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協議,政府和各少數民族和平共處,少數民族高度自治,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這難道不是為緬甸內戰埋下的另一個禍因?

當今緬甸實行民主,它也意識到國家鬆散不統一不利於國家建設發展,所以這些年緬甸政府是自己違反當年的彬龍協議,政府軍這些年對於少數民族地區連年用兵,少數民族各武裝也不團結,所以他們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緬甸這塊地方不錯,很優秀的糧食生產基地,作為鄰國,我們有義務讓緬甸這塊土地變得和平起來,而且永遠處於我們的保護之下,一切企圖反對甚至破壞我們和平善意行為的個人和組織,都應該被華夏的滾滾鐵流碾成碎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