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羣,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朝歌,商王朝曾經的國都。這座三千年前的帝國都城,坐落在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

相傳,商紂王曾經在朝歌的行宮別院裡建設了臭名昭著的“酒池肉林”。之後,周文王把自己的第九個兒子分封在這裡,建立了衛國。

在位於鶴壁市的辛村墓地,考古隊原本期待能找到衛國都城的遺址,或是與之相關的大型建築遺存。然而挖掘的結果卻令所有人感到意外:在這片商周墓群的範圍裡,竟然出現了五座明清墓葬……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明清墓葬群航拍

在考古隊新發現的明清墓葬中,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的三座:M16、M17、M18。

▶▶▶奇異的龜頂墓

M16墓葬頂部本被亂石鋪滿。隨著覆蓋於亂石之上的雜土被清理掉,眼前的景象讓所有考古隊員大吃一驚: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墓頂上的龜狀亂石

之前大小不一的亂石,經過考古隊員仔細清理,竟然顯現出一隻烏龜的形狀。

“烏龜主題”墓葬在古代比較常見,例如山西沁縣曾出土一座平面呈烏龜狀的金代磚室墓,廣東湛江市雷氏墓群中也有龜形石墓,但這種在墓頂用大量的碎石塊堆壘的“龜頂墓”,目前在國內尚屬首例。

與之相鄰的M17墓葬,同樣也用碎石鋪滿墓頂。考古專家認為,用細小的碎石鋪滿墓頂,洛陽鏟之類的發掘工具便無用武之地,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盜墓賊的盜擾。

▶▶▶神秘的墓側洞

由於傳統大揭頂式的發掘會破壞墓葬的完整性,從墓門進入又受到諸多阻礙,墓葬下方的側洞便成了考古人員進入墓穴的突破口。

利用吹風機,考古工作者讓原本密閉墓室裡的空氣開始循環。將入口處的淤泥清走之後,身體瘦小的考古隊員開始嘗試鑽進側洞。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考古人員鑽入墓底小洞

既然整個墓室外部被封鎖得如此嚴實、堅不可破,為什麼在墓室的底部要留有這麼一個小洞呢?

原來,這和一種叫“二次葬”的喪葬形式有關。

對整個家族來說,去世的順序一定有先有後。在先人逝世時,墓葬就要進行封口處理。之後,當家族有人逝世時,後人便可以從預留的洞口進入,重新打開墓室,讓去世的親人與之前的先人埋葬在一起。

這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重視祖先崇拜、血緣親情的文化淵源。墓室門框上雕刻的臥冰求鯉、哭竹生筍等代表孝道的圖案也能夠反映這一點。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墓室門框上的雕刻裝飾

▶▶▶有爭議的家族墓

在M16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塊墓誌。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M16墓葬內的墓誌

根據墓誌記載,墓室的主人是明朝萬曆年間人李慎初;他的爸爸叫李淪,曾經考取進士,在山西太原做過知縣。

根據古代的昭穆制度,即宗廟的排列次序,始祖在宗廟中居中,以下子孫分別排列左右。考古人員因此判斷,這是一座家族墓。

根據昭穆制度,有考古人員認為M18號墓葬埋葬的是大家長李淪;也有人依據當地父子相鄰而葬的風俗,推斷M16旁邊的M17才是李淪之墓。

很快,M17墓葬中墓誌的發現讓爭議塵埃落定。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考古隊員查看M17墓誌

在解讀了M17號墓葬出土的碑文後,考古人員得出結論:M17號墓主人的身份並不是李淪,而是李淪的兄弟李泮。

根據墓誌記載,李淪一輩共有兄弟四人。考古隊員按照昭穆制度推測,工地的西邊或許還有未被發現的墓葬……

▶▶▶打開的石墓門

M18號墓的頂部的式樣,是一種叫做“穹窿頂”的獨特設計。這與之前在附近地區的發現都不一樣。

因為磚石有防腐、耐壓的特性,穹窿型的頂部設計能把重量均勻地傳向四壁。因此,這種堅固的墓葬頂式在古代非常流行。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考古人員查看穹窿頂

巨大的封門石死死頂住墓門,嚴密的糯米汁將縫隙牢牢粘合,這些“防盜措施”讓M18看起來是所有墓葬中安全等級最高的一座。

但讓考古隊員感到憂慮的是,墓室頂部有個直徑將近半米的缺口。令人擔憂的事不止這一件,在發掘進行到第一天下午時,考古人員發現墓口竟然沒有門。

根據以往的經驗,墓室在建成之後都應當進行封口處理。這座缺了門的墓葬,難道已經被盜墓賊捷足先登了嗎?

探索發現|辛村發現明代古墓群,墓頂碎石龜專防洛陽鏟!

考古隊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裡挖。兩個小時之後,缺失的墓門終於被發現,但是門卻呈現向內開啟的狀態。

破損的墓頂、敞開的墓門、跌落的磚石……考古隊員認為M18很可能已經被盜。但是,與M18緊緊相連的M17、M16墓葬卻沒有被盜……這其中的秘密,還要等待進一步的研究去解答。

探索發現

《辛村明代古墓群》

播出時間:7月12日 21:53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