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燃油車產業政策將出台!其實石油巨頭早就開始悄悄布局……

前幾天,小編看到一則消息,政府用無形的手助推了一把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艱鉅事業,好像又給了石油企業什麼信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透露,被稱為“最嚴燃油車產業政策”的新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開始公開徵求意見。根據文件內容,未來新建獨立燃油車項目將被禁止,現有燃油車產能擴大也將要滿足更加高標準的要求。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准入門檻也將提高,從制度上杜絕“PPT造車”的現象再度發生。

簡單來說就是,控制現有燃油汽車產業,鼓勵投資新能源汽車產品,同時防止盲目發展。這給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帶來利好。

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政策上限制燃油車產業也不是啥新鮮事兒了,去年就啟動了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政府一直在力推新能源產業。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但是,新能源汽車項目也不是有錢就能做,未來將出臺的新規有助於防範新能源汽車項目成為一個單純的資本遊戲,並推進健康有效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真正落地。

此外,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異常迅猛,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的70%以上。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未來,政策、資本、技術三足鼎立,實力強大的新能源企業前景可期。那麼傳統油企呢?一些大型跨國油企,早已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跨國油企視挑戰為機遇

佈局新能源產業下游,競不如合。近期BP宣稱將收購英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公司Chargemaster,並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利用其技術在英國1200個加油站推出超高速充電器。超高速150千瓦充電器,充電10分鐘內便能使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100英里,“超級馬力”不是夢。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接下來,BP充電樁的部署計劃也將在中國推進。BP今年5月宣佈和中國初創汽車企業蔚來汽車(NIO)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並將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開發、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

BP表示,充電站可以成為將駕駛員帶到石油公司的“零售先鋒”,用來銷售咖啡、小吃,並保持人氣。據悉,BP零售網站毛利率的一半來自非燃料銷售。

殼牌為尋求更多元化的業務構成,去年收購了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商 NewMotion,這是殼牌在電動出行領域的首筆交易,此外還收購了英國第七大電力供應商First Utility,以及與IONITY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在10個歐洲國家開始部署充電站。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殼牌CEO範伯登在去年7月的世界石油大會中說過,殼牌計劃到2020 年之前,每年在新能源部門投資10億美元,以推進向電動汽車和可再生電力的轉型發展。

去年2月,道達爾宣佈將在法國加油站安裝充電樁,並將與法國汽車製造商PSA集團合作,共同建設充電樁。多分析師認為,最終儲能產品對電池的需求,將超過汽車行業。道達爾的投資範圍也將涉及全產業鏈,包括油氣、太陽能以及電池等。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圖片來自《能源雜誌》

此外,日本最大的燃料銷售公司新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等能源公司也在尋求在加油站建立電動汽車共享服務,以抵消石油收入下降的現狀。

如果說,佈局新能源下游充電樁只是各大油企發展道路上的冰山一角,那我們稍作了解可以發現,各大油企佈局新能源全產業鏈的策略共性是: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繼續投資天然氣,減少石油投資佔比。當前,道達爾和殼牌在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利申請量上處於領先位置,太陽能領域專利技術儲備最多。BP和埃克森美孚處於第二梯隊,在生物質方面表現突出。各大油公司各有側重。

穩中加快推進新能源佈局

回看國內,2016年1月,中石油和一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智能汽車領域展開合作。中石油在華北、遼河、新疆等地開展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肯尼亞開發當地的地熱資源,在北京地區加油站嘗試使用太陽能供電。

“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将出台!其实石油巨头早就开始悄悄布局……

2010 年,中石化就和北京首科集團宣佈共同出資成立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7月,開始和北汽新能源展開合作。中石化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成為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此外,中石化還推動形成了國內聞名的地熱利用“雄縣模式”。

相比國際油企,國內油公司能源轉型更側重和油氣主營業務聯繫更為緊密的生物質燃料領域,發展相對穩健。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目前,我國具備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條件:一、雖然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期成本較高,但成本優勢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出來;二、當前正值中美貿易緊張時期,進口汽車加徵關稅較為利好國內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產業鏈條的發展。石油公司佈局新能源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自身有一定的優勢。

綜合新華網、中國石油報、經濟參考報等媒體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