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腫瘤外科醫生春節返鄉的觀察與思考

一名腫瘤外科醫生春節返鄉的觀察與思考

這個春節,我回三線城市老家,和久未謀面的親戚朋友聊天。因為我是外科醫生,他們最喜歡和我聊的、我們聊的最多的還是健康和疾病的問題。

感觸頗多!

一名腫瘤外科醫生春節返鄉的觀察與思考

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超過30歲特別是超過40歲的百姓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一般都有一種以上的不適,這些不適並沒有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因此也都沒有正規的診療過。但因為這種不適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不時地困擾著他們,他們又非常關注。當碰到了熟人,只要是跟醫學沾邊的人,他們都急切的盼望能獲得解救。但隨後問題就來了,當我以現代醫學知識告訴他們可能的病因,以及如何去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確診並治療時,他們基本都是一個反應:太麻煩了,要排隊掛號又要排隊做好多檢查,不去!真是說了你不聽,聽又聽不懂!我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他們因信任我而來諮詢我,卻又不採納我的專業建議,我作為親戚朋友,我所學習的西醫知識到底有多大意義?

  1. 普通百姓對於個人健康很關心,甚至到了一種焦慮的狀態,與目前的房價關注度相當,但他們對於如何獲得健康簡直一無所知。另外,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他們對體檢的認識並沒改變,從不認為自己有體檢的必要。

  2.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我們暫且不論。生理健康是指身體發育良好,人體各系統功能良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並且對疾病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生理健康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但普通百姓對目前主流的西醫理論和知識體系的認知幾乎為零。他們的健康認識起源於一知半解的中醫、成熟於現代的各種養生宣傳,比如綠豆養肝解毒,比如玉米鬚降壓。當我用器官、功能、生化、檢驗等去與他們溝通,效果簡直是雞同鴨講——叨叨了半天,他說“你說的不對,我得這個病很久了,我清楚得很。我聽一個老中醫說······吧啦吧啦”,然後我無言以對。在兩大流派間,他選擇相信那一邊。

  3. 有少數人認同我的解釋,但他們往往不會按照我的建議去做。人在做痛苦決策時往往選擇迴避,或者選擇一種看似對自己傷害最小的方案。比如足壞疽時,普外科醫生建議他截肢,他往往選擇先草藥敷著看看!因為他覺得這個決策對他損害最小,最能接受。經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很多疾病目前現代醫學也無法緩解或根治,這就讓很多奇學異說有了塵囂而上的機會。

  4. 絕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缺少自律。健康的維持需要我們每個人長期的付出,需要決心,需要毅力——堅持運動,堅持規律作息,堅持健康飲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我們處在一個剛剛脫離溫飽而突然物質極其豐富的時代,處在社會發展迅速生活日新月異的時代。昔日捱餓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今時一桌大魚大肉擺在面前,如何淡定?

沉思中我抬起頭,卻看見街頭拐角牆上的標語“芹菜降壓 薏米養胃” ·······突然覺得肩上的擔子好重!路途遙遠,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名腫瘤外科醫生春節返鄉的觀察與思考

彥之醫生按:本文原稿來自許醫生,未曾發表。經作者同意,彥之醫生略作修改並發表。所有人都關心自己的身體,尤其在如今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大家更關注健康,希望長壽。然而事實是,我國民眾醫學常識匱乏,大家又不知道如何獲得可靠的醫學科普,或者說,我國的醫學科普工作有待改進。網絡信息氾濫,養生宣傳隨處可見,誤人不淺!養生本是好的,就怕有人以為養生就可以了,不必體檢不必用藥治病,以養生作為保持健康的唯一手段。許醫生的觀察正好印證了這一現狀,也讓彥之醫生堅定了醫學科普的信念。

醫學科普,惠及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