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軍在包圍硫磺島,可以切斷硫磺島的軍事補給的情況下,不持續轟炸硫磺島,而是選擇搶灘登陸?

董宏陽


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吧。

在這之前,每個人拿起來馬里亞納群島,美國的四發大肉,B29可以從這個跳板也就是馬里亞納群島上面的塞班島的一系列島嶼,飛到日本本土展開戰略轟炸,因此美國方面也放棄了從中國起飛轟炸日本本土的這樣一條戰略轟炸路線,把全部的力量全部放在了馬里亞納群島上面。

但是日本人並不會坐以待斃,日本本土人然存在的大量戰鬥機和防空設備有這些東西飛出去的美國轟炸機都是極其危險的,需要戰鬥機給他護航。

美國方面則是謀求能夠奪下硫磺島幹什麼?給它起飛護航戰鬥機。

但是事情一開始就出了問題,美國人他的陸軍和海軍是分成兩個派系的,尤其到了接起來的萊特灣大海戰裡面,美國直接將他的太平洋艦隊一分為二,一半歸美國海軍管,另外一半兒歸美國陸軍管,也就是因為兩個軍隊派系爭奪太厲害了。

這個時候,就發生了當時電影父輩的旗幟裡面經典的一幕,美國的陸軍打的電話,說為什麼你們不按照原來的要求給我轟炸到底,給我轟炸約定好的時間,卻給我偷工減料,好吧,謝謝你們轟炸,至於接下來這批人到了海灘上是生是死,我不管了。

之前轟炸時間的縮短,使得日本的陸軍當時在海灘上面大部分工事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與此同時日本當時駐守硫磺島的慄林忠道,他和之前美國遇到的其他對手不一樣美國之前遇到的日本軍隊打了一輪子彈以後好了啥都不管了拿起刺刀,萬歲衝鋒,包括這一位海軍中將剛剛到硫磺島的時候,硫磺島當時軍隊指揮官還是選擇在海灘構築防禦工事,禦敵人於國門之外,結果慄林忠道剛一來,立刻否決的,之前的防禦策略,這是送死,全部給我去挖地道,挖工事。

慄林忠道一開始就沒打算跟美國人死拼,而且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他的目的很明確,拖盡全力拖住美國人,給美國人造成最大的傷亡,他的目的就完成了。

在他的指揮之下,美國的登陸士兵曾經有這樣一段話登上島嶼以後,你看不見幾個敵人,敵人永遠在朝你發射子彈,但你不知道子彈從哪兒發射的,有可能在那棵草後面有可能在那顆石頭後面有可能在地底下,敵人朝著你發射子彈,但是你他孃的就是不知道敵人在哪兒。

美國人活生生的困死在了硫磺島上,玫瑰也想把這片島嶼給夷平,但是問題是這個島嶼還接下來要用,每一條地道,每一個山坡都需要派出他手底下的士兵,用自己的鮮血把這個地方給奪下來,美國人什麼時候打的這麼憋屈過了除了接下來的沖繩戰役,事實證明,慄林忠道他的方法是正確的,他的目的就是給美國人拖時間製造傷亡,他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而且美國人自己在這上面犯了冒進的錯誤,著名的就是那一張圖片(當然還是借用一下其他問答主的圖片)


這張照片是大約戰役發動一週左右之後,美國人拍攝下來這張照片當時美國人已經登上了。硫磺島主峰折缽山的山頂,把美國人的旗幟給插了上去。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桌子上就多了這麼一張照片,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既然山頂已經拿下了,那證明接下來就算有日本軍隊也不可能大規模存在,更不可能對他登陸島嶼的作戰部隊產生任何實質上的威脅,證明硫磺島戰役美國軍隊已經結束了,而且美國即將發售戰爭期間的國債,(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如何才能夠更好的推銷這一批國債呢?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用這張照片發生的真人真事,給整個美國國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就能夠讓美國的民眾更加踴躍參軍,更加的出錢出力。

這是一個錯誤,一個讓美國人覺得自己臉上掛不住的錯誤,美國國內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這個地方戰鬥經結束啦,不需要發生任何的戰鬥了,不需要向國民通報這個地方發生多少傷亡了,所以一些重型裝備美國人認為能夠節省的就節省下來,你們又不是去打什麼大的戰役,你們也不需要面對什麼強悍的敵人,都是一些散兵遊勇派飛機坦克去支援你們簡直就是奢侈,偏偏這個時候慄林忠道率領自己的士兵在地道里面給美國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結果等到硫磺島戰役正式結束的時候,美國人才突然的發現原來硫磺島死了這麼多人。

美國人這一回是給自己挖的坑給絆住了自己的腳。

歷史如河,穿流而過,你我只不過是一旁的觀察者。


漩渦鳴人yy


政治上,美國政客需要硫磺島戰役的勝利拉選票。

美國參戰,花錢不說,還要送孩子們上戰場,其實相當一部分美國民眾是反對的。戰事持久,流血過多,美國的總統就要失去支持率,就要下臺。對於美國國內政局來說,拿下硫磺島,就相當於給日本本土,天皇脖子上套上了枷鎖,1941年珍珠港被幹到現在,納稅人,選民花了錢,送子女上戰場,終於見到了效果,所以硫磺島戰役美軍要的是象徵意義,求速戰速決,哪怕多花錢都行,不能打持久戰,如果一直花錢,一直犧牲,那麼主戰的美國總統就會遭到質疑,反對,排斥,最後下臺。

為此,為了宣傳,不惜犧牲士兵性命去插旗,拍照,就是為了在國內爭取支持,這個在《父輩的旗幟》裡有很好的表現。

對於日本人來說,失去硫磺島,門戶大開,所以,要的就是拖住美軍,對美軍造成巨大傷亡。即便打不贏,打不過,也要咬掉對手一塊肉。如果能把美國人拖累,拖疼,造成國內政治不穩,日本人就能爭取喘息的機會。

戰略上,硫磺島是進攻日軍本土的跳板。

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24°47'2"N, 141°18'46"E),而美軍轟炸機B29的作戰航程是

5,230公里,也就是說如果美軍在硫磺島建立B29機場,每天可以戰略轟炸天皇幾個來回。那些海軍基地,兵工廠更是在轟炸範圍內。

但是工兵上島修復機場,建設跑道,需要的是安全的環境。空軍的飛機,機庫更是遭受不起地面騷擾,所以不肅清島上日軍,美軍就無法進行戰略推進。

所以美國人恨不得把這個島炸平,直接上去重建,如果在島上和日軍慢慢耗,佔領硫磺島作為跳板給本土施壓的戰略目的就達不到。

戰術上,美軍遇到了真的對手。

守島日軍主將不是隻曉得萬歲衝鋒的本土派彎彎,所謂的什麼天皇貴胄,帝國之花,而是非常瞭解美國,瞭解現代戰爭的洋派。慄林忠道曾是日本駐美國武官。他深深瞭解美國的工業能力和經濟水平,瞭解日本和美國的巨大差距,他知道美國炮彈多,人貴,所以,他的守島戰術非常務實,把僅有的士兵藏在山洞和工事裡,避免無畏的犧牲,要求每個士兵以最大限度保全自己,殺傷美軍為目標。實際上,硫磺島戰役打了不到一個月,日軍死亡22,703人,造成美軍6,821陣亡,21,865人負傷的後果,而這一戰,美軍投入的兵力是110,000人,日軍只有23,000人。也就是說,日本用幾乎全滅的代價,造成了五倍於自己實力的對手巨大的傷亡,面對這樣的對手,美軍想速戰速決,幾乎不可能。

其實硫磺島戰役之時,美國還有決戰日本本土的幻想,一個硫磺島徹底打掉了美國人美好的希望,為了避免過多犧牲,最後直接丟了原子彈。

打仗死的都是老百姓,對於二戰日本這樣不把人命當人命的法西斯,實在應該綁在原子彈上查成灰,然而至今還在拜鬼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依然大搖大擺,逍遙法外。


HannibalLecter


如果如題主所說,圍而不攻硫磺島,利用大包圍的態勢來圍困死硫磺島的守軍,也不是不可能,但這樣一來就會嚴重拖了美國反攻日本本土的時間。在美軍處於戰略大反攻的前提下,圍困日軍無異於給其喘息和生存的機會,只有徹底剿滅其生存力量,才可以萬無一失。


美軍在攻佔硫磺島時,航空兵已經持續對硫磺島空襲了三個半月,海軍對其炮擊的時間更長,長達四個月。尤其是在登陸前三天,美國軍艦進行了空前猛烈的轟擊,徹底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群。同時,美軍也並不把這個小小的硫磺島放在眼裡,計劃5天拿下硫磺島,結果打了一個多月。美軍的輕敵,讓美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是二戰中唯一一場美軍死亡人數超過日軍的戰爭。


硫磺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理想的海軍軍事基地。尤其對於美軍的P-51野馬式戰鬥機來說,硫磺島到日本本土的距離,正好是其航程。這些戰鬥機可以為B-29轟炸機護航,而B-29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在二戰後期主要擔負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所以說,硫磺島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迅速拿下硫磺島對美軍已經迫不及待了。



硫磺島戰役後,美軍改變了對日本本土登陸的作戰計劃。原先準備利用海空軍配合陸軍登陸日本本土,後來改變為主要利用空軍的轟炸和原子彈來迫使日本投降。


自覺者的孤獨


硫磺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是守衛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只要硫磺島還在,美軍的航母艦隊,轟炸機編隊就不能夠逼近日本本土實施轟炸,否則就會遭到日軍戰機的攔截。美軍在太平洋的開支也很大,按著當時美軍的編制,美國太平洋艦隊有戰艦一千多艘,每天的花銷都非常大,這是硫磺島必打的理由,圍而不打根本拖不起,哪怕付出再多的代價也得啃下來!

美軍在硫磺島戰爭初期的作戰十分不利,因為地質問題,炸彈不起作用。而日軍的永備工事又修得很科學完整。這是開戰初期美軍進展緩慢,傷亡慘重的主因。美軍在硫磺島灘頭就已經投下了三千多噸炸彈,只是因為地質問題一直沒法給硫磺島守軍造成重創,這才不得已而為之採取的登陸作戰。在硫磺島戰役的戰後總結上,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也承認因為對戰局估計不足,造成士兵傷亡慘重,這是一場失敗的登陸戰役!

戰役後期美軍改變了戰法,用噴火器代替炸彈,對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洞穴都燒過去,這才消滅了負隅頑抗的日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為此才發現一開始是用錯了戰術,假如一開始就燃燒彈把硫磺島烤熟,那麼美軍就不用花費那麼多代價了。因此,從那以後,美軍碰到啃不下來的骨頭就扔燃燒彈。一直到現代也是。


優己


有網友問,為什麼,美軍在已經形成包圍的情況下,不使用持續轟炸戰術奪取硫磺島,而還去打血腥的登陸戰?首先我們要知道美軍,為什麼要佔領硫磺島?

直到二戰結束前一天,也就是8月14日,在太平洋上日軍其實還佔領了絕大部分佔領區,印尼大部分地區,拉包爾,特魯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日軍都還完整控制這這些地方。

就是硫磺島,美軍也沒有去強攻整個硫磺島,而是隻奪取了並沒有奪取,硫磺島所在的整個小笠原群島,而日軍在小笠原群島的主力,其實也不是在硫磺島,而是在父島。

日本人也沒想到,美軍只追著1個硫磺島打,去打硫磺島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美軍發現從馬里亞納群島出發的去轟炸日本本土的B-29重型轟炸機如果在日本上空負傷,是根本飛不回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美軍基地的。

那麼,美軍就必須儘快,在馬里亞納群島和日本本土之間,獲得一個機場,那麼硫磺島就正好位於那個理想的位置。還有就是,在硫磺島的日軍通過雷達,經常向日本本土預警,因此,這個釘子必須要儘快拔掉。

我們知道在奪取硫磺島以後,美軍迅速在這裡建設了一座機場,在隨後的5個月時間裡,2707架負傷的B-29重型轟炸機得以在硫磺島機場降落。否則,這些飛機全部都會掉進大海當中。

那麼美國轟炸機部隊將會損失3萬人,而且,2700架B-29轟炸機可不是那麼容易補充的。美國可是花費了30億美元,才搞出這些飛機專門轟炸日本的,花費比原子彈計劃還要大。當然,美軍也沒有想到,硫磺島日軍那麼難搞,本身以為3天就能結束戰鬥的。


深度軍事


其實道理很簡單,美國人想要獲得一個前進機場,以使從馬里亞納起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獲得全程的護航,並且可以讓轟炸日本的受傷轟炸機可以迫降修理。

為什麼選擇硫磺島呢?首先硫磺島有機場,其次硫磺島經過長期的轟炸看上去已經沒人了,最主要的是麥克阿瑟領導的陸軍在菲律賓節節勝利,和陸軍關係不睦的海軍陸戰隊臉上有點掛不住了,需要一場勝利來爭取點話語權。看上去像軟柿子的硫磺島,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攻擊的目標。這一點很美國。

可誰知道硫磺島是日本人苦心經營的堡壘,利用當年開採硫磺的坑道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工事,並且這裡的士兵被下了死命令――不準出擊。結果可想而知,美軍傷亡28686人,日軍傷亡23388人。創下了太平洋戰爭反擊階段唯一的一次美軍比日本人傷亡多的戰例。最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只能拿著折缽山6壯士插旗的擺拍照片,用軍人的不屈精神去打動老百姓,以掩蓋自己的無能。


lxj2112929


看來你對二次大戰太平洋對日島嶼作戰的基本戰術戰法不瞭解。硫磺島是離日本本土最近的一座大島,日軍必須要拼死防守,一旦丟失,美軍將會利用該島開闢遠程轟炸機前沿基地,轟炸機從這裡起飛繞日本各島轟炸完當天可返回基地,美軍對硫磺島勢在必得,不惜任何代價。持續數週的飽和轟炸,先是每天上百架轟炸機向島上傾注高爆重磅炸彈,凝固汽油彈,炸它個焦土遍地,草木不生,然後戰列艦編隊抵近島嶼用戰列艦九連巨炮持續炮轟,依阿華,密西里這些著名戰列艦參加過戰鬥。日本將八萬噸的巨型戰列艦也派出作孤注一擲,可惜美軍潛艇,飛機組成的戰場警戒馬上發揮作用,大和號戰列艦被飛機,潛艇輪翻攻擊,艦體已身中多枚重型魚雷,高爆航彈,彈藥庫被擊中後引起沖天大火,艦體爆炸折斷沉沒在大洋深處。美軍打仗彈藥管夠,不限量隨便打,數週飽和攻擊差不多了,海軍陸戰隊才搶灘登陸。儘管曰軍作了瘋狂的抗登陸作戰,給美軍以重大殺傷,但最終硫磺島被美軍攻克。折坡山頂被插上星條旗!


前鋒35


美國人自以為是,對敵人作戰手段不甚瞭解,簡單地認為用強力炮火,日本人已經變成屍體了,還有就是,美國兵新兵也多,美國大兵多數都沒有經歷過艱難境地,都是順風順水,單兵作戰也遠不如日本鬼子。不要膚淺認為美國參與對德作戰,經驗老到了。下層軍官可以,兵不行。所以,吃了大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