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建繡樓,爲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一汪修六環時形成的池水

一片原本除了玉米什麼都沒有的玉米地

會產生怎樣的奇蹟?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

田園、堆山、臨水

無論從任何角度都能一覽水面的房子

讓無數女孩豔羨的“小公主繡樓”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你以為的全部

走進去一定會發問

路在哪裡?我在哪裡?它又通向何處?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工作室內的茶室、“繡樓”

建築的主人、也是設計者叫彭樂樂

她在宋莊建了這座“水上迷宮”

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百子甲壹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彭樂樂

彭樂樂:1967年生,百子甲壹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畢業於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曾在安慶市第二建築設計院、北京華茂建築設計研究院、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工作。2001年,成立百子甲壹建築工作室。代表作,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北兵馬司“北劇場”改造,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貴點國際藝術家交流中心等。


園林、水意

每日與各種建築擦肩而過

或者在不同空間來往穿梭的我們

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

為這座城市、為我們蓋房子的建築師

他們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

在一張張圖紙和各種建築造型的背後

他們又想傳達給我們什麼?

走進建築師彭樂樂的“水上迷宮”

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院子裡的大棗樹

等待播種而被翻起的土地

好似天成的小土丘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北方的初春,工作室內的土地被翻起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收穫的季節,滿園子都是自己種植的蔬菜

旋梯而下

藏在工作室公共空間下方

水上漂”的茶室

以及臨水而居、流波鋪地、遊廊借景、曲徑相連

看似獨立,卻充滿各種關聯與可能的生活空間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自然的水意,通過瓦片的流波延伸至整個建築空間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浮在“水面”上的茶室

這裡有你對於傳統園林的一切想象與元素

其也是彭樂樂多年來所強調的

一種傳統的空間關係產物

層層展開,迷離、誘惑,不是一覽無餘的掩映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工作空間與生活空間,既依附又獨立的關係

無水不成景

水意

是彭樂樂宋莊工作室

建築形態的現實所傳達的一種真實意境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坡頂的流瓦,同樣是水意的延伸

水波一樣的瓦片鋪地

建築頂端的流瓦

每個都能看到水面的空間

以及延伸至前院土地四周排水用的水槽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在水槽旁巡視的工作室黑貓,它是這裡“新來的老大”

沒有任何形式上的設計

用自然水意

帶給這個有限空間無限的可能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一位建築師的回應

作為一名資深的建築設計師

彭樂樂對當今社會的群體審美

有著自己的見解

“幾十年間,整個社會的群體審美並沒有提高。大家關注的還是那些很少的案例,但絕不代表城市、鄉村已經到達這個水平了”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通過在宋莊建工作室

給藝術家蓋房子

同時實驗探討“如何實現傳統空間意境的真實”

以及解決困擾城市的

高密度住宅功能與宜居

這組矛盾

彭樂樂及其團隊給出了自己的回應

“如果當地有這樣一棟房子,大家看後,回去以這棟房子為標準,來蓋自己的房子,並最終形成氣氛,這是非常積極的”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設計,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

有限的場地,很高的建築密度

還需滿足私人居住、生活、工作、展示等多重功能需求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空間與自然的相互滲透

彭樂樂的設計

從多重路徑、立體空間等角度進行探索

實現了建築帶給居住和工作其中的人

可望、可行、可居、可遊”的真實體驗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多重路徑

“為向京-瞿廣慈工作室進行的設計,已經有了明確的關於解決高密度建築問題的訴求。那組建築已經達到城市要求的容積率。在實現想要的真實,並滿足容積率的前提下,也就滿足了城市的要求。以這個方式應用到城市集合住宅,或高層建築裡是成立的”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

面對今天城市內造型各異的地標建築

彭樂樂認為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地標建築,以一種強刺激來獲取人的關注,這恰恰是一個不傳統的事情,在自然面前,應該是平和的、放鬆的,追求內在核心的東西。真實,才是持續發展的途徑”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雕塑工作室

一味求新,以及尋求感官上的刺激

顯然不是建築師所應追求的

建築師的創作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不斷地追求新方法?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認為

把經過多年探索和積累的好方法

進行更完美、持續地深耕

這要比表面化的為新而新更有價值

新與舊

對於“新與舊”的處理與取捨

是近些年困擾舊城和古村落改造的突出問題

目前通行於老建築改造上的“修舊如舊

在彭樂樂看來不僅會“麻木人們的感官

同時直接影響到後代對於“新老的認知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講解四合院改建項目

如果我們真是對後代有責任、有義務的,修舊如舊會讓他們完全分不清,哪個是舊的,哪個是你新修的,他們沒有知識功底來分辨……另外,所謂修舊如舊搞出來的很多千篇一律的東西,讓人的感官麻木掉了,這跟造假沒區別”

通過近些年彭樂樂及其團隊

參與的四合院改造等舊城改建項目

以及對古村落改造所持的態度觀點上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對保持原有夯土牆面,並採用新材料改造的瞭如三舍安吉體驗中心頗為欣賞

“對古村落的改造,手法一定要輕,要尊重它,時刻記住自己是渺小的。那些在當地流傳千百年,被數代人使用的器物,可能你不知道它的形成原因,但在使用中,或許能夠明白它的來歷。傳統可承接,還能傳下去,這就起到傳承作用”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建築原先的木構架被完整保存,在新的改造空間內更加凸顯其價值

能夠明顯地發現

這位建築師更加懂得

如何通過設計語言

讓傳統的東西更加有尊嚴與價值

讓傳統可以更為貼近今天人們的實際生活與審美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工作室內,傳統的中式傢俱元素

“新舊要區分明顯,讓新的更新、舊的更舊。在設計上,會用到一些更具超前意識的新材料,目的就是讓舊的更加突出,突出其價值”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理性的藝術家與現場材料實驗

不要以為搞藝術的人都是非常感性的

在彭樂樂的藝術家業主名錄裡

很多都是追求超高性價比的“

理性藝術家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紅磚

這種傳統的建築材料

早已在宋莊的改擴建進程裡

被能從側面證明“當地人收入提高”的灰磚所取代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向京-瞿廣慈工作室的鏤空紅磚牆

彭樂樂用紅磚建造了自己的工作室

並巧妙地使用這種材料

為向京-瞿廣慈工作室建築上

製作了看似造型,實則為解決隱私、透光等功能的鏤空磚牆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造型與功能的統一

“你可能不知道一個建築師為這組建築做過多少嘗試,但我相信,一定有人能感受到你用心良苦的地方”

紅磚的應用

不僅基於對成本控制的考量

也是彭樂樂對於建築所處當地

現場材料應用、甚至是“下腳料再利用”的探索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起初一馬平川

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內的田地

因為旁邊重做擋土牆時

產生的渣土在市政的嚴格管控下無法外運

被彭樂樂直接進行了堆山設計

很意外地便暗合了古人“有山成園”之說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園子右手處的小土丘

“這種看起來的巧合,卻隱藏了我們一貫的設計方法,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必然”

百子甲壹近些年用夯土、石、竹、鋼

以及各種回收材料

進行空間設計建造的探索實驗

其實也恰恰指明瞭

中國建築與空間設計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

“我對任何一種材質沒有排斥和喜好,所有的顏色和材料沒有好壞之分,但是要看怎麼使用。我們對於某一種材質會做一些帶有研究目的的嘗試,這些研究結果,會應用到實際項目當中”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下沉居住部分

太極、繡樓、生活

好的中國建築師

一定是個懂得傳統

又同樣優秀的生活家

因為她造的房子要承載裡面人們的生活

“很多傳統,親力親為是首要的,一點點差別,就很美好,這就是微妙”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工作室內隨處可見的書法和畫作

擺在生活空間內的白釉剔花梅瓶

水波鋪地、建築的高低錯落、坡頂的多重走向

靜止的建築,實則在運動當中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不打太極之前,覺得寧靜致遠就是掛在牆上的,接觸到太極後,才發現這四個字是一種修行方式。太極中的靜,到後來其實是動的,動靜在平衡,沒有盡端”

傳統帶給彭樂樂的好處

不僅體現在建築上

還有她對待家人的方式

以及對生活中細微美好的捕捉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花自飄零水自流”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能讓彭樂樂“放棄立場和觀點”的業主

那一定是她的“小業主”——女兒

彭樂樂給這位小公主

設計了讓無數女孩羨慕的“繡樓”

“小的時候,她要粉紅色的,我就全部設計成粉紅色。現在她長大了,不想要這個色調,改吧……我特別對待這個小業主,其他的甲方我可能還堅持立場和觀點,但對於她就不再堅持了”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彭樂樂為女兒設計的紅磚範兒“繡樓”

一棟好房子帶來的幸福

有時候讓你毫無準備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每天早上有迷離幻境之感、帶閣樓的浴室

透過玻璃看到搖曳的竹影

每天早上那一縷讓衛生間產生迷離幻境的陽光

還有院子裡那棵棗樹上

“在窩裡吵得不可開交的喜鵲夫婦”

………

是的,正如彭樂樂所說的那樣

——“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自然”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給女兒建繡樓,為藝術家蓋房子,她說“沒有什麼設計能勝過自然”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