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在清代宮廷飲食生活中,無論是皇宮的喜慶大宴還是皇帝的家宴,飲食餐具是不可缺少的一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大量的清代金銀餐具,其中以清晚期為多。盤、碗、碟、酒杯、筷子、叉子、箸等,器形繁多,品種功用各不相同,有清宮造辦處製造的,有民間銀樓製造的,還有外省當地製造進貢的。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赤金鏨花餐具 清 一套6件

碟高1.9cm,口徑7.9cm;小碟高1.5cm,口徑6.5cm;單耳杯高2.6cm,口徑4.4cm;叉長16.9cm,最寬3.5cm;勺長16.7cm,最寬3.5cm;箸長24.2cm,最寬0.5cm,鏈長7.5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碟為扁圓形,敞口,圈足。內心鏨刻團龍紋,周圍鏨以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一週。足外牆有回紋,足底刻“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小碟為圓形,敞口,圈足。內心凹下以承單耳杯,鏨刻團龍紋,四周有八寶紋、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足外牆刻回紋一週。此碟實為杯託,與單耳杯配成一套使用。

單耳杯為圓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鏨刻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和菱形紋。足外牆為回紋一週。杯一側凸雕花葉形單耳。足底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此杯之足恰納入上一件小碟的內心凹處,為一套。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勺呈橢圓蓮瓣形。勺內鏨刻正面團龍紋,毛髮乍起,身曲屈盤繞,兩前爪高舉於頭部兩側,全身祥雲圍繞,周邊為朵花紋及菱形花紋。柄部鏨刻八寶紋中的輪、螺、傘、蓋四種圖案。柄背面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箸為一雙,上方下圓形,上半截方形的四面均鏨刻八寶紋,頂端有環,兩支有活環金鍊相連。中部均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叉有三齒,其柄部鏨刻八寶紋飾中的花、罐、魚、腸四種圖案,中部鏨刻一正面團龍紋。柄背面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此6件餐具金質成色為足赤,色澤黃亮,熠熠生輝,鏨刻細膩,紋飾清晰,工藝極精。

6件餐具共盛於紅木匣中,內有一錦條,上書“北京廊坊頭條”、“中原金珠店監製”。此為溥儀當年在天津鹽業銀行的抵押物,1951年迴歸故宮。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鏨團壽囍字茶碗 清

高6cm,口徑9.5cm,足徑5.1cm

茶碗為八成金質。圓形,口微外撇。內壁光素,外壁口沿上鏨刻回紋一週,腹部飾鏨花錦地,上有團壽及囍字各四個,近足處飾蓮花紋一週。圓形底足,足部飾回紋一週。足底刻“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四錢二分”15字款識。

此茶碗製作工藝精緻,鏨刻的紋飾與字體規整、優美,為清代晚期宮廷金質藏品中的珍寶。此類金製品即使在清宮亦非皇帝日常所用。它是按照《大清會典》要求的式樣製作,並按照國家制度僅在皇帝大婚、萬壽等典禮中使用。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鏨花雙喜圓壽茶碗 清同治

高5.9 cm,口徑9.7 cm,足徑5.2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鏨花雙喜圓壽字茶碗 清同治

口徑9.6cm,底徑5.2cm,高5.6cm

金碗捶揲成型。碗腹鏨刻幾何紋地上間飾“囍”和團“壽”字。口沿及足鏨刻回紋各一週,器腹下部近足處為仰蓮紋一週。器底鏨刻“同治十一年二兩平重七兩四錢一分”銘文。清同治十一年為1872年。

此碗是同治皇帝大婚用品。清代金器往往在器底鏨刻年款、重量,有的還有承做作坊的戳記。清晚期除造辦處外,民間作坊也承接了不少皇室金器的製作。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碗 清

高4.8 cm,口徑12.8 cm,底徑9.8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鏨花高足白玉蓋碗

高26cm,口徑14.5cm

器由金託、玉碗、金碗蓋三部分組成。託較高,下足圈筒式,下粗上細,其外飾凸起的勾蓮紋和數排如意紋,並嵌有松石海棠花、如意雲。足上為圓形托盤,邊沿飾連球紋並嵌松石邊線,盤內壁開光,開光內飾纏枝紋並嵌松石花。盤中部泛起圓形碗座,其壁鏨勾蓮紋並嵌松石梅花。

碗為白玉質,潔白如脂。圓形撇口,外壁素無紋,內壁琢藏文。碗底有“乾隆年制”四字款。碗蓋略高,寬沿,中部隆起,飾勾蓮紋並嵌松石飾片,上部錘鏨蓮瓣紋,頂部有花蕾式紐。

清代宮廷使用的蓋碗種類很多,金、玉組合的作品則較少。這件蓋碗的金工精緻,玉質絕佳,託、蓋、碗渾為一體,既實用又有很好的陳設效果。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瑪瑙鑲金口帶託蓋葵瓣碗 清

通高19.5 cm,碗口徑13.1 cm,託徑13.8 cm,足徑9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蓋託鑲金瑪瑙碗 清乾隆

通高18 cm,碗口徑14 cm,託徑13.4 cm,足徑9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盤 清

高3.2 cm,口徑14.6 cm,足徑9.6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嵌珠鏨花杯、盤

通高7.5cm,杯徑7cm,盤徑19cm

杯略高,筒狀,圓口,上大而下小。杯外壁鏨行龍,龍身側為纏枝蓮紋,近足處有海水紋。杯兩側各有一耳,耳上部為蓮花托,託上嵌大珍珠一顆,其下為鏤空篆字,一耳為“萬壽”,一耳為“無疆”,字下有靈芝紋。杯底圈足。

托盤較闊,寬沿,其上鏨纏枝蓮,四方嵌珍珠4顆。盤內平底,鏨8朵蓮花,其間4朵嵌珍珠為花心。中部隆起圓形杯座,其上飾龍紋。

這套金質杯盤為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所制,豪華富麗,是宮廷舉行大宴時供皇帝使用的。帶有“萬壽無疆”讚詞的清代金質酒杯目前還很少見。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帶託酒杯 清

杯高6cm,口徑6.5cm,足徑3cm;盤高3cm,直徑15.8cm

杯、盤均捶揲成型。杯身魚籽紋地上對稱裝飾纏枝西番蓮圖案兩組,兩側間飾古錢紋。口沿及足各有迴文一週。花耳頂部鑲嵌金珠。盤心凸起覆蓮座,座周鏨刻西番蓮,魚籽紋地。寬折沿表面鏨刻扇形紋。

飲酒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不同時期的酒具也是各具特色。商周時期,青銅酒具為社會上層宴飲必備。成套金、銀盃盤、執壺的使用自唐、宋始,一直到明、清均頗為流行。除金、銀外,明、清宮廷還普遍使用玉製杯盤。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嵌珠杯盤 清

通高7.3cm,杯口徑7.1cm,盤高2.2cm,盤徑18cm

金盃為圓形,敞口,圈足。內壁光素,外壁鏨刻雙龍,間飾寶相花,近底處有海水紋一週。杯兩側分別鏤空透鏨篆書“萬壽”、“無疆”為耳,雙耳頂端均飾蓮花托,上嵌東珠。金盤亦為圓形,折沿上鏨寶相花一週,等距嵌飾東珠4顆。盤內鏨朵雲紋、蓮花紋,嵌珍珠4顆。盤心起杯託,其上鏨刻雲龍紋。

此杯盤金質上乘,造型端莊,裝飾華麗,工藝極其精湛,應是清代中期皇帝壽辰時所使用的酒具。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胎畫琺琅杯盤,清乾隆

通高7.5 cm,杯口徑5.5 cm,通寬9.3 cm,盤徑18.5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甌永固杯 清

高12.5cm,口徑8cm

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在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金甌在古代是國家政權的美稱,金甌永固杯之名寓意著大清的疆土與皇權永遠鞏固。該杯一直作為清代皇室珍寶代代流傳。

此杯為嘉慶二年(1797)年由清宮廷造辦處奉旨製造。當時乾隆皇帝雖已退位,但仍已太上皇的身份,實際掌握著國家政權,為了表示對他的尊崇,宮中仍用乾隆年號,而非嘉慶年號。所以杯上依然署乾隆年款。而這杯子,自造好以來,乾隆也只使用了一次,便歸天了。

杯胎用八成金製成,杯口邊鑄有“金甌永固”、“乾隆年制”篆書,其餘部分以回紋裝飾。整個杯子用黃金500克,通體以鏨刻纏枝花卉,其上鑲嵌數十顆大小不等的珍珠,紅、藍寶石和粉色碧璽等,黃金與珍珠相映成色,使得周身散發著柔和的金色光芒。金盃兩側各有一個杯耳,為夔龍形,龍頭上各有一顆珠花。三隻杯足則做成了大象鼻子的形狀,形象分外生動。金盃造型別致,線條完美,採用了特殊的花絲鑲嵌工藝,堪稱我國工藝技術史上的精品。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匙 清光緒

通長16.9 cm,最寬4.4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玉柄鑲金匙 清

通長16.9 cm,寬4.3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柄金匙 清

通長18.8cm,最寬3.9cm

匙兩端金制,柄中段套接青玉圓柄。如意雲頭形金柄端表面雙鉤開光內鏨刻“囍”字。

金、玉的使用歷來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在中國歷史上,美玉的使用較黃金要早許多,兩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行發展。明代服飾、器用上開始流行金、玉並用。皇家用具,極盡奢華之能事,金、玉不僅用於服飾或陳設,也用於飲食器具,展示了金玉滿堂的富貴榮華。清代帝王大婚或是太后、皇帝萬壽慶典,通常專門製作成套精美的服裝、飾品、器用,並分別裝飾標誌性的“喜”、“囍”或“壽”字。此器鏨有“囍”,是清代皇帝與皇后的婚慶用品。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柄金羹匙 清

通長17.8cm

羹匙為九成金制,是宮廷飲食器具之一。匙體光素。匙柄為青玉製,柄端鑲嵌金如意。

此羹匙金質成色很好,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代宮廷飲食器具的精美。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鑲松石把瑪瑙羹匙 清

最長22 cm,最寬7.8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鑲赤金筷 清

通長29.6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鑲赤金嵌烏木筷 清

通長27.9cm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鑲赤金筷 清

通長28.9cm

清代后妃用餐具。青白玉製成,筷子上部飾豎稜紋,頂端、中部和下部鑲金三處。頂端為尖頂形,中部為凸環紋八道,下部光素。金為赤金,成色上佳。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紫檀鑲金嵌玉箸 清

通長28.7cm

箸為一對,呈圓棍狀。每支由四截組成,從上至下的材質依次為紫檀、玉、紫檀、金。 其中兩段紫檀均嵌金銀絲花紋,金、玉兩截皆光素。箸之端頭為玉蓮苞式頂。

箸,俗稱筷子,為飲食器具。此箸應與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和金鑲紫檀柄玉頂漏匙為一套。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 清

通長21.8cm

果叉金質。木柄安裝處鏨牡丹紋飾,鑲有紫檀木柄。木柄上以金銀絲嵌48個“壽”字,頂端鑲嵌白玉雕花頂。

果叉為宮廷飲食器具之一,其裝飾多在柄部,一般嵌有金、銀、玉、木、牙、骨及琺琅等等,造型各異,種類繁多,工藝精湛。此件果叉之金鑲玉的做法應源於等級制度的規定,說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禮中的用品。其上裝飾壽字,則可推斷此叉是為某位皇帝或皇后過生日而特製的。

古代皇帝用的餐具,到底有多奢侈?

青玉柄赤金叉 清

通長19.8cm,最寬1.6cm

四稜青玉柄,首作花苞形。金叉上部裝飾雙面蝙蝠,其下叉股間又焊接一雙面古錢。“蝠”、 “福”諧音,古錢中心為一近方形孔眼,圖案寓意福在眼前。

明、清以來,工藝品上做吉祥圖案十分流行。此外,具有教化意義以及富含文人雅趣的題材也是頗為常見的裝飾,如福祿壽三星、樵耕漁讀、攜琴訪友等等,並形成固定的程式,反映了當時人們美好的願望和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