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提起洛陽橋,洛陽人可謂婦孺皆知。洛陽橋,又名天津橋,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初為浮橋,唐改為石橋。由於地處交通要道,十分繁華。古時皇帝尊為“天子”,渡口稱“津”,故名曰“天津橋”。橋上有四角亭,對築四樓。橋上設一亭,每當拂曉,明月當空、薄霧濛濛之時,橋上已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橋下則波光粼粼,倒影一片明月;兩岸垂柳如煙,宮闕隱現,宛若仙境,“天津曉月”遂成洛陽八景之一。白居易有詩讚曰:“上陽宮裡曉鍾後,天津橋頭殘月前。空闊境疑非下界,飄飄身似在寥天。星河隱映初生日,橫閣蔥蘢半出煙。此處相逢傾一盞,始知地上有神仙。”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可是,你知道嗎,除了古都洛陽之外,全國其他地方也有洛陽橋。筆者在撰寫《天下洛陽》一書時,就碰到不少,粗略一數,竟有18座之多。

1.福建泉州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處的洛江區橋南村與惠安縣洛陽鎮交界的洛陽江入海口處。修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橋全用花崗岩石砌築,長360丈,寬1.5丈。橋上東西兩旁原立有500根欄杆石柱,28只石獅,橋之東西兩側又建有7亭9塔,南北兩端分立4尊石將軍。

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現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2.福建永春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福建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洛陽村濟川溪上,濟川溪將洛陽村天然地分成兩邊,人們習慣稱之為“新村”和“舊村”。兩邊的村民要來往,過去得繞道鄰村豐山。前幾年,旅居海外的鄉親邱聞天捐資20多萬元修起這座橋,村民稱之為“洛陽橋”。

3.廣東順德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鎮四基村。容桂鎮四基村是客家人聚集地,建造有多座充滿人間溫暖的風雨橋,橋內兩邊擺放著長條木凳,甕缸裡盛滿了清香的茶水或山泉水,無償地供來往行人休憩暢飲,享有“古橋博物館”美稱。洛陽橋就是一座在客家地區最常見的風雨橋。

順德容桂鎮四基村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當地人稱之石拱橋。橋頭有碑,記載了橋的歷史。洛陽之意是指村裡的先民是從中原洛陽移民而來,後人出於懷念故土,所以把所修之橋稱為洛陽橋。同時,也想通過此橋走回故鄉。村中有條街,名小洛陽橋大街。據咸豐《順德縣誌》載,四基洛陽橋由岑國英主建,歷經重修,現為梁式單孔石拱橋,全長15米,頂寬2.58米,高3.1米。全橋以紅砂岩砌築,橋面石級刻菱形花紋,是順德地區最早的梁式單孔石拱橋。1998年12月21日公佈為順德市(今佛山市順德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廣東連州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瑤安瑤族鄉洛陽村的“楊屋觀”旁。洛陽觀處於帶田水與長合水匯合處,水流湍急,給周圍百姓出現帶來極大不便。清光緒年間,洛陽堡大營裡(今瑤安瑤族鄉大營村)鄉紳陳耀廣,受劉禹錫開發連州之感召,出資在楊屋觀附近修建便民橋一座,取名洛陽橋。橋體用石砌5拱,長42米、寬5米。瑤安鄉民經此橋可通往星子鎮。洛陽橋至今對連州山區交通運輸仍起著重要作用。

5.安徽沈村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沈村。此“洛陽橋”不知修建於何年,當地人多認為是宋代建築。清末詩人萬璽圖曾駐足於此,留下“沿村簫鼓結秋社,一路青苗插短旗”詩句。清光緒二十三年(1884)時,當地官府組織民眾重修洛陽橋。當時修繕的碑刻尚存,碑文清晰可見。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洛陽橋逐漸沒落。1954年一場大水又把洛陽橋給沖毀了。後來,沈村村民把原來橋面的大石塊重新利用起來,搭設了一座簡易的人行橋。

6.江蘇句容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邊城鎮趙莊村洛陽觀自然村的洛陽河上,又叫洛陽觀橋,系近年所建的新橋,現東北-西南走向的243省道從橋上橫穿而過。

7.江蘇常州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武進港運河上。原為永安橋,南宋時永安裡改名洛陽裡,永安橋更名為洛陽橋。1976年疏浚武進港時,需要擴寬河道,洛陽橋被拆除。現常州洛陽橋為近年新建。

8.上海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原址位於上海嘉定封浜鎮李家浜,附近有南宋韓世忠的演兵場,名為“三千里”。南宋建炎三年(1139),韓世忠的軍隊曾在此處造橋,橋建成後,部下請韓世忠命名,韓世忠腦海裡突然閃現出河南洛陽那座著名的“洛陽橋”,為了懷念舊都,就把這此橋命名為“洛陽橋”,後演變為綠楊橋。2005年重修綠楊橋,原綠楊古橋,變成一座氣派靚麗的現代化新橋。新的綠楊橋上已看不到任何洛陽橋的痕跡了。原來的洛陽橋的所有構建拆卸下來後,移至嘉定區南翔鎮的古猗園內,修舊如舊,又新建了一座洛陽橋。移金山石所復建的洛陽橋,橋身長6米,那塊刻有“洛陽橋”三字的橋板,厚28釐米,寬56釐米,鑲嵌於橋樑北側面中間,經修復後清晰可見,兩側刻有栩栩如生的龍形圖案。如今的洛陽橋,靜靜地橫臥在古猗園龜山西側的一條景觀河上。

9.浙江餘杭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杭州城北部的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洛陽村洛山腳下的洛溪之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餘杭洛陽村僅有的出處就是這座洛陽橋。

10.重慶縉雲山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風景區,此橋相傳與有“巴渝第一狀元”之稱的馮時行有關。洛陽橋位於縉雲寺山門前,是進入景區和縉雲寺的必經之橋。橋寬約4米,路面為瀝青譜就。相傳,馮時行當年求學時,常在橋上迎著朝陽洛誦(意為“反覆誦讀”)詩文,洛陽橋由此得名。

現存的洛陽橋,系1953年修公路時改建的,為小石拱橋,橫跨溪澗。橋身為青石築成,護欄也為青石材質,橋面為石板路。橋面不寬,掩映在碧綠的叢林之中,秀麗靜謐,常為遊人駐足之處。2005年,為了遊人安全,橋面被拓寬,原來的橋拱也用水泥進行了加固。

11.重慶忠縣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重慶市忠縣馬灌鎮洛陽村。洛陽村位於黃金河的支流洛陽河邊,洛陽村西,順著山間溝塹曲折流淌的是一條清澈的小河,名青水河,又稱洛陽河。靠近鎮區的洛陽河上,還架設有一座石橋,名洛陽橋。河面雖不算寬,但一年四季水流不斷。

12.重慶合川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在合川古城邑邊上,有一條著名的溪流叫洛陽溪,清代的合州知州李徽典在洛陽溪上修建了一座洛陽橋。合川的古城邑,還有一個城門,叫洛陽門。靠近洛陽溪和洛陽門,還有兩條洛陽街。

13.四川廣元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元壩鎮洛陽河上,廣元洛陽河是一條全長僅有數公里的小溪,向東北方向流入白龍湖,與白龍江、東河、清江河等河流一起,向南彙集到嘉陵江後,至重慶注入長江。蘭州到成都的國道212線,在洛陽河上,架設有石拱橋,名洛陽橋,橋長300餘米。洛陽河匯入白龍湖後,湖面上築有2公里長的攔河大壩,名洛陽壩,現已成為金洞鄉的釣魚基地,是每年一度的白龍湖釣魚節釣場所在地。

14.四川犍為洛陽橋

位於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洛陽村,現已不存。據民國二十六年《犍為縣誌》載,犍為洛陽橋系清康熙年間建,民國十一年維修。其遺址位於清溪鎮洛陽村第三村民組。因今河改道,橋已不存,但舊河道上洛陽橋遺址尚存。2010年7月,河南省洛陽安樂窩邵氏宗親會的邵氏後裔,還曾來到犍為洛陽村,祭拜邵伯溫,尋訪洛陽村的洛陽橋遺蹟。

15.雲南耿馬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鄉洛陽村,供村民出行之用,現為洛陽村一景。

16.湖北隨州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離鎮政府不遠處,有座洛陽橋,洛陽橋因流經鎮區的洛河而得名。跨過洛陽橋,順著洛河向正南方向行走不到1公里,有一條4米寬、約500米長、用灰色石灰石鋪成的街道,這便是洛陽鎮的洛陽老街。

17.江西都昌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多寶鄉西山蔣公嶺腳下的鄱陽湖畔,因由都昌縣洛陽村貢生修建而得名,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但年久失修早已不存。清代都昌鄉紳劉達桂(系多寶鄉洛陽村人),予以重修,現屬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930米,寬1.2米,長條花崗石鋪成橋面,松木大柱立於湖泥中支撐橋面。因為洩洪孔共983個,故得名“千眼橋”或“千孔橋”。

18.湖南會同洛陽橋

不在洛陽的洛陽橋

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沙溪鄉洛陽村。在洛陽村頭,有一條緩緩流淌的洛陽河,又名洛陽溪。十餘米寬的河面上,有一座小橋——洛陽橋。據《會同縣志》記載,洛陽橋是一座古樸的石拱橋,修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會同縣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200多年來,洛陽橋一直是從洪江至綏寧、通道、靖州等縣官道上的一座主要橋樑。上世紀初期,我國著名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湖南從事革命活動期間,曾多次從洛陽橋上走過。當時,洛陽橋年久失修,幾近危橋。孫中山先生毅然決定,動員附近民眾捐款出工,對洛陽橋進行修復。在孫先生的組織協調下,洛陽橋得以煥發青春,繼續造福兩岸百姓。為紀念那次修橋活動,當地百姓在洛陽橋頭,專門樹碑一塊,詳細記載了修橋的經過及捐款人的名字和款額,孫中山的名字也列入其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