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洪园 20年前河水污染水葫芦泛滥 如今华丽变身换新颜


七月,火炉杭州持续高温。 然而,紧邻杭州城区的西溪湿地洪园,水道如巷,河汊如网,凉风习习,草深林密,蛙噪鸟鸣,生机盎然,气温比市区至少要低上四五度,因此前来避暑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人们坐着小船,在水乡泽国荷塘花海中流连忘返,好不惬意。

洪园是西溪湿地的第三期,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8公里。 西溪湿地,总面积11.5平方公里,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洪园占地面积3.353平方公里,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是众多网友公认的最漂亮最原生态的湿地景区。

然而,你可曾想到,如此漂亮的西溪湿地洪园,也曾有过让人心痛的往事。

西溪湿地兴起于汉代,经过唐、宋发展,到明、清时达到全盛,历史上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 到了上世纪50年代,西溪建立多个乡镇,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70年代,西溪湿地仍有约60平方公里的面积,当时,水质达Ⅱ类标准,可直接作为饮用水。 然而,90年代时期,西溪湿地却变得惨不忍睹。

90年代的西溪湿地是啥模样呢? 洪园摇橹船船夫洪先生祖祖辈辈居住在在湿地,他回忆着说,那时的西溪湿地,原有10个行政村,居住着约5.3万人口,家家户户都养鱼养猪,最多的时候养有2万多头猪。 1头猪的排污量相当于7个人,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村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湿地里围塘造堤,半亩塘就养了上万条鱼,水质严重恶化,臭气熏熏。


也就是在那些年,大量人口聚集和周边房地产的侵噬,再加上养殖业和高污染,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河道淤塞,水质劣化,湿地不见水面,只见疯长的绿色水葫芦变身“绿草地”,面积锐减,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仅剩下10余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发出了怒吼!西溪湿地亟待保护! 2003年,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首先还原了西溪湿地的原生态,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量与污染源。 政府将西溪湿地中心地带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外迁,累计外迁农户2226户;所有被征地农民均享受养老保险,纳入全市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50余家企事业单位外迁;累计拆除建筑103.74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50余万立方米。 洪园摇橹船船夫洪先生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湿地找到了工作,如摇橹船船夫、餐厅厨师、景区环保车司机、景区讲解员等等。


杭州市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实施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在西溪湿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历史遗存三个保护区,对生态环境较好、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相对封闭保护。

洪园是是西溪湿地中最具有湿地特色的,水域景观保存得特别完整。 整个洪园,游客能进入的地方不到20%,80%多的区域都保护了起来。 除小型摇橹船和科考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为鸟类以及其他生物营造更加静谧的生存环境。 这种“有限进入”的政策,不仅可控制游客数量,还能降低人为污染,减轻生态压力。

西溪湿地终于迎来了新生。 如今的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能够调节大气环境,湿地内的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同时它还能吸收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应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坐上摇橹船,穿行在西溪湿地洪园的水巷中,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人在船上,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打开。 红台莲、睡莲、千叶红诸多莲、荷竞相开放,袅娜娉婷,荷香四溢,美不胜收。 50余幢明清时期的江南古建筑散落其间,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拙。 2012年1月10日,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文/图 纳兰小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