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這是一個關於星戰鐵桿粉絲陪我怒刷8部電影的故事。

為了寫一篇與星戰系列中建築結構有關的文章,我決定好好補一下功課,至少弄清楚納布星球和雲城的來龍去脈。

我的童年裡動畫片甚少,看這種國外大片的經驗為零。小時候的生活裡到處是山、水、和小夥伴們瘋跑以及沒能“恪盡職守”當一個安靜的女孩,這是與從小生活在北京的金設計師完全不同的童年,在我的印象裡,縣城的電影院從來都是用來學校組織開會的。倒是兩種不同的開心法,金設計師告訴我,他從小看各種科幻片,我想,怪不得有如此強大的想象力,還一直保持著一顆孩子般的童心。但他說起喬治•盧卡斯的時候,特別認真的: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別人拍的科幻電影都有地球的影子,唯獨他創造出的是一個純外星世界。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那布星球:安納金與阿米達爾女王結婚的地方。建築靈感源於清真寺和洛可可風格的大教堂。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銀河會議:半圓的建築在當今有不少,比如去年雙十一正式開業的阿布扎比盧浮宮。

大概花了三天時間,看完了前6部,憑感覺印象最深的居然不是幾位主角,而是突然出現後來又莫名其妙消失的剛耿人恰恰•賓克斯。作為配角又不失推動劇情發展的戲份,識時務又有自己獨有的特色,比如甩著大耳朵、走路彷彿走在雲層上,比之後任何一位配角都要角色刻畫深入,尤其是《最後的絕地武士》中的女二,除了一腔熱血人物性格錯綜,主線模糊。


我對電影瞭解並不深入,在我看來至少邏輯上要讓我信服,金設計師經常在做設計的時候特別苛求細節,他總說:多一分少一點都不行,顏色深一些則昏暗、淺一些則浮躁,就是要追求整體的美感。電影何嘗不是這樣,不管是《星球大戰》這樣的系列大片還是我喜歡的侯孝賢王家衛,細節的處理尤其重要。如果在電影中,我突然看到一個片段正好印證了之前的某個細節,會感到欣喜,比如:《藍莓之夜》裡的波特曼在父親病故後看著遺物哭泣與此前她輾轉難眠之時。

就像是做設計一樣,我們希望追求整體的視覺效果顯現,就像是我們看電影時希望能看到一個貫穿始終的主線一般。可惜的是,我不能再從後面的星戰電影中看到靈魂了。從諸多細節中看到了變化。還在盧卡斯執導時,差不多一半的人物是外星人物,但是在絕地武士中,我只看到了人,主角陣容中沒有外星人了,真是少了些什麼。懷念我的恰恰賓克斯。

突然想起我們此前在山上蓋的一座宅子,主材料我們用了磚、瓦、木,不知推翻了多少設想,做了多少嘗試,就是為了追求小空間的和諧和大範圍的統一。一堵紅磚牆,為了砌出層次感,不滿意重新來過。為的就是一看到這座房子,就有一種舒心感,我相信,這種舒心感一定是來自於房子本身的和諧統一。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可惜,不再有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了。原諒我只做三天的星戰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