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上得了台面的人嗎?

01

我有兩個同事,姑且稱呼他們為張大白和王小二。

我和張大白的關係要更親密一些,大概是因為張大白是個靠譜又善於傾聽的人,所以他的朋友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是鐵磁。

張大白和王小二各自帶領一個業務小組,不同的是,王小二的團隊在公司混的風生水起,總是輕而易舉的完成季度目標,獎金拿到手軟。而張大白就沒那麼幸運了,兩個季度過去,業績為零,眼看他的小組就要被老闆裁撤了。

你是上得了檯面的人嗎?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會有如此顯著的差距,明明經常和我侃侃而談、把酒言歡的張大白,看起來更有人格魅力啊?為什麼甲方爸爸們一點也不買他的賬呢?

最初的時候,我想當然的把這種反常歸結為張大白倒黴,遇到的客戶不靠譜。可是兩個季度過去,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我必須要正視,這也許是張大白的問題了!

當我深入瞭解情況之後,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

張大白麵對客戶的時候,完全與平時和我們嬉笑怒罵的樣子判若兩人。

他能把方案講的邏輯混亂,還經常卡殼,聲音也特別低,讓人聽起來超級壓抑。最可怕的是,他總是低著頭,滿滿一副不自信的感覺。我覺得假使我是客戶,我也不相信這樣一個思維混亂、詞不達意、口齒不清的人,能做好項目。

當被客戶提問的時候,張大白就真的成了一個大白,他必須要沉默三十秒以上,才能整理出一個條理並不清晰、甚至有點不知所云的答案。

而王小二呢?

他在公司話不多,人際關係也都是淺嘗輒止型的,可是面對客戶的時候,簡直是開了外掛一般的光芒萬丈啊!

他滿目真誠的看著客戶的眼睛,條理清晰、頭頭是道的向客戶表達我們的想法;面對客戶的質問,他總是先面帶微笑的感謝對方,然後瞬間組織好語言,清楚明白的解釋問題所在;在諸如酒局這樣的社交場合,王小二也做的很好,禮節周到,熱情洋溢,不會讓人覺得受到冷遇,也不會讓人覺得特別巴結。

總之,這樣的王小二讓我不得不喜歡和信任,也難怪客戶都願意把訂單交給他。最近又聽說,王小二靠自己的好口才給公司拉來了一筆投資,估計,很快又要升職了。

我私下裡問過張大白,張大白說他心裡什麼都有,可是說出口來卻總是結結巴巴的,越是這樣越不信,腦子一下子就亂了。而且,在需要臨時發揮的時候,他總是感覺腦子跟不上,大腦一片空白,但其實在不緊張的情況下,他想到的方案也不比王小二的差。

說句不太入耳的話,張大白雖然內秀,在熟人面前也很放得開,但在正式場合、在陌生人面前、在客戶面前,他確實有些上不得檯面!

你是上得了檯面的人嗎?

02

職場中,同樣的能力水平下,王小二要比張大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面試的時候,王小二這樣的人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約見客戶的時候,他們更容易獲取客戶的信任;公開演講的場合,他們能輕鬆的吸引所有人的注目。

怎麼才能像王小二那樣做一個“上得去檯面”的人呢?當然這需要長期的積累,但是沒有人是天生不會說話的,只要從現在開始努力訓練,每個人都能成為魅力四射的王小二。

那我們要從哪些方面開始努力呢?

1、進行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是20世紀中期誕生的一種頭腦智能開發和訓練技術,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腦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後天的訓練強化”。

臨場發揮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歸根結底是因為大腦不能快速的進行邏輯整理、分析和輸出。說白了,就是腦子不夠快。

經過高強度的思維訓練,能讓大腦“熟能生巧”,即使在緊張的情況下,如果腦子夠快,也能達到脫口而出的驚喜。

思維訓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讀一些邏輯縝密的書籍,梳理文章中的邏輯關係;比如堅持總結生活和工作,可以用文字的方式,也可以用圖表的方式,鍛鍊歸納能力;再比如主動做一些假設性訓練,給自己假設一個場景會遇到的問題,然後再嘗試去回答,久而久之,對鍛鍊應變能力有很強的功效。

現在很多付費學習平臺上都有思維訓練相關的課程,報一門課程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你是上得了檯面的人嗎?

2、離開舒適區,製造機會接觸陌生人

有句俗話,缺啥補啥。既然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表達,那就製造在陌生人面前表達的機會,著重鍛鍊自己,直到能流利的和陌生人交流為止。

其實現在接觸陌生人的機會有很多,比如豆瓣上有很多同城小組,微信上也有很多同好社群,或者報名參加一些行業內的沙龍,這些組織都會不一定期的舉辦一些線下活動,例如讀書會、辯論會、演講等等。

多參加,多發言,多演講,不要怕表現不好出醜。在這些場合丟些小面子,總好過在職場上丟失發展機會。記住,每一次碰壁都是為了以後的自己能光芒萬丈!

離開舒適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多出色,只要努力了,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上得去檯面”的人,都能收穫自己更棒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