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朱元璋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殘暴不仁,有人說他再造中華。奇怪的是,似乎朱元璋借錢不還,或許吃了某些人的肉夾饃,導致這些人對他口誅筆伐。客觀的說,朱元璋的確是一個狠人,

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但他的狠是對貪官和有野心的官員而言,特別對大眾而言可謂很善良!所以,從普通大眾視點說,朱元璋是一個好皇帝,至少比視大眾如草芥的清朝皇帝要好一些吧!不為人知的是,在朱元璋一生中,卻有不少惋惜,最典型的是太子朱標早逝。但他還有一個大惋惜,卻對我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清朝變成大禍,現在仍在!這就是日本不臣之心!眾所周知,朱元璋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而且寫入《皇明祖訓》中,勸誡後世後代照辦!

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看到這兒,有些讀者糊塗了,已然日本是朱元璋的一個大惋惜,闡明朱元璋想攻擊日本,或許日本對朱元璋不尊敬,那麼他卻為何又不討伐呢?朱元璋登基之後,“四海稱臣,萬邦來貢”,這時候呈現了三件事,讓朱元璋對日本十分憤恨!榜首,實際上,元朝一樹立,就已經有了倭寇濱海作亂了,並非從明朝開端。所以,朱元璋樹立大明時,曾多次剿過倭寇。乃至他書房裡掛了一把日本扇子,就是明軍剿滅倭寇戰役中緝獲獻上的。倭寇犯邊尋釁,讓老朱不爽!第二,朱元璋接見日本使者時,日本使者十分狂妄的說,“國比華夏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準則,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門生自陽春。”弦外之音,日本比明朝更好更調和!第三,1369年,朱元璋派使者去日本,當然詔書寫的十分蠻橫。成果讓朱元璋面子大失,因為使團中,有5個人被殺了,其他人被拘禁3個月放回。

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所以,朱元璋大怒,預備仿效忽必烈伐日!但是,朱元璋想來想去,仍是鎮定了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忽必烈徵日失敗的經驗,加之勞師遠征,勝敗難料,二是日本土地瘠薄,打下來也因小失大,三是其時大明主要戰略是攻擊蒙古剩餘實力,而非日本!根據這樣的知道,儘管朱元璋“怒日本特甚”,終究仍是展示了優異政治家的面貌,鎮定了下來。因為害怕後世後代“拍腦袋”,攻擊日本使得國力受損,所以就作出了不討伐日本的決議!儘管如此,但朱元璋仍是《皇明祖訓》中,留下一句註釋勸誡後人,即:“雖朝,實詐,暗通奸臣胡惟庸謀為不軌,故絕之。”意思是日本儘管朝拜,但實際上很狡詐之類如此!

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朱元璋對日本的一大遺憾

所以說,朱元璋儘管對日本很憤恨,但穩健不敢出動軍隊!客觀的說,這肯定是優異政治家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朱元璋知道後來有日本禍亂我國的工作,他會怎麼做呢!只有老天才知道了,當然,朱元璋的這一大惋惜,在甲午戰爭之後,讓我國吃盡苦頭,直至今日,還深受其害!或許將來還會一直繼續下去,也許朱元璋當時伐日結果會很好,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不能將日本的過錯歸結於朱元璋的身上,他所做的決定是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所做的最好決定了,歷史本就是由無數的選擇構成的。正因為有選擇,才有那麼多的遺憾,我們又能改變什麼呢,我們只不過是歷史洪流的,水滴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