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的八個兒子,他們最後的結局分別是怎樣?

用戶58366978727


“東北王”張作霖作為一代梟雄,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的大兒子張學良也追隨父親的腳步,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除張學良外,張作霖還有另外7個兒子,這8個兒子各有各的個性特點,也各有各的命運。 (張作霖)

張作霖共有6名妻妾,共育兒女14名兒女,我們在這暫且不提女兒。這八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張學良、二兒子張學銘、三兒子張學曾、四兒子張學思、五兒子張學森、六兒子張學浚、七兒子張學英、八兒子張學銓。


張學良在1928年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之後,繼任了東三省保安軍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學良同父親一樣拒絕日本拉攏,以“東北易幟”行動,服從於南京政府。

1931年,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國內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軍開始了對東北三省的佔領。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同楊虎城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發動了“西安事變”。也因這一事件,從1938年開始張學良被蔣介石父子軟禁長達54年。直到1990年,張學良才恢復了自由之身。

1995年,張學良離開臺灣,搬到了美國夏威夷,直至2001年長眠,享年101歲。張學良為我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更是稱讚張學良為民族功臣。


次子張學銘1919年從日本步兵學校畢業後回國,擔任了天津市警察局局長、天津市市長,可謂是年輕有為。張學銘兩次粉碎了由日本操控的天津便衣隊的騷亂,在日本駐華公使的“抗議”下,張學銘被迫接受出國考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張學銘返回南京被迫接受汪精衛政權出任軍事委員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後,張學銘任天津市人民公園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長、民革天津市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等職。1983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6歲。


三兒子張學曾在“皇姑屯”事件中有幸逃過一劫。西安事變後去了日本、英國等地留學。二戰後定居美國,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任職,但空有一身才華卻沒得到重用。一生抑鬱不得志,飄零海外終老。


出生于軍閥世家的四兒子張學思離開了的大帥府,踏上了一條革命的道路。同其他兄弟不同,張學思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成了一名共產黨員,創建了中國第一所海軍院校。張學思積極參加抗日運動,頑強的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學思擔任了遼寧省政府主席、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廬山會議之後,李彪對張學思成見很深,因此入獄,直到1970年2月因病送入醫院,3個月後時年54歲的張學思含恨離世。


五兒子張學森遠赴美國留學,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職。張學良後來前往美國時一直受到五弟張學森的細心照顧。1995年張學森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六兒子張學浚1922年出生,肄業與北京輔仁大學,抗戰爭時期加入軍統擔任翻譯的工作。後來遷居臺灣,1984年病逝。


七兒子張學英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


八兒子張學銓在青年時期加入共產黨,因傷退伍。“九一八事變”後隨母親遷至天津生活。後任天津區政協委員,長居天津,於1996年在天津病逝。


世事無常,人各有命。“東北王”的八個兒子有為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也有一生碌碌無為,潦倒一生。雖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個人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直至離世。


品讀武器裝備


東北王張作霖的八個兒子,張學良和張學銘是原配趙氏所生;張學曾、張學思是盧夫人所生;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張學銓是壽夫人所生。

簡述張大帥八個兒子的人生命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張氏父子兩代人留給歷史的一處很詭異的地方: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的時候,五十四歲;張學良西安事變後被關押幽禁的時間,恰恰也是五十四年;張學良口中“張家最有毅力的四弟張學思”,七零年遭遇不測時,又是五十四歲——

五十四,是張家人最大的忌諱。

接下來說說張大帥的這八個兒子。

張學良就不說了,東北易幟,九一八,西安事變,然後就是他自己說過的,生命到此其實已經結束了。

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他算是最有名的歷史註解。

張學良同父同母的弟弟張學銘。在大家庭中,老二一般比較尷尬,張學銘更是如此,因為張作霖很不喜歡這個兒子,在張大帥眼裡,這個兒子是來討債的。

張大帥為何不喜歡張學銘呢?老輩人講究,有些地方也迷信。說是張學銘出生的時候,有人隱隱約約看見有個小喇嘛進了張家門。張作霖很忌諱這個,因為當年在遼西剿匪的時候,他曾處死過一個小喇嘛。

典型的舊時封建大家長心理。

因為這些,張學銘在張大帥那裡始終得不到重視,在大哥張學良手底下,他曾幹過天津市市長,媳婦也挺有名,北洋元老朱啟鈴的女兒,也就是張學良緋聞女友朱五小姐的妹妹。

西安事變後,受張學良牽連,張學銘被擼掉了公職。四九年後,他選擇留在了大陸。

六七十年代雖然命運也挺坎坷,但總算活了下來,算是苟活善終吧。

張學曾,算是張家大難不死有後福的人。皇姑屯爆炸發生的時候,張學曾就在那趟死亡列車上,幸運的是,爆炸發生時他剛好去了其他車廂,因此僅僅受了點輕傷。據說,是他和溫守善最後把張大帥抱上了汽車,算是大帥臨死前真正在身邊的兒子。

成年後,張學曾去了國外,後來在聯合國任職,比起學良、學銘、學思,他是幸運的,沒遭遇啥苦難。

張學思,張家最具悲劇色彩的兒子。

小時候和曹錕女兒定過娃娃親,長大後卻走向了另一條路。

張學思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創建了中國第一所海軍院校。

無奈,他的人生始終揹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不抵抗將軍之弟,反動大軍閥之子等等。

一九七零年身遭不測,死前他留下了四個字——惡魔纏身。

張學森,維繫張家溫情的兒子。成年後,他去了美國,張學良和趙四重獲自由到美國後,張學森對自家的這對哥嫂始終關懷備至。

張學俊、張學英,這哥倆像張家湊數的兒子,碌碌無為,解放後他們均去了臺灣,客死異鄉。

最後是東北人叫的老兒子張學銓,他很像另一個張家的符號,再顯赫的家族,風雲際會後終究要沉落民間。

張大帥很喜歡這個老兒子,還給他起了個太平郎的小名。

這名怎麼來的呢?張學銓剛出生,張作霖就接到了前線電話,郭松齡被俘,張大帥一高興,就喊出了太平郎這個名字。

在大帥的八個兒子中,只有張學銓四三年回到了東北,七十年代被安排到天津第五十五中學工作,一九九六年去世。

父子兩代九個人,一個創造傳奇,一個毀掉傳奇,剩下的只有飄零、無奈以及悲哀!


黑句本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喊出一句著名的口號“人生而平等”,但是平等這句話是表明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其實人活在世界上所獲得資源是不平等的。

時代不同,階級不同,環境不同,會塑造出不同的人,但是人生,就是那樣神奇而有趣。

人類世界還有一個著名的規律馬太效應,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中國著名哲學家也說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本質上就是講階層固化,一個人的人生到底跟家庭有多大的關係。

英國有一部記錄片叫“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花了50年的時間來記錄十四個孩子的人生,這些孩子分為三個階層,底層人民,中產階級,跟精英階級。

1964年,14個同樣天真可愛充滿夢想的孩子,50年後擁有了不同的人生,

底層勞動人民的兒子還是底層勞動人民,中產階級還是中產階級,精英階級還是精英階級。

其中只有兩個人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一個底層勞動人民的孩子上升到了中產階級,一箇中產階級的孩子掉到了底層階級,其餘的孩子照樣還是龍生龍,風生風!

這到底是為什麼?雖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還是中外有別。

人類社會是金字塔形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在資源擁有上是不平等的。

當下社會階層固化的言論,甚囂塵上,到底一個人生是被什麼決定的。

有句古話,要了解現在,預測未來去歷史中尋找。

我們來解剖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張作霖的家族史,也就是張作霖跟其八個兒子的命運,看看能不能有所啟迪。

下文簡單梳理下張作霖的家族史,看看家族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到底有什麼作用。

張作霖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鎮馮莊,因極其貧困張作霖曾祖張永貴闖關東,到張作霖祖父張發時,張家從底層階級上升到了中產階級,張家是富有的。

張發有四個兒子,張作霖的父親是張發的第三字叫張有財。張發死後,四兄弟分家,張有財來到海城,因賭博吸鴉片,家產敗光。那年張作霖13歲。

曾祖張永貴底層經奮鬥,祖父張發上升到中產階級,父親張有財因賭博吸鴉片,張作霖從新回到赤貧,連讀書的錢都沒有。

13歲-19歲時的張作霖命運多舛。曾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一度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求死不能,求生無門。

1894年甲午戰爭後,東北打亂,張作霖開始了逆襲之路,先從軍後做馬賊,再被收編。

張作霖在亂世中如魚得水,割據東北,最後巔峰時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最後張作霖在54歲時,被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

從張作霖的逆襲之路看,張作霖完全是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逆襲成一代梟雄。

有可能歷史上總有一些人能夠打破階層固化,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但是跟隨張作霖的一幫兄弟應該也是逆襲成功的,張作霖卑微時是不會有強力

朋友跟高一個階層的人跟隨的。

那麼人生七年就有可能並不完全正確。

張作霖成功後建立了一個大的家族,張作霖生了八個兒子,張學良和張學銘是原配趙氏所生;張學曾、張學思是盧夫人所生;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張學銓是壽夫人所生。

張作霖逆襲成了精英階級的頂端,其八個兒子的命運又如何呢?

張作霖成了東北王。

這八個兒子應該有最好的生存環境,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圈子,但是命運又如何呢?

張學良1901年-2001年,活了一百歲是善終,但是張學良將張作霖的事業完全敗光,自己也被囚禁了54年,可以說最失敗的精英二代。

次子張學銘,11919年留學日本步兵專門學校,後任駐日使館見習武官,1929年回國後當過天津市長。1943年在汪偽政權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未被追究責任,還擔任了東北行轅參議室總參議。張學銘還是個美食家,對各大菜系都有研究,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

三子張學曾,曾留學英國、日本,二戰後定居美國。因為長兄的關係,在聯合國任職,有才華,卻得不到重用,終生飄零海外,既不願意回大陸,也不願意去臺灣。

四子張學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任海軍參謀長,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文革"中,林彪一夥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張學思逮捕關押,被迫害致死。

五子張學森,遠赴美國,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職,後張學良和趙一荻赴美,均由張學森照顧。

六子及七子張學俊、張學英皆移居臺灣,客死異鄉。

八子張學銓四三年回到了東北,七十年代被安排到天津第五十五中學工作,一九九六年去世。

這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曾祖張先貴從河北省闖關東,打下一分基業,祖父張發逆襲成中產階級開枝散葉,到張作霖逆襲成一代梟雄,到張學良敗盡張作霖的事業,兄弟八人天各一方。

從張作霖到張學良八兄弟,張學良八兄弟的後人又在哪裡呢?

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張家的家族史來看,階層固化對於勇敢而堅韌的人來說就是一句廢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楮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黑瞳視野


大概是少帥的光芒太繞眼,人們只知道張作霖有一個兒子叫張學良,卻不清楚張作霖一共6個老婆,8個兒子。

今天,縱橫就來介紹介紹張作霖除張學良的其他幾個兒子。

老二張學銘

張學銘是愛國民主人士,也算年輕有為,20歲的時候就到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在張學良的手下也算闖出點名堂,曾擔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及天津市師長,在此期間先後兩次徹底粉碎日本操縱的混亂,無奈當時日本勢力很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張學銘只能出國。

西安事變後更是受到張學良的影響,在七七事變後僑居歐美、香港等地,1943年被迫為汪偽政府工作,49年時選擇留在大陸,先後任天津建造局副局長,天津副主任委員。

建國後遭到衝擊與迫害,1983年在北京病逝。

老三張學曾

張學曾應該是結局最好的人了,就像幸運女神眷顧他一樣,在皇姑屯被炸時,張學曾和張作霖同坐火車,但是爆炸的時候,張學曾正好不在那節車廂,算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人。

也是張學曾抱著炸傷的張作霖回到大帥府。

在西安事變後,到國外去留學,後來就在美國定居了,成為美籍華人,雖然張學曾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但是他知道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都不會有用武之地,因此一直在美國居住。

老四張學思

張學思應該是老張家的另類了吧!出身軍閥,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時被國民黨逮捕,全面抗戰爆發後,一直從事抗日戰爭工作,抗戰勝利後曾人遼寧省政府主席。

1950年大連海校開學,張學思擔任副校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受到衝擊,1970在寫出 “惡魔纏身”四個字後不久就離開人世,享年54歲。

周恩來曾說:“張學思是個精通海軍專業又能親自出海的參謀長,現在死了,海軍少了一位難得的將才,真可惜呀!”

老五張學森

張學森先隨母親去了臺灣,後來去了美國,在航空公司工作,應該說在美國發展的還不錯,後來張學良和趙四去美國的時候,得到張學森的悉心照料,讓張學良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隨著國際局勢的趨暖,中美建交,張學森回國之心很重,1990年得到了鄧小平的親自接見。

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老六張學浚

1922年出生的張學浚,以及後來的兒子在張作霖出事的時候很小,對張作霖基本沒有什麼印象,在北京輔仁大學肄業。

抗戰時加入軍統,在天津站做一點翻譯工作,主要是負責和美國方面聯繫。

1948年遷到臺灣,因為多次打聽張學良的幽禁抵制後來被調離臺北,後來到澳門工作,晚年和張學良一樣皈依基督教,活的還算中規中矩,1984年去世,享年63歲。

老七張學英

是張作霖八個兒子裡面最沒有建樹的一個,關於他的資料很好,反正是窮困潦倒,渾渾噩噩的過完了一生。

老八張學銓

作為張學良最小的兒子,張作霖去世的時候也就三歲左右,據說生張學銓的時候,剛好張作霖打敗郭松齡,因此,小名叫“太平郎”,但是張作霖沒過幾年就被日本人炸死了。

早年曾參加共產黨,解放戰爭中負傷退伍,天津解放後,周總理安排其到55中學工作1996年去世。

可謂虎父無犬子啊!東北王張作霖的兒子,大部分也都是虎子!


史論縱橫


張作霖一生英雄,攢下偌大的家業,卻被張學良敗光,張學良自己沒落著好下場,被囚禁半生,最終客死異國他鄉,晚年甚至都不敢回東北老家,2001年10月14日在夏威夷去世,享年正好100歲。

張作霖一生有6位夫人,給他生下了8個兒子,老大是張學良,其它分別是次子張學銘、三子張學曾、四子張學思、五子張學森、六子張學俊、七子張學英、八子張學銓。除了張學良外,其它兒子又有什麼人生結局呢?

次子張學銘,1908年生,1919年留學日本步兵專門學校,後任駐日使館見習武官,1929年回國後當過天津市長。七七事變後張學銘旅居歐美、香港等地,1943年在汪偽政權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未被追究責任,還擔任了東北行轅參議室總參議。張學銘還是個美食家,對各大菜系都有研究,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

三子張學曾,1911年生,1928年皇姑屯事件時,張學曾也在被炸火車上,因不和張作霖在一個車廂而逃過一劫。成年後談了個外國女朋友,被母親大罵後分手,後來他留學日本、英國,最後定居美國,在聯合國工作。

四子張學思,畢業於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加入共產黨,曾參與創建南滿根據地和四保臨江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張氏八兄弟裡唯一的開國將軍,1970年去世。

五子張學森,九一八事變後離開瀋陽寓居天津,後又留學美國學習航空,學成後在臺灣工作。張學森和張學良關係最好,曾派女兒張閭蘅長期照顧張學良。張學森後來遠赴美國,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職,後張學良和趙一荻赴美,都是張學森照顧,1995年在北京去世。

張作霖的六個女兒

六子張學俊,肄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曾在軍統工作,後病逝於臺灣。

七子張學英,晚年貧病交加中去世於香港。

八子張學栓,張學銓很不幸,三歲時父親被炸死,長大後張學良已經被囚禁,自己沒有享受到張家的一點餘陰。早年加入共產黨,解放戰爭中負傷退伍,晚年生活貧苦,後任職於圖書館,小學。1996年病逝於天津。


漁樵侃史


1928年6月4日,54歲的“東北王”張作霖乘坐專列火車路過皇姑屯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炸燬,而張作霖被炸傷送回瀋陽最終不治身亡,一代軍閥的命運戛然而止,整個東北的歷史,乃至中國的歷史也因此發生了改變,試想張作霖如果正常再活20年,那東北的歷史會是什麼樣?

(李雪健在《少帥》中飾演的“張作霖”栩栩餘生)

“東北王”死後8年,1936年的12月12日,他的大兒子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了國民黨一把手蔣介石,以求獲得聯合抗日的目的,最終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蔣介石被釋放。等國民黨退居臺灣之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了”五十多年,在1991年去了美國,2001年以101歲高齡去世在夏威夷。試想,如果張學良不發動西安事變,中國歷史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張學良和蔣介石)

這也是東北王父子中,對中國歷史產生最大影響的兩位。除此,張作霖還有另外七個兒子:次子張學銘、三子張學曾、四子張學思、五子張學森、六子張學俊、七子張學英、八子張學銓。次子做過天津市長,1983年去世。三子最終客死美國。四子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將軍,最終在文革中去世。五子在美國航空公司任職死在美國。六子曾在軍統工作,死在臺灣。而七子命運最為悲慘,晚年貧困交加在香港去世。而最小的兒子也是在新中國,晚年貧困死在天津。

八個兒子基本也算都有完整的一生。回到歷史中,“東北王”死後9 年,1937年的7月7日,也就是81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而東北也很長時間被日本人統治。

你如何看待“東北王”的一生?如果他沒有被日本人炸死,東北的歷史會發生哪些變化?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東北王”張作霖)


老李有刀


龍生九子,各不一樣!張作霖草莽英雄,一生娶了七房夫人,共有八個兒子。不同的際遇,造就了張氏兄弟不同的人生。


老大:張學良

張學良就不需要多說了,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一直是被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

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張學良接管了奉軍。隨後宣佈改旗易幟,投靠蔣介石。918事變後,東北軍不放一槍一彈,在張學良帶領下放棄東北。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直到1990年才獲得自由,晚年定居美國,2001逝世,時年103歲。

老二:張學銘

往大了講,張學銘應該算是個漢奸。張學銘曾留學日本,擔任過駐日使館的見習武官。張作霖死後,張學銘回國,擔任過天津市長。

抗日戰爭期間,張學銘又擔任過汪偽政府的軍事委員,大小算是個漢奸。不過抗戰後並沒有被追究責任,算是逃過一劫。建國後留在大陸了,雖然經受了衝擊,好得算是沒丟掉性命!

老三:張學曾

這小子算是命大,張作霖在火車上遭遇日本的炸彈時,張學曾恰好也在車上。但萬幸的是張學曾沒有和張作霖同一節車廂。

大難不死,雖未大富大貴,倒也算得上是安享晚年。抗戰結束後,張學曾定居美國,後來還在聯合國任過職。

老四:張學思

張學思雖然是軍閥之子出身,不過卻是貨真價實的共產黨員。張學思1933年加入共產黨,從事抗日工作,解放後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擔任過海軍參謀長。


但是張作霖之子這個身份,他永遠也擺不脫。在那段特殊的時期,因為這個身份,張學思沒能熬過去!

老五:張學森

關於張學森的介紹不多,918事變後離開瀋陽,去了天津 。後來又去了美國留學,並定居在美國。晚年時張學良赴美,張學森對他和趙四小姐照顧有加。

1990年時來到大陸,受到過領導人的接見。1995年最終病死在大陸,也算落葉歸根。

老六:張學浚

記載不多,好像在中統當過翻譯官。後來定居澳門,然後又遷入臺灣。

老七:張學英

這個應該是打醬油,幾乎沒有看到什麼介紹。

老八:張學栓

關於老八的介紹也不多。因為是張作霖的小兒子,據說很瘦張作霖的疼愛。一直留在大陸,曾回東北居住過一段時間,後來被安排在天津的一家中學工作。


張氏八兄弟,曾為大帥之子,地位尊榮,後來際遇不一,命運迥異!


小鎮月明


“東北王”張作霖有妻妾六人,生育了兒女十四人,其中有八個兒子。張學良,張學銘,張學曾,張學思,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張學銓。

張學良,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軟禁,1990年才恢復自由身,1995年離開臺灣去了美國,2001年辭世,享年101歲。

張學銘,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留在天津,是一個美食家,1983年在北京病逝。

張學曾,西安事變後赴日本、英國留學,後在聯合國工作,定居美國,死於海外。

張學思,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海軍參謀長,跟林彪結怨,遭逮捕關押,最後病死,享年54歲。

張學森,聞名中外的飛虎隊一員,後在航空公司工作,1995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5歲。

張學俊,舉家遷往臺灣,1984年病逝,享年63歲。

張學英,隨國民黨去了臺灣,後又輾轉香港,窮困潦倒一生。

張學銓,在青年時期就加入了共產黨,解放戰爭受傷而退伍,後居天津,1996年在天津病逝。



我實際很討厭所謂的歷史達人,非要靠自己讀的一些書,看的一些影片,甚至是紀錄片,就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說的好像自己看到過一樣,為什麼要管人家兒子的解決?難道大家知道一個張大帥的故事,還不夠嗎?深挖這些有什麼價值,意義何在?就是滿足好奇心?我覺得這些人的結局,你不用去觀察和 研究,好像很多人都希望看到原來 的名門望族,最後家道中落了一樣,實際呢?人家該過的好的人,依然過的很好,就好比網上人們說的一樣,張什麼都做,但活了100多歲,你能說這和保養身體有關係嗎?好像他離開了後,就應該怎麼這麼樣,然後顛來倒去都是對人家的臆測,幻想,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我覺得根本不用管人家幾個兒子,先考慮下自己如果生孩子能養的起幾個才對嗎,或者能娶幾個?


在天涯457


謝謝邀請作答!張作霖6位夫人共生下8個兒子。從年齡排序為張學良,張學銘、張學曾、張學思、張學森、張學浚、張學英、張學銓;除了張學良,值得一提的只有老二老五,張學銘曾任國民黨天津警察局長、市長,汪偽政權軍政委員,共產黨天津市委重要職務,民革中央委員,真可謂變色龍不倒翁,最後在大陸善終;張學森中共地下黨出身,後任解放軍海軍少將,可謂堂堂正正;其它6個有留大陸去臺灣去美國等,張學良已很有名,其它5個一般般,不再詳述;唯一要提的是;大哥張學良壽命最長,是8兄弟中最後一個辭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