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朱標太子地位穩定,而胤礽卻與其他兄弟一起「九子奪嫡」

朱元璋與康熙的兒子,數量都很多,而且都很優秀。為何無人挑戰朱標的地位,而康熙時卻出現了“九子奪嫡”的現象呢?

為何朱標太子地位穩定,而胤礽卻與其他兄弟一起“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

第一,皇位繼承製度不一樣。

清朝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皇位繼承製度。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前,建州女真的汗位繼承製度,和蒙古人是一樣的,都是採取召開忽裡臺大會選舉的辦法。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皇太極建立清朝,由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猝死的,皇位(汗位)繼承是在他們死之後,各方勢力爭鬥妥協的結果。後來順治皇帝之所以把皇位傳給康熙,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康熙得過天花沒死,出於讓繼承皇位的人能夠活得長一點這種考慮,康熙撿到了一個皇位。總之,在康熙之前,愛新覺羅家是沒有確定的皇位繼承製度的。

明朝不一樣,明朝是漢人的政權。漢人的政權,自古以來實行的就是嫡長子制。這個是非常明確的。而朱標既是朱元璋的嫡子又是他的長子,他毫無疑問應該繼承皇位,沒有任何懷疑。

為何朱標太子地位穩定,而胤礽卻與其他兄弟一起“九子奪嫡”

(朱元璋父子)

第二,太子的能力不一樣。

康熙的太子胤礽在能力方面是比較差的,而且他的行為不端,對身邊的人比較殘暴。康熙讓他理政的時候,他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因此,他的那些做法讓別人不服。最不服他的人就是皇長子胤禔。胤禔長得一表人才,能力又比胤礽強,因此,他不服胤礽當皇太子,隨時都想找出胤礽的不是,讓康熙把他廢了,自己上位。

朱標的情況則不同。 朱標的能力非常強,甚至在仁厚寬善方面,超過了他爹朱元璋。朱元璋在外打仗,讓朱標監政期間,各種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讓大臣們很服氣。朱標在兄弟中也很有威信,老二老三荒唐亂政,他把他們通知到京城來規勸教育,他們對他都心服口服。就算是老四朱棣,對朱標也是非常服氣的。如果朱標活著,朱棣絕對不會造反。

為何朱標太子地位穩定,而胤礽卻與其他兄弟一起“九子奪嫡”

(胤禵劇照)

第三,對皇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

康熙對皇子們的教育採用一視同仁的方式。都會給他們延請教師,教他們學習文化知識,增強騎射能力。都會在適當的時候放一些政務給他們做,鍛鍊他們處理政務的能力(可惜康熙沒有注意因材施教,當皇子們的趣味太過單一地集中在政治上,這也是造成“九子奪嫡”的一個原因)。康熙在出巡的時候,都會讓他們隨同。甚至會根據他們不同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比如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安排皇十四子胤禵帶軍隊打仗。很多人覺得康熙這是想把皇位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現,其實很可能並不是這樣,而僅僅是因為他覺得皇十四子胤禵的帶兵能力很強而已。

朱元璋對皇子的教育則不一樣。他對太子朱標的教育明顯超過了其他所有的皇子,整個朝廷的文臣及有學問的人,他都安排給朱標當老師。而其他皇子從未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第四,皇子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

清朝是沒有藩王的,只有親王。皇子們都是在京城長大,一直呆在京城裡面。所以他們有時候顯得無所事事,就要互相爭鬥。

而明朝是有藩王的,藩王們都會去藩國。這和漢朝唐朝的制度是一樣的。藩王們既然去了藩國,就不會呆在京城裡,而且在藩地有事可幹,不會天天糾結皇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