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爲何自稱自己伙食爲豬食?

日軍稱自己伙食是”豬食“,確有其事,但與我們的猜測完全不同。

其中一個段子是這樣的——

1942年,日本陸軍著名的昭和三大參謀之一,辻政信中佐,前往聯合艦隊拜見山本五十六,期間在大和號上用了一頓工作餐。當時,海軍的人故意使壞,沒有給他佐官伙食,而是拿來一份軍曹伙食。軍曹是士官,而辻政信是中佐,也就是中校,按照日本海軍的慣例,不同軍銜的軍人,伙食差異極大,軍曹伙食相比中佐伙食,那是差了很多。

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為何自稱自己伙食為豬食?

海軍的意思是有意羞辱辻政信,但沒想到,辻政信卻一點沒覺得被羞辱,反而驚歎不已。這件事被傳出後,大和號被日本海軍驕傲地稱為”大和賓館“。相比之下,日本陸軍就很氣憤,看看海軍吃的山珍海味,再看看自己吃的飯糰鹹菜,真的就和”豬食“差不多了。

那麼,日本海軍平時吃的是什麼?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昭和5年9月1日,即1930年日本出雲號戰艦上的午餐菜單:

前菜,橙羹汁,鱒蒸煮,雛雞洋酒煮入重燒,牛肉蒸燒附野菜,冷果子,雜果字。

第一,我們不能想當然的盲目自大。

雖說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伙食,比海軍遠遠不如,但在那個年代,日軍已經完成口糧定量配給制,那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是我軍完全比不上的。別的不說,在那八年抗戰中,350萬川軍出川,他們吃的是什麼?沒有裝備,沒有給養,甚至沒有彈藥!士兵們在冬季行軍打仗,腳上穿的還是草鞋!試問,那樣的軍隊能吃什麼,又有什麼東西能夠填飽他們的肚皮,他們倒是想吃日軍那樣的”豬食“,但他們能吃的上嗎?

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為何自稱自己伙食為豬食?

第二,二戰時日本陸軍到底吃的什麼?

我們不要被神劇騙了,以為二戰時日軍的伙食很差,真實情況是,那時候的日軍伙食,雖然比不上美國,但與歐洲許多國家相比,是一個檔次的。二戰時,日本受歐美國家影響,非常重視軍人伙食,尤其對於”熱量攝入“,已經基本達到了現代軍隊的要求。

第三,”牛肉罐頭“是什麼?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對於軍隊的伙食供給,是非常重視的,當時的情況是,留在國內的日本平民,連大米做的飯糰子也不能保證,但日軍士兵卻能得到足額供應。1938年,日本陸軍對士兵供給進一步細分,但並未降低標準,而是針對戰時狀態,提高主食和肉食的定額,同時保證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量。其中的牛肉罐頭,屬於配給制肉食的一種。

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為何自稱自己伙食為豬食?

戰爭初期,日軍的牛肉罐頭分兩種,一種從美國購買,另一種是在國內生產,但據老兵反應,由於口味問題,士兵並不喜歡美國貨,更喜歡國內生產的罐頭。牛肉罐頭並不完全是肉,裡面有肉,還有蔬菜。

日軍的牛肉罐頭,不是單獨用來食用的,味道很濃,類似於我們中國人吃飯時的”菜“,需要配著飯糰一起吃,是日軍士兵眼中的美味。我們可以猜測,假如有人拿到這種牛肉罐頭,誤以為是”肉“,直接拿來吃,一定很不好吃。

假如一支部隊第三天還沒到目的地,就開始縮減伙食供給,這種時候,等於鼓勵士兵出去搶,因為,你不搶就吃不飽肚子。所以,二戰中的中國戰場是非常殘酷的,小鬼子為了達到侵略目的,不會管中國人的死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