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由於飲食作息的紊亂,如今胃病已成大眾病。如何調理備受關注。山藥粉粗纖維含量較少,對腸胃有保護作用,被人們所接受。6斤鐵棍山藥出1斤山藥粉,隨時就能喝到好山藥。易吸收,不浪費,喝出好腸胃。

1

還在忍受胃病折磨?

鐵棍山藥粉喝出好腸胃

養胃已經變成大家餐桌上談論的話題。大概在中老年人中,養胃被較多人所關注。什麼養胃妙招,什麼養胃小知識,什麼養胃該吃的,什麼養胃不該吃的,都變成網絡熱搜。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俗語說得好“十人九胃”說的就是胃病,每10個人當中,9個人的胃有問題,可以想像胃病是多麼的普遍。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據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齡化趨勢明顯。比較30年前的數據,19-35歲的年輕人胃癌發病率高了一倍。

這些行為極易引發胃病

大量抽菸的人。菸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壞胃粘膜。

飲食不潔的人。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潰瘍的元兇。

飲食不規律的人。胃酸和胃蛋白酶沒有實物中和,會對胃粘膜造成損害。

愛喝咖啡喝濃茶。神經反射易導致胃粘膜充血,分泌功能失調。促發胃炎,胃潰瘍。

此外,過度疲勞,精神緊張,長期服藥,晚餐暴飲暴食的人也是胃病高危人群....時間久了,胃炎、胃潰瘍、胃痛、胃脹、食慾減退,胃部問題越來越多,不分男女。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不規律的生活節奏,騙過了腸胃卻忽視了健康。在大家身體普遍亞健康的前提下,一份暖心的健康養胃禮盒才是真正貼心好物。

山藥具備補氣補腎的功效。說起溫縣鐵棍山藥那可真是一寶。可入食,可入藥,正如芡實一樣。被歷代醫家所推崇,稱讚為長壽因子。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精選正宗溫縣鐵棍山藥,因胃而生。6斤鐵棍山藥出1斤山藥粉,隨時就能喝到好山藥。易吸收,不浪費,喝出好腸胃。

2

從選種、育苗到淺埋種植,需要歷經幾年的時間,才最終收穫。堅持讓每一塊土地都輪休5年以上,力爭讓每根山藥都能得到充沛的滋潤。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細、醜、貴

鐵棍山藥最大的特點就是細、醜、貴。別看樣子醜,造就了它質密肉堅,口感綿密,營養更高的特點。這樣的山藥屬於鐵棍山藥中的極品,被更多人所接受。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山藥越長,營養越多,鐵棍山藥粉由標準鐵棍山藥長(40cm、直徑2.5cm)濃縮而成。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因此鐵棍山藥營養十分豐富、口感乾麵,具有很好的食補功效。

3

高營養易吸收

即食方便不發胖

鐵棍山藥粉質地細膩粗纖維含量較少,人體腸胃吸收率高達86%以上,對腸胃有保護作用被廣泛人群所接受。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作為高營養食品,每一斤鐵棍山藥粉都要用6斤新鮮的鐵棍山藥製成,營養價值比普通山藥要高的多。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從挑選原材料——切片——烘乾——焙炒——細胞破壁等一系列過程,形成山藥熟粉,直接用≥80℃的開水沖泡,就可以直接飲用。簡單方便。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完美輕鬆的解決了山藥不易保存、去皮瘙癢、醜陋無比、運輸困難、食用不方便等缺點,同時最大程度保存了鐵棍山藥的營養成分。

傳承古法炮製工藝,採用中藥麩炒方式,無硫添加,徹底激活鐵棍山藥的細胞分子活動;採用國際先進低溫物理細胞破壁技術,營養成分在未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效果提升10倍。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此外,山藥粉中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澱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或缺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足量的纖維含量,加上它高營養、低熱量的特點,尤其討女孩子歡喜。隨時隨地都能吃到正宗的溫縣鐵棍山藥,這對於又懶又貪吃的小編來說,簡直perfect!

10人9胃病!6斤鐵棍山藥濃縮成1斤粉,每天1杯,健康一步到“胃”

山藥所含的能夠分解澱粉的澱粉糖化酶,是蘿蔔中含量的3倍,聚餐前,胃脹時食用,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有利於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藥中的黏性蛋白,還能防止胃潰瘍、胃炎的產生。

早晚一杯溫縣鐵棍山藥粉,高濃縮,高營養,呵護腸胃,擁有好氣色,遠離亞健康。

送爸媽送自己,每天一杯全家受益

除了顯著的養胃效果之外,不論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常吃山藥,百利無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