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文武,是小编创业时的第一个员工,在很多时候,他跟我的时间最长,最贴心,他也是第一个送我新年礼物的员工(一条白沙的香烟),踏实,执着,有湖南人特有的狠劲。

公司关掉后,其实和文武他们就失去了联系,后来辗转知道,他去了深圳,偶尔也会联系,去年才知道,他去了华为。

这次,借重新做乐里,希望让这个最有出息的孩子,给大家写点体会,以此共勉。

(以下为文武撰写)

接到tim哥这个作业的时候,其实还挺欣喜的,自从毕业以来确实没有好好回顾一下自己,今天借着tim哥的作业正好能够让自己来一抹回忆杀,想想毕业以来的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是今年清明以来,时长提在嘴边的话题,不知不觉已经来深圳三年了,回顾一切,仿佛都还在昨天,却已三载有余。来深圳三年的时间感觉与在武汉的一年相差无几,这应该就是深圳速度吧!

从武汉到深圳,从乐里到华为,走过的这四年时间感悟还是有很多,但是能够给别人指导意见的却很少,整个四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快速成长、迷茫探索、意外收获。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乐里,快速成长

在乐里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是快速成长的一年,对于一个刚出大学校园的毛头小子,在创业公司工作其实是喜忧参半的一件事,喜在于你能够做你想做的,而忧则是你会缺少一个大平台,还好,我是喜得多,忧得少。(PS:很感谢两位大哥能够给我“运营主管”的头衔,哈哈哈哈)

在乐里的这段时光里,每天运营着两到三个微博号,一到两个微信公众号,其实能够坚持过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当初在做的时候不觉得这有多厉害,等出了乐里以后才发现,原来这样的工作量真的很大。这是可以说是我自媒体运营内功快速养成的一段“磨砺”吧!后来见的人和事多了以后才发现,对于这些看似无用、繁杂的工作,很多人其实是非常排斥的,这就注定很大一部分人被这个岗位挡在了门外。

其实想想,当初在乐里时的自己的思路是最开阔的,从最初纯线上渠道运营,到后来结合线下的整合营销,其实很多思路都还是非常接地气并且是有成效的,反观后来的一些工作,由于分工过于细致,自己所处的底层岗位的关系,反倒是没了以前的整体营销思路和想法。这一点确实值得反思。

最近跟Tim哥聊天时他提到整个武汉互联网环境并不是那么的好,个人倒是觉得对于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小而美、接地气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之前的乐里就是这样的一类公司,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乐里之前的商业模式虽然还有待探讨,但是我们之前做的事情是在创造价值的,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它就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在如今整个互联网没有前几年那么激进的时期,做能够创造价值的事情,才会有希望。也不要寄希望于要拿多少风投,做多少估值,从维持生存开始,继而业务稳定、现金流健康,最终赚钱才是王道。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深圳,迷茫探索

由于一些不可抗拒以及不可描述的原因,我离开了武汉来到了深圳。

到了深圳后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和在行业内非常出色的做智能家居的公司。在这里我一共上了3天班!没错,3天后我被开除了!虽然遇到的是一个非常奇葩的主管(在我之前已经换了5个人),但是不得不说主要原因还是在我,在这3天里,我竟然没有做出一件能够创造1毛钱价值的事情来,同样也没有让主管看到我的一丝潜在价值,没有揣摩好主管的意图,一直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一些垃圾想法。最终,眼里容不下沙的主管自然是要KO掉我。

就这样,深圳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之后,在深圳的第一份安定工作是在一个传统箱包大企业的销售公司做市场类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我经历了自媒体运营、电商运营、传统市场策划、企业内创业的微信项目、最终还兼了仓库管理员(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

这是很迷茫的一年多,当然也是有收获的一年多。在自媒体和电商工作中,没做出什么成绩,得过且过。还好最终在市场策划和创业微信项目中积累了一些东西,还算没有白费这一年多的时间。在市场策划工作中,幸得一位前金龙鱼销售总监的栽培,当时公司重金聘请的这位前金龙鱼销售总监让我了解到了大公司的营销打法,传统的市场营销工作整体思维在这里有一定的轮廓了。再到后来公司内部创业的微信项目,又让我看到了自己在项目管理上的极度短板。

来深圳的第二份稳定工作才算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社区O2O的项目,在收到他们offer的时候,当时正是O2O开始进入寒冬的时候,其实很犹豫是不是要进这个公司,但是还是被老板的实力所折服加入了这个公司。(老板实力怎样?号称巴菲特的中国门徒,炒股出生,茅台前十大股东之一)

说实话,老板炒股了得,但是互联网行业依然处于交学费阶段,好在在这个公司,让我完整的感受到了深圳的这类互联网公司的现状和属于深圳互联网公司的氛围,并且认识了一群牛逼的人。在这里没有大的虚的概念性的东西,没有泛泛而谈改变世界的言论,有的只是想着如何拉来一个个用户,想的是怎么落地执行一个个活动,想的是怎么联合其他企业相互倒流,怎么把资源最大化利用,想的是怎么跑通这个功能和对整个体系的效果评估。

在这两份工作中,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很迷茫的。这两年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直很模糊,在这期间发现自己并不太想做自媒体了,所以也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包括电商运营、传统的市场策划和营销、互联网中的其他运营类工作,转了一圈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适合做自媒体,在这期间真的要感谢自己能够找到今日头条这份工作(兼职),这是意外收获的开始。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最开始以兼职写手的形式给别人写今日头条稿件,后来自己开始运营两个头条号,以自己感兴趣的篮球类主题入手,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头条号运营。在这一年时间里,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了我的两个头条号,甚至在后来公司项目半死不活的时候,上班时间也在写头条号。在这一年时间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头条号的广告分成,最关键的是我之前在心头的迷雾完全散开,这就是我的职业方向,最起码是目前来说最好的方向。

在这一年多的头条号运营中,感觉自己又提升了不少,不管是网感还是对自媒体更深入的了解,亦或是各项技能提升,找到了打怪升级的感觉。这些对于我进入现在工作的某手机厂商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里其实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千万别让自己闲下来太久(也对这段时间的自己说!!!),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会有意外的收获,并且这些收获不会让你等太久。(额!写着写着这篇文章就变成了鸡汤文!TIM哥你们就将就着看吧!)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华为

进入到华为工作,已经大半年的时间。在度过了新奇期后,步入了疲惫期,在这个阶段中,会感觉到很乏力,每个月创造的丁点价值在大KPI上变得不堪一击。虽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是还是不想给自己找借口,能力不够就是能力不够,只能更加努力的去拼。

虽然到目前没做出什么成绩来,但是不可否认大平台确实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也只有自己亲自感受,才会体会到它的魅力与局限,当然大平台带来的好处是多得多的。在这里你会发现很多自己的不足,这种不足还是多维度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你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审美水平、甚至是文秘工作等各方面。

在大平台里,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只要你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到部门完成KPI,并且在不触及公司、部门红线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可以放手去做的;在这里主管经常会给你灌输的一个思想就是抢资源!很多东西不是等来的,而是抢来的,一个部门要么越做越大,要么就越做越死。

在这里有着真正的对事不对人文化,你可以跟别人撕,甚至把领导拉进来撕,为的只是必须要在特定的节点完成特定的事情。你可以不断的提出你的合理需求,让相关部门配合你,完成你的需求,当然有些客观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会相应知会。在这里你也会深切感受到什么是“比你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

当然,我体会和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金矿还需要自己去不断挖掘。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最后

在大学毕业4周年之际,码出这3000字的废话可能算一个小小的总结吧!随着而立之年越来越近还是会时常感觉到焦虑,并且这种焦虑越来越频繁的来袭,身处深圳这样一个节奏飞速的城市,无形之中更加加剧了年龄带来的焦虑,毕竟现在还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最后的最后,说回乐里,其实我还蛮想看到乐里能够重新起航的,不管是乐里街区,或是乐里工作室,毕竟这是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哈哈哈哈)

新媒体,我从武汉做到深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也许你还在加班写微信内容,也许你还在苦恼如何修改活动方案,也许你还在写代码,也许你还在优化界面设计,也许什么,其实都不重要。

马老师不是说过,成功没有彼岸吗?我们都在路上,为自己创造价值,为朋友创造价值,为所有爱你的人创造价值,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