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初始含义

金——金属;

木——植物;

土——土地;

水——液体;

火——热能;

对应关系

五材说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物极必反)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对应列表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五行五脏五腑五季五体五窍五华五色五味五方五志五藏五常五劳五侯五液五嗅五声木肝胆春筋目爪青酸东怒魂仁行风泪臊呼火心小肠夏脉舌面赤苦南喜神礼视火汗焦笑土脾胃长夏肉口唇黄甘中思意信坐温涎香歌金肺大肠秋皮鼻毛白辛西悲魄义卧燥涕腥哭水肾膀胱冬骨耳发黑咸北恐志智立寒唾腐呻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五行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1)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2)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木,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3)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卫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

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个字为节,第二字为气)

季春夏秋冬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中国五行常识大普及之五行的来源(喜欢的可以收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