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的跳蚤」:這種可愛的樂器爲什麼有這樣一個暱稱?

“澳門,是一個歷史的約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以詩化的語言掀開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的序幕。

7月6日晚的“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上,我滿懷期待,以為可以看到葡萄牙國寶“法朵”,可是沒有。

來自葡萄牙北部音樂團隊呈現的是一場考古成果,他們復活了古老的葡萄牙樂器,讓祖宗的聲音鮮活在東方異域的舞臺上。積塵的琴聲與當代節奏水乳交融,這些我們叫不上名字的樂器新奇又刺激。

圖一左面的樂器有點像縮小了的大提琴,又有點似中國的玩具箏,但它既不是拉奏也非彈奏,六根弦的琴箱內裝了能勻速運行的摩擦齒輪,演奏時右手轉動齒輪,左手控制齒輪摩擦不同琴絃的定位。右手不停地轉動,樂器便發出不間斷的、尖銳的持續樂音,乍聽像風笛聲。是的,由於我的座位剛好在樂手的右側,整個演奏看不見左面琴頭,而琴面也無琴絃,左手演奏的琴側也無琴絃,他的右手在不停勻轉,像極在轉動小鼓風機,樂曲進行時我不自禁地腦筋急轉彎——這是最古老的風笛。

“跳跃的跳蚤”:这种可爱的乐器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昵称?

圖一

樂曲完成後,起身謝幕才終於看到琴頭上的六個琴碼,恍然大悟,他轉動的不是鼓風機而是讓琴絃振動產生樂音的摩擦輪。

這個旋轉摩擦樂器的右面話筒架上掛著的是一個風笛,這個我能肯定是古老的風笛。紅布袋是氣囊,氣囊上插著三根管,一根演奏管,一根和絃管,一根吹氣管。無論它的發音原理、演奏方式還是音色,都和大家熟識的蘇格蘭高地風笛差異不大,明顯的區別僅是比現代蘇格蘭高地風笛少一根和絃管。

為什麼葡萄牙人挖掘的祖先樂器竟然是蘇格蘭高地風笛?

風笛是歐洲古老的民間樂器,又名風袋管,是使用哨片的氣鳴樂器,結構由吹管、氣囊、演奏管與和絃管組成。古時候,風笛的氣囊是用豬、牛、羊等動物皮製成,現今通用的都是合成材料。吹奏者對氣囊提供空氣的方式是對著吹管吹氣。氣囊起到存儲氣體的作用,這樣吹奏者停吹時樂器亦可維持一段時間的發聲。音管擁有開放式端口,所以在吹奏時音樂是很難停下來的,這意味著大多數的風笛在吹奏過程中聲音始終是連貫的。

風笛起源於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約1世紀流傳到古羅馬,至15世紀左右,歐洲各國已經廣泛流行這種樂器,因此所謂的“蘇格蘭風笛”並非蘇格蘭民族獨有。

圖中右一的樂器像個長形木盒,“木盒”上有原理像吉他的圓形發音孔,面板上有五根琴絃,右手握鼓棍敲擊演奏,時而擊弦,時而敲箱,手法頗豐。演奏家左手還拿著一根管子,這根管與琴沒有必然關係,只是一根古老的豎笛,演奏家一心三用,右手擊琴,左手奏笛,不吹笛時還唱歌。很厲害!

右二掛在話筒架上的是一把古老的葡萄牙吉他,雖然它也稱吉他,卻和我們認知中熟識的西班牙吉他沒有任何關係,而且外形構造也明顯不同。葡萄牙吉他是葡萄牙的民族樂器, 12弦,呈半梨形,音色鏗鏘,高低音對比鮮明,且有獨特的餘韻。葡萄牙吉他的起源已無從考證,與曼陀林、西特琴等均歸為琉特琴範圍。

右二中樂手拿著的很有可能是小提琴的前身,可8字外形更似吉他,但卻沒有吉他的圓形發音孔,只有琴下方開有兩個小孔,由於演奏家並沒有翻轉琴來展示他的復古成果,因此我們並不清楚琴背是否有大的發音孔。這個樂器只有三根弦,用類似小提琴的弓子以大提琴的方式豎立拉奏。為什麼我大膽推測它可能是小提琴的前身呢?因為在16世紀前,小提琴的演奏是侷限在第一把位範圍內的三根弦上,小提琴的琴頸與指板比現代的短和寬,持琴姿勢和這位表演者相同,而且通常也是邊演唱邊拉奏。

這隊來自葡萄牙北部的復古樂器樂團的演出可用震撼來形容,他們把古老樂器與現代音樂結合得相當自然融洽,歌曲充滿活力,現場觀眾除了對古老樂器的好奇,也被他們優秀的音樂感染後發出真摯的歡呼。

而另一支讓我印象深刻的演奏團體也是來自葡萄牙語系的國家巴西。這四位一體的音樂團體(圖二)由一把伴奏吉他、兩把尤克里裡和一個鈴鼓構成。在一分鐘180拍以上的快速節奏下,尤克里裡的快指演奏輕鬆自如,幾近出神入化,單從彈奏技術上便徹底把我征服。

“跳跃的跳蚤”:这种可爱的乐器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昵称?

圖二

尤克里裡在夏威夷的原意是“跳躍的跳蚤”,我們譯作尤克里裡,在港、澳、臺等地一般譯作“烏克麗麗”,是一種四弦彈撥樂器,發明於葡萄牙盛行於夏威夷,歸屬在吉他樂器類。1879年,葡萄牙的樂器製作家曼努埃爾·努涅斯和約奧費爾·南德斯、奧古斯丁·迪亞斯來到夏威夷群島。他們作為移民在甘蔗田作業的同時發明和發展了來自他們家鄉本土的這款小樂器。夏威夷人不僅驚訝於這種琴音色的優美,還驚訝於演奏者的手指在指板上像“跳躍的跳蚤”般快速地移動。從那時起,夏威夷人就把這種琴稱作“跳躍的跳蚤”。

“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是個歷史性的盛會,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參與國分別有來自葡萄牙語系的葡萄牙、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巴西、幾內亞比紹、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聯繫,澳門可說是一個最佳平臺。

“人文交流,是相互瞭解的重要紐帶,也是溝通情感的重要渠道,更是拉近民族心靈距離的重要橋樑,其柔軟而堅定、細微而巨大的作用,將呈現在我們緊密合作的日子裡。”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在藝術節啟動儀式上如是說。

而葡萄牙共和國文化部部長文德思先生也在7月7日上午舉行的“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論壇”上稱該活動“將會為兩國人民數百載以來在友誼和文化、科學和經濟範疇上的合作再添磚瓦”。

文| 鄧偉標

本文刊載於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B2版

“跳跃的跳蚤”:这种可爱的乐器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昵称?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