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寫字樓十公司涉「套路貸」 133 名涉案人被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無抵押,輕鬆放款,你沒錢還,介紹別人繼續向你借款,看似處處為你著想,背後卻是滿滿的套路。日前,合肥警方破獲了多起“套路貸”涉黑涉惡案件,打掉10 個涉嫌詐騙的“套路貸”團伙。據瞭解,這些涉嫌詐騙團伙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連環貸款的高利潤和違約金,對於有能力迅速還款的貸款者,他們還“看不上”呢。

【回顧】急需用錢簽下“空白合同”

今年3 月,家住合肥市包河區的陳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重信”零用貸公司的客戶經理,問她是否有借款需求。陳女士剛好那段時間資金週轉困難,便按照對方要求準備了身份證等材料,依約來到廬陽區北一環某寫字樓一間辦公室。“按照你的條件,我們只能借7000 元給你。”接待她的客戶經理簡單審核資料後做出答覆。雖然借款額度較小,但急需用錢的陳女士還是同意借款。

合肥一寫字樓十公司涉“套路貸” 133 名涉案人被抓

涉案公司

客戶經理拿出了一份空白合同,讓陳女士簽字,“我當時心裡也有點疑問,他們說這是‘行規’,我也沒有想太多,就同意了。”陳女士回憶,當她拿到錢時,一清點才5700 元,對方解釋其餘1300 元是扣除保證金等相關費用的“行規”。對方還提出,7000 元借款要求分30 周還清,8 周後才能一次性提前還清欠款,逾期每日加收總額5%的逾期費等附加條款。急需用錢的她沒有多想,拿了5700 元便離開了。

幾千元借款翻成幾十萬

兩週後,陳女士手頭資金吃緊,已還不上這家公司的周還款額。這時,公司業務員提出,可以做陳女士的“介紹人”,“幫”她介紹到另一家貸款公司借“過橋資金”進行墊還。

很快,陳女士被帶到該寫字樓另一家零用貸公司,跟之前一樣,簽訂了一份空白借款合同,借了8000元,扣除相關費用,實際拿到6500 元,分20 周還清,8 周後才能提前一次性還款。

之後,陳女士在公司業務員的一次次介紹下,不停地從下一家公司借款償還上一家債務。到6 月份,短短三個月,她已從50多家零用貸公司借款62筆“ 過橋資金”用於還款。一筆5000 多元的借款通過層層“介紹”轉借,本金、利息已經達到了60多萬。她從家中拿出了30萬用於還款,仍然欠貸款公司30 餘萬元,且還款額每天還在增加,她已經無力還款。這時,貸款公司突然終止“介紹”其他貸款。

此後,零用貸公司每天通過電話騷擾、恐嚇、堵鎖眼、刷油漆等方式對陳女士及其親友索債。6 月8日,不堪忍受的她來到廬陽公安分局報案。

【調查】同一寫字樓十公司涉案

接到報案後,廬陽公安分局民警展開初步調查,發現這不是一起簡單詐騙,其中有多個零用貸公司暗中串通,關係錯綜複雜,而且涉案人員眾多,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貸”案件,專案組也迅速成立。

合肥一寫字樓十公司涉“套路貸” 133 名涉案人被抓

嫌疑人。

民警一邊走訪物業保安,一邊“化裝”成借款人員,以需要貸款為名進入多家公司瞭解。經過近半個月的縝密偵查,摸清了該“套路貸”的基本情況:共有10 家涉案公司,分佈在同一寫字樓內不同樓層,涉案人員達100 餘人。

7 月10 日10 時許,90 餘名民警,分成多個抓捕小組,著便裝潛入該寫字樓,統一實施抓捕。當場共抓獲133 名涉案人員,查獲涉案借款協議300 餘份,涉案手機123 部,扣押現金100 餘萬元,初步梳理涉案金額達2000 多萬。

【套路】團伙分工明確連環“套牢”

辦案民警介紹,為了層層“介紹”受害人借款,獲取更多非法利潤,涉案公司規模都不大,員工3 到10 人不等。

但組織架構嚴密,每家都有公司負責人、股東、財務人員、風控人員、業務員(客戶經理)、法務人員(催款人員)等崗位,分工明確,有完整的管理規定和利益分配方式,是有組織的犯罪行為。

據嫌疑人交代,他們會加入多個微信群,負責人會將各種渠道獲得的借款人信息發送至群裡,由業務員跟進推銷借款業務。當借款人表達借款意向後,業務員就邀約其見面,將該“準客戶”推送給風控人員。風控人員對借款人提交的相關資料進行“做樣子”的審核。待審核通過後,要求借款人簽訂空白借款協議、租房協議、開鎖協議等各種“霸王”協議。

實際上,借款人也拿不到全部款項,嫌疑人會以服務費、材料費、上門費等理由扣除約20%~25%。並告知借款人可分20至30 周還款,6 至8 周後才可一次性還清。如借款人違約,違約金按每日5%累加,最後以公司負責人或股東個人名義放款。

只要客戶還有借款能力,對應的業務員或之前的“介紹人”在客戶資金出現緊張時,會立即“幫助”聯繫下一家商務公司借款,輕鬆放款。當客戶的借款達到其本人或家庭承受力時,所有的公司全部不予借貸,之前的零貸公司會同時催債,致使客戶資金鍊瞬間斷裂,開始催債。

【揭秘】越沒有還款能力越肯“借”

經深入調查,涉案公司為規避風險,每次借款金額一般控制在1~2 萬元。為了逃避公安機關打擊,辦公場所從不懸掛公司招牌,半年左右就會更換辦公地址。

“從不在乎借款人有無償還能力,只關注他們是否有借款能力。”涉案公司一般只選擇有過民間借款或“零用貸”借款經歷的人放款。只要借款人肯借,他們就會放款,越沒有還款能力,他們越願意放款。

為了達到追賬的目的,他們採用跟隨、威脅、恐嚇、堵鎖眼、噴油漆、向親戚朋友打威脅電話等各種非法手段進行逼債,讓借款人及其親友不堪其擾。他們甚至還拿著事先做好的各種“證據”到法院進行起訴,打著法律的“幌子”非法侵佔借款人財產。

對那些有固定工作或有一技之長的人員,以及借款經歷或信用很好的借款人,嫌疑人稱之為“白戶”,對這些人他們則不會考慮放款。“這些借款人注重信譽,徵信良好,有還款能力,他們基本不會違約,甚至會提前還款,這樣公司就無法獲取更多的高利潤和違約金。”嫌疑人交代。

目前,該案共對37 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合公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琳(圖片由警方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