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鄧亞萍的廣島記憶:可惜沒有復仇的機會

獨家專訪 鄧亞萍的廣島記憶:可惜沒有復仇的機會

1994年10月的廣島,對於喜歡乒乓球的老球迷來說,是個有點繞不開的結,因為國乒常勝慢慢成為一種習慣,但這一次,在廣島郊區的乒乓球館裡,女單金牌卻旁落他人之手。而鄧亞萍,是離這枚亞運金牌最近的中國人。

不再身披國乒戰袍的何智麗,先是贏了陳靜,又和喬紅殺得天昏地暗,並最終取勝。“在亞運會之前,我們一些比賽的戰績,當時我們的一些小隊員都能贏她。八進四的時候,她先贏了陳靜,最後半決賽的時候贏了喬紅,她們倆那場比賽,非常的精彩,而且很激烈。每一個球的回合都是幾十板,幾十板,因為她們倆的打法很像,所以她們倆的回合很多,基本功兩個人都特別好,誰也打不死誰,互相就是在相持,最後是喬紅輸了。”

何智麗最終站在了乒乓女皇的面前,二十多年過去,當鄧亞萍再次回憶起這一場失利,決賽場上清晰的記憶彷彿讓聽她講話的人也再次回到了場邊,“何智麗確實是有這個實力的”,鄧亞萍肯定的說,“但是我和喬紅的打法是不一樣的,因為喬紅的打法更多的是相持,我是前三板。但是到決賽的時候呢,那天比賽不得不說,何智麗發揮得是真得好。按道理來講,我的進攻很猛,力量很大,速度也很快,一般來講對手都抗不過三板,但是那天何智麗防得非常非常好,居然防得我到處跑,到處跑著打她,然後還打不死她。那天這一點上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而且那一天她在防守過程中還有轉進攻,就是她防著防著,如果我再緩一下的時候,那個時候她反過來要轉進攻,那個時候就打得我就很難受了。”

獨家專訪 鄧亞萍的廣島記憶:可惜沒有復仇的機會

1:3的比分,是相當多的國人無法接受的結局,當時球迷寫給鄧亞萍的信件從全國各地像雪片一樣飛向國家隊的信箱裡,有鼓勵的話語,更有充滿批評的尖銳聲音。但鄧亞萍卻對這場失利有著自己的理解,“最後,比賽輸了。這場比賽確確實實非常值得非常好的總結和反思。一開始,對她的研究和重視的不夠,因為對她的研究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導致二套、三套戰術並沒有準備的這麼充分。一般我們會對一個對手會準備很多套戰術,當一套戰術打不通的時候就會啟用二套戰術,當二套戰術打不通的時候會啟用三套戰術。但是這都是基於你對這個對手是非常熟悉。”

頓了一會兒,鄧亞萍又說,“那個時候,我覺得我自己是真的是盡力了,一般來講,如果我在場上能夠有辦法,我都用了,肯定是都用了。”可以想像的是,這位乒乓球場上的王者,在這數十年的日日夜夜裡,肯定不止一次的在腦海中閃回這場比賽的點點滴滴,但這一聲盡力之中,對於生性好強的鄧亞萍來說,也許是不甘,也許是釋然。雖然何智麗在那一刻起,成為了中國女乒的頭號對手。但何智麗缺席了一年之後的世乒賽,96年亞特蘭大的奧運會上,何智麗負於喬紅,鄧亞萍也失去了在世界舞臺上覆仇的機會。

獨家專訪 鄧亞萍的廣島記憶:可惜沒有復仇的機會

無論是手握球拍,承載國乒輝煌之時,還是學成歸來,投身商海的當下,並非天生強大的她,掠過世界之巔,對勝負之事,有一絲坦然,“我是覺得輸和贏其實都很正常,對於我們運動員來講,我們每天都會面臨輸贏,誰也不想輸,任何一個人都不想輸,勝負呢,我是覺得我們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對於我們的觀眾來講,當然我非常理解我們的觀眾非常希望運動員能贏,同時我覺得現在咱們很多的觀眾心態非常得好,趨於很平和的一種心態,也不再對冠軍、亞軍、好成績那麼的在意了。多一點理解,我相信運動員這種苦,平常訓練的苦真的是不容易吃的。”

運動員這個稱號,己經成為鄧亞萍人生軌跡當中不可磨滅的符號,她也更能夠理解勝負對於運動員的意義,“其實運動員自己本身對自己的要求比別人要求都高,因為這是他的職業,這是他唯一的出路,只有拿冠軍。因為他幹得活就是這樣,別人只是一個觀眾,但是運動員自己是要成就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