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信林:如何在新時代豐富和發展黨內政治文化

潘信林:如何在新时代丰富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

潘信林:如何在新时代丰富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

新聞報道:湖湘學者熱烈研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黨內政治文化作為黨的文化“軟實力”,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是政治生活中最深層、最本質的東西,是政黨性質的根本表現,表現為政黨為之奮鬥的價值理想、行為方式的價值標準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價值原則。

重視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是我們黨的光輝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如何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如何實現黨內政治文化自信自覺深入實踐?如何發揮黨內積極政治文化的重大作用?黨建讀物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以極強的政治敏銳性、紮實的理論基礎、深厚的學術功底初步做了一些探索,對於我們認識和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很有啟示。這裡我再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需要自覺把握其合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辯證統一。工具理性(Tool Rationality)以工具崇拜和技術至上作為實現目標的決定因素,關注的是手段、技術和方法等。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即“通過有意識地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闡釋的——無條件固有價值的純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價值理性強調的則是人的動機、選擇和意義。從哲學本質上來看,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是辯證統一的,工具理性為人類進步與發展提供技術、途徑與方法,價值理性則是堅守人類終極關懷、指明未來前進方向。工具理性為價值理性的張揚提供現實基礎,工具理性的不斷深化為價值理性從自發狀態走向自覺狀態以至自由狀態提供了可能;而價值理性則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動力,價值理性的張揚為工具理性的翱翔放飛了翅膀。

毫無疑問,黨內政治文化也是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理性充分展現在政黨文化自身的成長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反映了政黨建設與發展的文化訴求。也就是說,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與目標,是政黨發展的目標指向。黨內政治文化的工具理性充分體現在黨內政治文化的實際功效上面,特別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治理功能,其實質是將文化作為政黨治理的一種工具與黨的制度法規等一道共同實現治黨的目的。

在合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中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是要牢固堅守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理性,牢固堅守以共產主義為遠大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時代使命、以“四個意識”為基本準則的黨內政治文化;二是合理釋放黨內政治文化的工具理性,“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要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文治黨”的治理功效,建立以黨內政治文化治理功能發揮為核心的治黨機制,將以制度法規建構的外面壓力通過文化內化為自覺行動,積極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三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把握黨內政治文化合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辯證統一,決不為搞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而搞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純粹走形式搞過場;決不為搞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而衝擊黨內製度法規建設,破壞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治黨與文化治黨的平衡;決不為搞釋放文化的治理功效就搞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功利文化、厚黑文化、團團夥夥文化等。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用一賢人而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一旦我們黨內這樣的政治文化大行其道,我們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生命力和組織力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提高和展現,我們黨就一定不辱時代重託,不負人民厚望!

(本文根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湘潭大學基地常務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潘信林主題發言整理,內容略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