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七味,茶便佔一味,中國人的口腹之慾,永遠繞不開的,是那一抹茶香。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採下越冬茶樹初生的第一簇嫩葉,這樣的春茶,是綠茶中的極品,現在,正是品茶好時節。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道

《一字至七字詩·茶》

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談到茶,很多人會覺得,喝茶是有門檻的,茶有茶道,必然風雅,大玻璃杯泡水如飲牛,不解其道不如不飲,其實不然,中國的飲茶之道,不在尚道,而在崇文。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有人問法眼禪師,何為人生之道?禪師說,第一是叫你去行,第二還是叫你去行。茶道亦然。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第一是要去喝,第二還是要去喝,等一壺煎茶水,看一簇水底花,清茶入喉時,山明水秀自從口中來。

茶史

《山泉煎茶有懷》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

寄與愛茶人。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聖陸羽曾說過,“茶之為飲,發乎神龍,聞於魯周公。”神龍則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一日內嚐遍七十二百草,是最早發現茶葉的人。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從上古開始,中國人就與茶結緣。那時的茶還是作為藥用,直接嚼下,飲汁食葉,以解誤食之毒,彼時的茶葉,與草藥並無分別。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混煮羹飲

秦漢至魏晉,喝茶其實是吃茶,煮茶如作羹湯,一碗菜湯加許多調味。東晉郭璞《爾雅註疏》中說:“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葉沒有經過煎焙,帶有原始草木的苦澀感,所以當時的羹飲茶,要和其他的食材一起煮制,魏晉時期流行的茗粥,便是將茶和小米一起煮沸。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除了茗粥,亦有茗菜,或將茶葉與其他菜下鍋混炒,或將茶作為佐料撒在菜上,粗茶淡飯,就是由此而來。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唐煎·宋點·明泡

到了唐朝,茶的盛世隨著盛唐展開,“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甘先開花”,天子愛茶,人間紛紛效仿,此時的茶,不再是羹湯飯食,而往飲品上過渡。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唐代的蒸青煎茶法,把新鮮茶葉蒸乾脫水,製成茶餅,喝的時候把餅碾磨,煮時還要放入蔥、姜、棗、橘皮,味道很豐富,像今天飲品店的調製品。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到了宋代,流行點茶,把茶磨成粉末,像泡咖啡一樣,而明開始,就用全葉泡茶,一直流行至今。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從吃茶到飲茶,茶在中國,滲透進人間百味, 伴隨著世事變遷,茶中自有紅塵味。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境

《望江南·超然臺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古代文人萬事求風雅,賞心樂事不夠,還須良辰美景相配,一切景語需情語,喝茶也不例外,時不同,地不同,物不同,喝茶的況味也千變萬化。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的境味,水為先,器具次之。

陸羽曾經品鑑天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喝茶,先要與自然打交道。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陳與義喝茶,要取吳山山下井,“一甌清露一爐雲”,時光都能凝住。取得好水,通萬物的秀,嚐盡茶的香。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飲茶重水也重茶盞,唐人喜歡茶綠,因此用盞為了突出這份綠,偏好越州青瓷,溫潤如玉,更襯托茶色清碧。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而宋人則愛用暗色盞,“盞色貴青黑”所以以黑釉為上,“瓊碎黃金碾裡,乳浮紫玉甌中”,瓊是酒,乳為茶。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境也在景與時,飲茶一需無事閒,二要有佳客作伴,還要幽坐林中,最好能吟詠詩詞,松月下、花鳥間,把感官放大,讓茶香橫肆。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典

《滿江紅·和範先之雪》

辛棄疾

天上飛瓊,畢竟向、人間情薄。

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

雲破林梢添遠岫,月臨屋角分層閣。

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吟凍雁,嘲飢鵲。

人已老,歡猶昨。

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最愛霏霏迷遠近,

卻收擾擾還寥廓。

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史千年久,其中不乏茶香茗事。這些典故,讓茶更添墨色,茶韻更有人韻。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以茶代酒

古人也有勸酒之說,比如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不勝酒力者,便常常用“以茶代酒”推謝。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三國志》有載,吳國國君孫皓嗜酒如命,每每宮宴,來人必定醉歸,孫皓有一重臣韋曜,卻不擅飲酒。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在古代,茶與酒並駕齊驅,地位難分伯仲。君主愛才,於是常常因為他破例,暗中把他的酒盞換成茶盞,默許他以茶代酒。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伴君如虎的帝王,尚且能為臣子以茶代酒,而今天熱愛飯桌勸酒的人,又何必執著於用酒炒熱氣氛呢?

東坡三絕

談及美食繞不開東坡,茶酒亦然,東坡這一生,才情超絕,食色人間的本事,也是名動天下。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蘇軾愛酒也愛茶,認為飲茶有三絕,茶美、水美、壺美,惟宜興兼備三者。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美是挑剔茶的品格,而水美則是挑剔水質,謫居蜀地時,蘇軾偏愛金沙泉水,書童偷偷換成河水,他一喝便知。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在乎茶本味,對器具也非常嚴格,他曾親自設計一種提樑壺,上題“松風竹爐,提壺相呼”被後人稱為東坡壺。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陶庵品茶

明代張岱,號陶庵,被世人所知多是因為,那篇驚世之作《湖心亭看雪》,而他也是個識茶辨水的箇中高手。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陶庵夢憶》中他自述,如何與老茶人閔汶水“鬥茶”,現代人常有品酒師,嘗一口酒便知道年份產地,張岱鬥茶也是如此,品幾口便可分辨箇中差異。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張岱還自創過一種詩情畫意的“蘭雪茶”,給家鄉的日鑄茶進行改良,在製作時給茶中加入雪茉莉,茉莉如雪濤,製成的茶如泉洩下,在市場上大火,不過如今已經失傳。光聽名字就如夢似幻,飲茶之人,當真有蕙手蘭心。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茶之一物,來自山明秀水中,是萬物造化的饋贈。品茶似修身,中國的茶道,茶本身就是道,以茶合道,需天人合一。

茶文化,獨屬於中國人的智慧!你知道多少呢?

與其窮究那些字面上的定義,不如從修身養性開始,泡一杯春茶,在茶香中,一品生活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