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太谷鼓樓修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25年,清康熙、乾隆年間均有修葺、鼓樓為二層三重簷樓閣式木構建築,高20米。建於方形的磚券臺基上,臺基高8米,開十字交叉四個門洞,可通縣城東西南北。樓身二層,面寬、進深皆三間,每層四面闢門,樓外圍以明廊。樓內東有樓梯可達二層、門洞上依東、南、西、北方向分別刻有“觀象”(象峪河)、“儀鳳”(鳳凰山)、“眺汾”(汾河)、“拱辰”(北斗星辰)的匾額。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40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34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40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50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34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40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40年】

太谷大觀樓老照片「全集」

【拍攝於1940年】

太谷城真有名,鼓樓蓋在正當中”太谷古城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街巷整齊,宅院講究,古城以鼓樓為中心,輻射東、南、西三條大街,樓北為舊縣衙、鼓樓下有十字形門洞,供車馬穿行、這在其他城市的鼓樓中是不多見的,據說是唯一的一座、太谷舊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多數街巷橫平豎直,使得整座古城建築規範齊整,進退有節。

鼓樓作為重要的公共建築和城市地標,太谷鼓樓建築古樸大方,是一座體現明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是晉汾地區鼓樓建築中的代表作品。

關於鼓樓的傳說

太谷城中的鼓樓,以雄偉壯觀、建築設計奇特而出名。它的拱形四門洞結構,至今仍吸引著不少遊人前來觀賞研究。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始建鼓樓時,集中了許多能工巧匠,提出許多建築方案,但都突不破舊有程式,人們都不滿意。大家都因為想不出一個好的建築方案而一籌莫展。

一天早晨,大街上走來一位老翁,老翁左手提一個四條系的糞筐,右手拿一把糞叉,看到此景不由哈哈一笑,隨即將糞筐翻扣在地上,對工匠們說:“你們照這個樣幹吧!”話音剛落,人已不見。負責鼓樓建築的人到工地遊走,發現地上放著一隻籮筐,問是誰的,大家都說不知道。有人把籮筐提起來,發現地上寫有“魚”、“日”二字,合在一起不就是個“魯”字嗎?難道這是魯班爺在提醒我們建築辦法嗎?大家看著籮筐系子的結構恍然大悟。眾人仔細一琢磨,終於悟出其中的道理來,於是照著糞筐的結構施工,臺基很快砌成了。於是,工匠們便根據籮筐系子的結構形式修建了拱形四門洞鼓樓。

後來人們才知道,那個拾糞老人正是工匠魯班。所以,太谷鼓樓一直傳說是魯班爺提示建築的。當你站在鼓樓的門洞昂首觀望時,就會感到四面的柱牆猶如筐子的四根系兒。

太谷古城歷史上被稱鳳凰城,明代以前古城內建築和宅院規模還不是很大和豪華。經屢次改造,受高人指點,在南門口開了一個外門,朝東南方向的鳳凰山,作為鳳凰的脖頸。南門外為鳳凰的頭,把東門和西門連起來,成為鳳凰的翅膀。北門外的水秀村做為鳳凰的尾巴。

另外,在城內正中蓋了一座鼓樓,樓下正中打一眼井,作為鳳凰的心臟。南關正街修了一座橋曰永濟橋(已毀)是鳳凰的鼻樑。橋左右兩邊各打一眼井就是鳳凰的雙目。

城池建成後,在城牆的四周栽了不少棗樹,作為鳳凰身上的羽毛,棗成熟後,綠裡透紅,這隻鳳凰顯得更加美麗可愛,後人稱太谷為“金太谷”,太谷自然就成為“金鳳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