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獨子自殺的真相是什麼?

蝶戀花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4點:

第一,遺傳的抑鬱症

魯道夫的母親茜茜公主,就有嚴重的抑鬱症,一度到影響到生命的地步。

一般認為,抑鬱症是會遺傳的,魯道夫就遺傳了母親的疾病。

這是他自殺的重要原因。

第二,缺乏父母的愛

魯道夫剛剛生下來,就被奶奶奪走。

奶奶認為年輕的茜茜公主,是個愚蠢的母親,不能教育好王室唯一的傳人。

所以,魯道夫幾乎是和父母隔絕的,一直到成年。

由於奶奶管教非常嚴厲,又失去父母的愛,孩子性格當然會出現扭曲。

魯道夫變得冷漠、膽小,對於父母幾乎視為路人,沒有什麼感情。

第三,婚姻失敗

宮廷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的,魯道夫被父親命令娶了比利時公主史蒂芬妮。

但婚後,兩人性格完全相反,幾乎無法相處。

生下了1個女兒後,魯道夫拒絕和史蒂芬妮繼續同房,並且希望離婚。

但父親約瑟夫將他痛罵一頓,堅決制止。

無奈之下,魯道夫陷入了嗜酒的狀態,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酒鬼。

她對於成年女人有一種恐懼感,最終交往了1個年僅15歲的女孩,成為情人。

但約瑟夫對此非常惱怒,要求兒子斷絕和女友的關係。

第四,沒有實際權力

雖然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但大權全部掌握在父親約瑟夫的手中。

此時奧匈帝國已經風雨飄搖,無以為繼。

魯道夫比較年輕,認為必須將帝國向民主立憲改革,讓出一部分權力給人民。

但父親約瑟夫對此堅決反對,認為這樣必然會導致榮耀幾百年的奧匈帝國瓦解。

魯道夫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父親這樣蠻幹下去一定會導致帝國滅亡,而是帝國堅持時間不會久,更加猶豫。


以上四點原因,導致魯道夫在30歲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1889年,他和17歲的女友在奧利地一處行宮自殺。

話說回來,魯道夫當時不死,恐怕也活不了太久。

魯道夫死後,他的堂弟弗朗茨·斐迪南成為繼承人。這個費迪南,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費迪南大公,在1914年的薩拉熱窩遇刺身亡,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薩沙


茜茜公主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的表妹,她父親是一位公爵。茜茜公主還有一姐姐海倫被安排相親見了弗蘭茨·約瑟夫,然而弗蘭茨卻相中了活潑可愛的茜茜。
1854年17歲的茜茜嫁給了弗蘭茨,婚後生下大女兒索菲,一年後生下二女兒吉塞拉。1857年茜茜公主終於誕下了王世繼承人魯道夫。
魯道夫從小就由祖母帶大,性格敏感。他6歲就開始騎馬、格鬥訓練,冷水洗澡。弗蘭茨皇帝一心想把魯道夫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的王室接班人,嚴格苛刻的王室教育方式,使本來就懦弱的小皇子變得更加孤僻,併產生了逆反心理。
由於長期不在父母身邊,與父母的感情也逐漸淡漠直至疏遠。在這個時候茜茜公主開始要求皇帝對魯道夫停止訓練,但當時魯道夫性格已經定型,所以為時已完、於事無補。
1881年成年後的魯道夫與比利時國王女兒斯蒂芬妮結婚,這是一樁政府聯姻,婚後誕下一女嬰。後來夫妻關係交惡,魯道夫多次請求離婚,都遭到皇帝父親的阻攔,他開始酗酒來麻痺自己,並在外面找女人。
當魯道夫婚姻亮起紅燈時茜茜公主沒能及時加以引導,加之魯道夫同情維護共和,主張推動帝國向君主立憲制國家過渡的主張無人理會和採納。由於政治上失意,婚姻又不幸,魯道夫多次動了輕生的念頭,整天鬱鬱寡歡。
魯道夫終於在1889年於梅耶林小屋與17歲小情人瑪麗維色拉雙雙殉情自殺。得知魯道夫自殺的消息,茜茜公主和弗蘭茨非常悲痛,精神備受打擊。
從此茜茜公主只穿黑色服裝。直至1898年茜茜公主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殺害,茜茜公主一直活在魯道夫輕生的陰影當中。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文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謝邀。茜茜公主與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共生了三個孩子,其中唯一的兒子叫魯道夫,所以魯道夫一生下來就是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

在個性和愛好上,魯道夫與保守的父親完全不同,更接近有自由主義思想、敏思善感的母親,但與母親的關係又一直很緊張。因為他一生下來就由祖母撫養,母親為了爭奪他的撫養權和教育權,與祖母開展了長時間的鬥爭。等他的母親終於讓他回到自己身邊時,魯道夫的許多性格已經形成,母子倆也經常格格不入。

魯道夫於1881年娶了比利時公主斯蒂芬妮。起初,這對夫妻的關係是恩愛和睦的。但他們唯一的女兒伊麗莎白於1883年出生後,夫妻倆開始分居。從此,魯道夫沉溺在酒精及與其他女人的尋歡作樂之中,並試圖獲得教皇的許可,廢除自己與斯蒂芬妮的婚姻,被父親阻止。

1888年,30歲的魯道夫認識了17歲的女男爵瑪麗,雙跌入愛河並不能自拔。他的父親約瑟夫一世多次要魯道夫斬斷與瑪麗的關係,但都被拒絕,父子關係越來越惡化,時時爆發激烈爭吵。

1889年1月29日,皇帝夫婦在出發去匈牙利的布達之前,安排了一個家庭聚餐會,但魯道夫藉口不舒服沒有參加。實際上,他已和情婦瑪麗去到了離維也納15哩裡之遠的梅耶林狩獵別墅。第二天他的僕人去叫醒他時,發現魯道夫躺在床邊,已經七竅出血而亡。魯道夫的情婦瑪麗,則躺在床上,已經死得僵硬了。旁邊的床頭櫃上,有一個玻璃杯。僕人想當然地認為,是瑪麗給皇儲喝下了杯子裡的毒藥,然後自殺身亡。

那一年魯道夫只有31歲。起初,所有的人,包括皇帝夫婦、宮廷和瑪麗自己的家人,都同意上述死因,直到法醫對他們進行了屍檢後,才得出結論是,魯道夫先開槍打死了瑪麗,然後自殺。但是對外,聲稱的是魯道夫因心血管疾病突然發作而亡。瑪麗的屍體被悄悄運出,葬在了離梅耶林別墅不遠的聖十字修道院。魯道夫因為是自殺身亡,按當時的習俗,不能葬入教堂裡的皇陵。約瑟夫一世想盡一切辦法,讓梵蒂岡的教皇簽發了一道特別指令,魯道夫才得以葬入祖墳。約瑟夫一世和茜茜死後,先後被安排與魯道夫葬在一起。

魯道夫的自殺,被認為是改變了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他死後,皇位繼承人本來應該是他的叔叔即約瑟夫一世的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但卡爾早就宣稱對當皇帝不感興趣,放棄了繼承權並於1896年死於傷寒,皇儲成了卡爾的長子、約瑟夫一世的侄子,魯道夫的堂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便是那位1914年在薩拉熱窩遇刺、從而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


世界真的很大


關於他如何身死的理論很多, 最後一位奧國皇后就相信他是被謀殺的。一種說法認為法國人慫恿親法的魯道夫政變不成殺人滅口, 但也沒有證據。 魯道夫死亡使得茜茜公主婚姻完全破裂, 奧皇之侄子裴迪南成為接班人。 裴迪南被刺又是一戰導火線。 魯道夫是當時奧匈帝國王太子。 魯道夫能否活到一戰是個疑問, 但如果他活著影響到奧德結盟, 一戰就又是一幅樣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