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傳習錄》之一:字字珠璣,啓迪靈魂,知行合一,教化心靈

北宋大儒張載有一句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為橫渠四句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千百年來,此四句成為歷代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可謂為往聖繼絕學中最重要的一支獨秀。他不僅深深的影響當時明朝的政局,而且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日本近代歷史的發展和晚清民國曆史的走向。並深受曾國藩、李鴻章、蔣介石、毛澤東等人的無比推崇。

心學《傳習錄》之一:字字珠璣,啟迪靈魂,知行合一,教化心靈

自古聖賢皆寂寞,陽明真正的知音應該不會很多。今輯錄陽明經典《傳習錄》二三語,略盡綿薄,倘對讀者有一分裨益,善莫大焉,幸甚幸甚……

一、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注:平日感覺內心紛紛擾擾爭名奪利,那麼就學著靜坐;懶惰了不想看書做事,就去強制自己去做,這是治療內心之病的最好辦法。

二、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向上則損。

注:和朋友相處,一定要互相謙讓,那麼兩個人都有好處,如果互不謙讓,那麼一定會互相損傷。

三、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注:堅持自己的志向,就好像心痛一樣,就不會有閒功夫管閒事說閒話。就會一心在自己志向上下功夫。

四、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做枝想,勿做葉想,勿做花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灌溉,怕沒有枝葉花實?

注:立志用功,就好像種樹一樣,剛開始發芽,還沒有枝幹;等到主幹長成,還沒有枝節,分枝擴散,就會有葉,葉落之後才會有果實。所以初種之時,只管好好培育,不要胡思亂想,亂想也沒有益處。一步一個腳印,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五、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注:反省自查,時刻存養一刻也不能間斷。

六、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注:剋制自己的慾望和惡念在內心一定要掃除務盡,不留一絲一毫,如果有一絲一毫不盡,那麼眾惡就會相引而來。

七、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弱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無窮。

注:和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八、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全是務實之心,即全無務名之心;若務實之心如飢之求食,渴之求飲,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注:虛名和務實是水火不融的,一定是此消彼長的。如果務實像飢餓求食,飢渴求飲,怎麼還會有功夫務虛名,所以要踏踏實實做事。

九、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注:種樹一定要培養灌溉其根莖,同理,培養自己優良的品德,一定要先學養自己的內心,致其良知。

十、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注:人要想成就自己,先要學會剋制自己,要想剋制自己,要先有一顆為己之心。

十一、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人下。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悌;為臣而傲,必不能忠。

注:借用徐悲鴻先生一句話:人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傲氣之人必當一事無成。

心學《傳習錄》之一:字字珠璣,啟迪靈魂,知行合一,教化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