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怕華爲而不怕三星?

中華烈焰


這個問題讓人很無語。

動不動就是誰誰誰怕了,睡不著了,受驚了。其實沒有人怕你,都是在自娛自樂,自我感覺良好。

美國怎麼可能怕華為?一箇中國企業而已,它怕你幹什麼?你有什麼值得它害怕的?

正確的表述,應該是“為什麼美國要遏制華為,而不遏制三星?”

美國不遏制三星,是因為三星就是“美國的”。

從國家關係來說,韓國是美國的盟友。更直接一點,韓國就是美國的小弟。跟著大哥去發財,韓國能夠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騰飛,美國功不可沒,包括各種援助等,韓國都是優先級別的。而且韓國不過是一個小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對美國構成直接競爭關係。

從企業關係來說,三星表面上是韓國李氏家族控制,實際上主要投資者都是美國人。

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三星的股權分佈:

三星主要股東和相關利益者15%;韓國國內機構14%;韓國國內私人3%;庫存股12%;外資55%。

我們看到就普通股,其實三星電子已經被美資掌控了,外資控制了三星電子52%的普通股;在享有利潤分配的優先股,三星電子的80%被美資控制了,三星電子豐厚的利潤被美資獲得。

三星電子的資本、技術和市場其實都是被美國掌控的,特別是技術和市場,美國給予了三星許多國家無法享受到的低價技術轉移和研發合作,三星電子的世界市場是美國主宰的。

也就是三星發展,受益最多的是外資,也就是美資。換句話說,美國人才是三星的實際控制人,這是美國自己的公司,美國為什麼要遏制?

美國遏制華為,主要的藉口是“安全”。說起來很有道理,其實狗屁不通。但它就是這麼幹,因為華為代表了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最先進成果,是中國高科技崛起的一面旗幟。而美國就是依靠高科技混飯吃,如果高科技被中國企業突破、突圍了,那美國才是真的衰落了。

而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可預見的未來,挑戰美國在世界上霸主地位的大國。尤其在經濟領域,中國GDP已經是全球第二,僅此於美國。而歷史以來,排名第一的國家,對排名第二的國家進行打壓,是最常見的。但打壓中國普通產業、企業,不過是隔靴搔癢,只有中國的高科技領域,才是美國真正要遏制的行業。

2001年至今,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一直沒有放鬆,2007年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產品包括:航空器及航空發動機、慣性導航系統、激光器、光學纖維、貧鈾、水下攝像機及推進系統、先進複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2015年美國政府禁止企業向與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有關的中國設施出口技術……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華為不過是廣大中國受害企業中的一員。

不讓華為進入美國,是從市場的角度下手,讓中國的高科技產品賣不出去。不讓美國企業將高科技產品賣給中國,是從學習的角度下手,封堵中國學習更尖端技術的渠道。

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個才是美國遏制華為的本質理由。

其他的關於華為任正非的從業背景、華為不是上市公司,都是似是而非,做不得真。


波士財經


“美國怕華為而不怕三星”,這個結論雖然我不知道你怎麼得出來的,但明顯其中有很多認知性錯誤。

相信華為前段時間和美國AT&T合作破裂的事,讓很多人愛國之心氾濫,而餘承東當時慷慨激昂說出“這是不公平的…意味著它們擔心我們過於強大”這種言論,也恰恰戳中了很多人的情感痛點。不是我不夠好,是對方太陰損,也不是我不夠強,正是因為太強了才被人忌憚,這種“內心獨白”,華為還是很懂的。

不過有些人可能沒有看到下一篇。時隔不久,華為官方否認餘承東的說法,大概的意思是,華為並未授權餘承東代表公司評論美國,也不認同他的觀點。這啪啪打臉,外人看得是一臉懵逼。但客觀來看,華為官方的做法才是高明,也側面說明華為不得不向美國妥協,因為這一市場意味著華為能否在高端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而且餘承東所說的 “擔心我們過於強大”,就手機行業來講,也有些站不住腳。

蘋果、三星兩款手機盤踞美國市場多年,用戶忠誠度極高,你憑什麼認為美國人就會放棄蘋果買華為呢?華為難道已經到了碾壓蘋果的實力了嗎?顯然不是,要不然為什麼這麼強的華為,還要模仿蘋果?

當然,這本是商業競爭的事,美國官方插腳確實有些不地道,但想想我們,似乎也不能“只准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所以說,美國不是懼怕華為,而是擔心,擔心華為這個互聯網通訊設備提供商,有可能洩露機密,這種風險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冒。與之相反,為什麼美國對三星就相對寬容,也並不是因為不怕三星、不怕韓國,而是如果美國拒絕三星,估計蘋果手機的質量將嚴重下滑,因為三星是蘋果最主要的OLED面板供應商。換句話說,如果華為能讓美國手機市場同樣離不開它,那美國即使有擔憂,也要考慮考慮後果,而不是這樣直接抵制。

總之,華為不是不強,而是沒有強到可以在其它國家市場橫著走的地步。


歪道道


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受阻,17年底和AT&T談好了一起把Mate 10系列帶入美國市場。結果轉頭到18年的CES展會上,老美就不認賬了,單方面終止了合作的進行。要知道美國買手機遠遠沒有中國這麼簡單,隨便哪都能買到。他們基本上都是要走運營商的方式,並且手機卡一綁定就非常難修改。所以失去了大運營商的支持,想賣手機就很難辦了。

於是不少朋友覺得,美國怕了,怕華為搶他們的市場,賺他們的錢,然後沒人買iPhone了。在我看來,華為已經在歐洲取得了搶眼的成績,作為蘋果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進了蘋果大本營,不受待見是必然的。不過就此斷定美國怕了,似乎並不合適。

根據外媒的報道,導致華為和AT&T的合作崩了,是因為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艾吉特·帕伊,要求他們先調查下,最後導致合作的流產。最終給到的解釋也是什麼怕隱私洩露,危機美國國家安全之類的,大帽子直接扣上。

其實對隱私的保護這件事,蘋果稜鏡門,Facebook賣用戶數據,美國自己也是一大推。所以所謂保護隱私,大家還真誰也別說誰,都差不多。

在美的中國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或多或少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干預。然而問題在於,這個干預在華為身上突然變得嚴苛且直接。自從2017年4月份特朗普廢除了FCC對於針對互聯網提供商制定的隱私政策,到2017年12月14,FCC投票廢除了奧巴馬時代的“網絡中立”法規,都是特朗普把網絡隱私方面抓到自己手裡的舉措。

所以美國對華為的阻撓,也就可以理解了。


找靚機


坦率的講,華為現在有點被大眾封神的感覺,就這兩家公司而言,美帝其實誰也不在乎。可最大的問題是三星屬於韓國,華為屬於中國,我們都知道韓國是美國的小弟,但中國可就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了,所以說美國不會懼怕任何一家公司,

懼怕華為是因為害怕華為後面正在崛起的中國。

儘管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很多,但多數在美國並沒有實質業務。真正在美國盈利並站穩腳跟的特別是在科技領域有名氣的恐怕屈指可數,華為、中興、聯想等寥寥幾家。來看看最有名氣的這三家:中興正在面臨制裁,儘管高層出面解決,但恢復業務跟簽了不平等條約一樣,深刻說明落後就要捱打;聯想就不說了,為什麼在美國有市場自己心裡肯定有數的,畢竟是美帝想;就剩下華為了,美國對華為可以說是防之又防,不準手機售賣等等,但其實對於華為並沒有真正的威脅,對於這家中國企業,美國現在可以說是無可奈何。

要說華為也算爭氣,在網絡信息方面南征北戰,打敗思科躍居全球第一,在5G網絡方面也可以跟高通分庭抗禮,美國懼怕的可能也是信息安全。不止5G,按照華為目前的發展速度,或許在6G方面,就可以主導話語權,這正是美國最擔心的。

所以說,儘管三星在內存、芯片、屏幕等等都有較強話語權,但背後其實還是韓國,是美國的小弟。但華為不一樣,屬於徹徹底底的民族企業,美國最害怕中國崛起(擋也擋不住),懼怕華為及其他中國企業發展壯大也是情理之中。

最後,對民族企業少點捧吹,多點鼓勵與實幹,道路還很漫長,仍需永遠奮鬥。


鎂客網


不要用怕,而要用提防,美國不怕任何一家公司,當年美國把洛克菲勒石油拆分成34家公司,後來差點也把微軟給拆分了,所以在企業面前,美國才是最後的老大。

那美國為什麼提防華為呢?

首先,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一家公司要上市,股東是誰、客戶是誰、財務、管理、業務方向等要很透明,這樣投資人才可以判斷要不要買你的股票。但任正非不願透露華為的發展計劃,因為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任正非覺得現在仍然需要低調保密,悶聲發大財。但這對美國來說,一家從事通訊、涉及到國家安全的企業,竟然是模糊不透明的,難以接受。

華為的股權結構也不方便上市,因為是全員工持股,上市了員工就發了,發了之後工作就沒有動力,所以不上市但給員工分紅就行。

其次,任正非的個人經歷,任正非當過兵,相當於副團長職銜,美國對中國非常的提防,更是對黨員、軍人抱有很大的戒心。

第三,華為不受美國控制。韓國是美國的盟友,在經濟上受美國控制,比如三星雖然是韓國企業,但在股權上,也可以說是美國企業,比如三星電子55%的股權都是外資,尤其是美資,所以美國不用提防三星。

第四,對重要一點,華為對美國的核心利益構成了威脅。美國一直保持高科技壟斷,進而獲得高額利潤,但華為在高科技領域不斷突破,如果中國產業鏈升級成功,中國這個“價格屠夫”會讓高科技產品跌到白菜價,美國就無法獲得高利潤,“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所以美國要阻止華為的發展,美國不僅是自己封殺華為,還勸歐洲、澳大利亞等盟友也封殺華為。


上丞工作室


三星也好,華為也罷,表面上看起來這兩家公司都是各自領域的巨頭,如果真從業務上來看美國更怕的應該是三星,因為三星控制著存儲芯片,顯示屏等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並不比通信技術來得廉價,況且三星控制的還不止一個領域。

深層次的看,美國人不怕三星原因有二,一個是韓國是小國,且是美國的盟友,它不可能脫離美國投向其他的陣型。第二就是三星的大部分股份在美國金融家手中,也就是說實際控制三星集團的是美國人,而不是李氏家族。既然已經被自己控制,那有什麼好怕的呢?

華為不一樣。首先,華為是一家中國公司,且研發和生產的是高新技術領域,美國人根本不可能控制華為。更重要的是我國和美國在通信標準制定方面的爭奪十分激烈。由於高通擁有歷史級科學家,所以在2G,3G和4G時代高通是標準的制定者,彼時尚處於巔峰的愛立信,諾基亞和阿爾卡特都無法戰勝高通。

5G時代,華為進步神速,已經可以直接威脅到高通的地位。華為在5G標準制定方面已經成為高通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實際上,5G標準制定已經成為中美博弈的主戰場之一,華為就是我方的主力隊員。面對華為的攻勢,美國當然害怕了。


看球人


相對來說美國更擔心華為而不是三星,韓國是美國的小弟這自不用說,如果你看下三星的股權結構會發現52%的股權被國外投資者所把控,其實大部分是美資,或者說美國華爾街金融資本在控股三星電子,比如花旗銀行和摩根斯坦利。三星甚至韓國的命脈都在美國人手裡,美國自然不需要擔心了。優先股中外國資本也控制了三星的82%,不過優先股沒有投票權,實際的控制器還是在韓國人手裡,但是美國的分量這麼大他是必須要考慮的。


反觀華為,美國沒有任何的途徑控制,中國更不是美國的小弟,華為不上市美國想通過資本市場控制華為都做不到。華為在所進入的領域都在慢慢的後來居上,而且在技術研發上舍得投入,背後又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做支撐。所以美國肯定更擔心華為而不是三星。

其實,中興的事情告訴我們,

只要美國還是全球科技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就誰也不怕,想制裁你就制裁你。三星變的再強大也是美國人的小弟,韓國都是美國的小弟,根本無需擔心,華為變的強大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可不是美國的小弟。


萌哈科技


因為華為和美國的科技巨頭,在產業鏈中屬於同一角色,構成競爭關係。而三星和美國的科技巨頭,是合作關係。


打個比方,如果你開了一家包子鋪,這時候街對面也開了一家包子鋪,你自然會緊張,擔心生意被搶了。而如果街對面開了一家麵粉店,你們之間沒有競爭關係,還有合作關係。


即將商用的 5G 通信,能和傳統霸主美國高通爭奪領導地位的,目前只有中國的通信巨頭華為。

從 3G 到 4G,美國高通一直把握著最關鍵的專利,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用,就連財大氣粗的蘋果,在高通面前也只能乖乖交錢。


蘋果每賣一部 iPhone,就要向高通支付差不多 40 美元的專利費。其他的安卓廠商也是一樣。

高通從通信專利費上,可以說是躺著賺大錢。高通一年啥都不做,光收專利費,就能收至少 80 億美元。高通對手機廠商收專利費,一般是整機價格的 5%。


通過確立自己在行業專利上的絕對霸主地位,高通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享受了產業鏈最上游、最有利潤的地位。


三星的核心優勢,是顯示屏和閃存這樣的元器件加工,產業地位上無法和高通、蘋果比擬。

而華為作為通信巨頭,在 5G 時代,是確確實實挑戰了高通的霸主地位。


產業間有沒有高低之分?當然有,比如以前中國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完全是「襯衫換飛機」,加工出口幾億件襯衫,賺回來的錢,能從國外換一臺飛機。

高端產業,比低端產業有碾壓級的優勢: 不用汙染環境,不用消耗資源,利潤還更高。



在通信專利上,中國從3G、4G到5G,走出了一條從學習跟跑到並排前進的道路,眼見著,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可能會領跑行業,把握通信專業的最高話語權,美國豈能不緊張?


在 2016年11月17日,在 3GPP RAN1 會議的 5G 短碼方案討論中,歷經千辛萬苦,中國華為的 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勝高通為首的歐美列強,成為 5G 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方案。


消息傳來,國內通信圈群情激憤,雖然不能說華為碾壓高通,但至少是和高通平級競爭並勝出。


現在的中國,不再是過去那個「襯衫換飛機」的落後國家了,現在咱們自己能造飛機,誕生了能和美國高通叫板的通信巨頭,作為一箇中國人,真的很自豪。


陸家嘴文青


首先從理解角度,小編覺得,單單從手機市場,美國可能更怕的是華為。

2018年CES第一天,華為手機進入美國市場的第一步就有些不順,華為手機未能與AT&T達成合作協議。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媒體與業界的關注,因為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被視為其進入美國手機市場極為關鍵的一步。華為在CES的回應,便也成為許多人關心的焦點。 

當然小編覺得AT&T的行為也有從政治層面考慮的因素,中國互聯網以及高新制造企業在美國就很少有順風順水的。

但是從核心家屬,小編覺得三星才是美國更怕的對手。從去年一整年,全球的儲存價格大幅上漲,而這個時間點又恰恰是note7發生爆炸案之後。這裡要提到就要提到一種NAND Flash閃存,簡單的說,目前手機上使用的儲存器都是基於NAND Flash,而全球市場只有兩大陣營 三星與東芝聯合的Toggle DDR和英特爾與鎂光為首的ONFI,其中三星是領頭羊,市場份額約38%。而從內存角度,隨著DDR4的不斷推進,三星是其中最大的龍頭,市場佔有率高達50%。而就是這兩塊核心技術被三星等少數企業壟斷,市場價格被不斷推高,截止今日,內存價格相比去年已經翻了一倍以上。

三星在oled顯示也屬於壟斷地位,oled屏幕將會是下一代手機升級的主要領域,而目前可以實際使用的屏幕就只有三星和LG兩家,而LG的oled屏幕在被谷歌採用後就問題百出,而三星在這個領域已經沉澱多年,基本形成了壟斷的地步。

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華為固然有製造好手機的能力,但是隻要將其關在門外自然也就沒什麼競爭力了,而三星的技術已經滲透到整個產品生產中,而美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無能為力,自然也就多怕一點。


華爾街見聞


坦率說,美國可能是誰都不怕。怕華為,不客氣的說,更多的是許多人臆想出來的一個東西,就是因為美國幾次三番不讓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所以就理解為美國怕華為,而三星在美國市場目前發展很好,所以就理解為美國不怕三星。說個簡單的邏輯吧,就好比ABC三家人交往,結果A就是不歡迎B,不邀請,不允許B去自己家裡做客,但會邀請、允許C去自己家裡做客,那是否就是A害怕B,所以才不允許B去自己家裡做客呢?顯然可能的原因不止這一種,而是有可能有多種原因。所以單純說是美國害怕華為太強大,而不允許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我覺得不太靠譜。

而從現實來看,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華為雖然強大,但是也能明顯的看到,華為也並沒有強大到讓美國害怕的地步。在大家一致認為的5G上,華為的確不錯,不過目前來看,在5G的標準爭奪上,似乎高通是暫時佔了上風吧。另外,在基站這些東西上,美國要卡華為脖子其實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另外,在華為目前的第二大業務智能手機上,距離蘋果,整體來說差距也還是很明顯的。美國對於它的業務,有什麼好怕的?

而美國之所以一直找華為麻煩,不允許華為業務進入美國市場,更可能的原因是因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是軍人出身,並且此前華為可能對外保持著一種神秘感,對外透明度不夠,所以美國一直以此為由,認為華為的背景值得懷疑。所以處處對華為保持懷疑,保衛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這才是主要原因,而不是因為所謂的華為太強大,而不允許華為進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