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手錶的性價比怎麼樣?

鄧小梵


放眼縱觀整個國產手錶行業,手錶大概是當下進展、反應、改變都比較緩慢的行業之一,尤其是相對消費品而言。那麼,我們就沒有自己的好表嗎?這幾年,海鷗、飛亞達等國產腕錶品牌也是迅速崛起,雖然比不上一些實力強勁的瑞表品牌,但在表圈中也是有著一席之地的,預算在3千以下的海鷗表性價比最高,可以入門把玩機械之美。


最有名的像海鷗 1963。

這塊表是我們國家自己研發的第一塊航空計碼錶,號稱「中國的空軍一號」。


當時空軍司令部、海軍航空司令部、海軍裝備訂貨部等 21個軍方單位、專家組織定型才投入生產。


內部保密代號,「304 計劃」。


總共只製造了 1400 多塊,只有一線戰鬥飛行員才配得上擁有的裝備。

保存完好的海鷗 1963 在淘寶已經炒到了上萬塊錢;而有編號的復刻版,也超過了大幾千元。


為的就是表背後的這一圈銘文。

為什麼能夠自己造手錶對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對一件事呢?


這是實力啊旁友們。


手錶作為精密工業儀器,是一個國家硬技術實力的體現。就好比你經常聽說:

我們國家能造得出汽車,但自己造不出發動機軸承;能造出圓珠筆,卻造不出圓珠筆頭的滾珠。


這就是硬實力。


而海鷗不僅能自己製造了手表,現在還能研發自己的機芯了,聽上去也挺厲害的對吧?

要知道很多實力很強的手錶品牌還不一定有自主研發機芯的實力,帝舵也是2015年才推出自制機芯。要麼就是為了自制機芯而自制,例如香奈兒等時尚腕錶品牌。


更多的品牌,都是用ETA機芯。


而海鷗呢,已經擁有自產陀飛輪、琺琅繪製、三問、萬年曆、春宮表等複雜工藝能力了,更有一種說法是,ETA限購之後,海鷗表會成為基礎機芯。


海鷗充分實踐了我國製造業「從模仿生產到變成自己的能力」。


海鷗的第一代機芯 ST16,當時就是模仿西鐵城的 MIYOTA8205 機芯做的仿製。(連同各種小毛病也模仿了過來。)


到後一代的 ST18 機芯,它就開始仿造 SWATCH 的 ETA 了。


儘管出自模仿,但海鷗收到好評如潮,甚至在國際展上都得過金獎。


再到後來 ST25 這一代,海鷗就可以完全自主開發了,這是參照勞力士的擺輪結構...


在外觀上,海鷗打了兩手牌。一是仿造大牌設計,二是繼續走情懷路線。

左邊江詩丹頓,右邊海鷗。


海鷗表Sea-gull-陀飛輪系列

518.660 陀飛輪手動機械男表

16,800.00

真空離子鍍18K金

盤面鑲嵌4顆尊貴真鑽

中間五角星致敬中國初出表“五星表”

海鷗61週年限量五星系列陀飛輪



第二條路,就是不斷地出曾經引以為傲的軍表復刻款,這點其他品牌也做過,想想歐米茄把月球表的賣點放大了多少倍,炒了多少回。

前兩年它就推出了「軍表一號」系列,紀念海鷗的軍表歷史


說了這麼多,海鷗的致命點,除了錶款設計審美不足還有海鷗的售後服務十分不完善。很多表友反映海鷗很多旗艦店只管銷售不管售後,在網上查詢的信息排名靠前的通常是亂七八糟的廣告,正規的官網很難查詢得到。


目前來看,海鷗品牌轉型的效率偏低,與“高端”定位還有差距,根源或許還是在於機芯,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


萬表名匠


天王的浪頭看樣子是準備過去了,呵呵呵。

國產表裡面海鷗還是相當不錯的,性價比這個詞用來形容手錶本身是不對的,不過放在海鷗身上還是可以的,喜歡就放心買吧,除非人品真的差,否則戴個十年八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