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掐紙:瀋陽在世界上的獨門「非遺」

李氏掐紙:瀋陽在世界上的獨門“非遺”

特別提示:

在痛失父親、家境衰落之時,瀋陽一位執著女孩將一項百年家傳民間工藝加入了現代創新元素,將其提升為一項世界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作品不僅享譽國內,還被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用戶收藏——

瀋陽一項具有世界獨門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掐紙民間工藝,近年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繼去年這項工藝被遼寧省文化部門選定赴俄羅斯展出之後,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法國館將其列入明年赴巴黎參加會展的項目。鮮為人知的是,這項“非遺”的背後,是一位女孩一連串艱辛而勵志的故事……十幾年的堅持,她把一項家傳手藝從簡單的民俗小商品,演變成一門走俏國內外的富有中國元素的“非遺”工藝品。她的成功再次表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起源: 李氏民間工藝的百年傳承

1976年,李雪出生於遼寧海城牛莊鎮。李家有一項近百年的傳統工藝:紙葫蘆製作,俗稱“掐紙葫蘆”。平時農活之外,夏伏一過,李姓一大家人老老小小都要忙這個活計,一直忙到第二年端午節前幾天,然後在牛莊這個北方經濟重鎮批發售賣。每一年,李家的這個產品都非常走俏。遼南到遼北、遼中、遼西甚至內蒙古地區的商販,每年都很看好他們這一精細的民間工藝品。

20世紀初,李雪的太爺爺李樹芳在野外救起一位奄奄一息的異鄉女子,並將女子接到家中養病。這期間,正趕上要過端午節,看到李家經營“李果匣子鋪”,女子便將掐紙葫蘆的手藝傳給了李家,並製作了一些手工製品在店鋪售賣,結果生意非常好。此後,這門手藝就成了李家的副業。

李樹芳有七個子女。李雪的爺爺李永茂排行老四。在她的童年記憶中,每天爺爺奶奶忙完地裡的活,就坐在炕沿邊一個木凳上掐紙葫蘆,紙葫蘆有4個型號,還有雙桃、單桃、花筐等。用的大都是大紅紙,一個褶一個褶地掐,擺放成一摞一摞的。掐好之後,用毛巾悶溼,再定型,鋪在炕上,烘乾,然後再製作下一道工序……

每天放學之後,李雪也幫著乾點零活:粘個穗子,貼個花什麼的。有時看見奶奶掐褶,也動手去掐,可掐的褶子卻不齊,怕奶奶說,就偷偷地瞄了一下奶奶的表情。奶奶雖然沒有直說,但感覺她的心裡在說:“不行,掐歪了,浪費紙啊。”這樣她就趁著爺爺奶奶忙農活的時候,偷偷地練掐褶。慢慢地,技藝也就越來越好。

有一天,奶奶正在給大紅紙掐褶,李雪就和奶奶說:“讓我掐一打唄!”奶奶看著她沒吱聲……當她掐完時,奶奶在驚喜中誇獎了她一番。後來李雪學會的越來越多:幫著染穗,在裁好的白紙上用毛刷刷上各種顏色……掐完褶,定好型之後,就開始粘球,組成立體的紙葫蘆。一個個紙葫蘆串起來掛在屋裡屋外,一排一排的紅彤彤一片,非常耀眼。要臨近端午節的前幾天,一家人就在集市上售賣。他們用竹竿做個支架,上面掛滿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葫蘆、桃、花筐等。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牛莊李家整個家族五六十口人都在一年四季地忙著這種手藝。營口、鞍山、遼陽、朝陽、赤峰等地區都來批發他們的紙葫蘆等工藝品,非常繁榮。李雪的母親為了賣葫蘆,起大早騎著二八自行車馱兩大箱紙葫蘆,行走近百里地去營口那邊賣。

“非遺”在創新中發展

女孩在困難中堅守

李雪的父親李守濤最初在牛莊鎮政府做領導。1990年興建海岫鐵路(海城到岫巖的地方鐵路)時,他調任該工程副總指揮。鐵路修好之後,他是第一任局長。1996年,他因工作出色被調到省交通廳。李雪全家遷入瀋陽。此時李雪剛剛在師範學校畢業,在徵求父母的同意後,她出國到新加坡留學,學習廣告設計。

留學期間父親經常給她寫信,鼓勵她用功學習,提示她注意安全。李雪自己打工賺學費,對家裡報喜不報憂。有一段曾經兩個月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吃飯錢都得算計著來,否則交完學費就要捱餓了。後來,她還是幸運地找到了工作。2000年10月,李雪突然接到國內親戚的電話:“你爸爸出了點意外……”

萬分焦急的李雪回到瀋陽下飛機時,來接她的家裡人將實情告訴她,父親兩天前出了車禍,離世了。李雪,當即哭成淚人。回到家中看到母親時,她們抱在一起痛哭……

沒有了父親,這個家也就進入了一種難以言狀的低迷狀態。此後兩三年裡,李雪和母親在抑鬱的心情中,不願意和親友們接觸,只把曾經扔了幾年的紙葫蘆製作,當成唯一的精神寄託。2002年,李雪26歲。親戚們說:這孩子不去上班,也不搞對象,成天在家裡鼓搗紙,能有啥出息啊。聽了這些話,母親就非常著急。

李雪心裡不服。就對母親說:“我覺得咱家的這門手藝沒問題,只要創新研究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出來,市場就能打得開。我留學時學了幾年設計,剛好也能借力用得上。”

話是這樣說,可道路卻是艱辛的。當時,她和母親製作的紙葫蘆等手工製品,大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之前運到五愛市場做批發,基本沒有多大的盈利。但李雪堅定地認為,這個工藝一定會有前景。

2004年,由於蜂窩摺疊式的新式工藝葫蘆出現,使得李雪的這門傳統小生意被擠對,五六萬元的成本幾近賠光。看到母親著急,李雪就安慰她,並在心裡暗暗和自己較勁:一定要做能適應新市場生存的掐紙工藝!

不久,哥哥在媒體上看到了有關部門將在瀋陽火炬大廈舉辦民間工藝展的消息。很快,李雪就將自己一些作品也帶去參展。這個過程中,她看到了好多省內的剪紙、編織、刺繡等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手工藝品。很開眼界,也感到了一種危機和創新的動力。

回到家裡,她對母親說:“參展中,我帶的那些掐紙作品,還是有好多人看好。因為不同於剪紙,是立體的,而且有傳統工藝的特殊意味。我很有信心東山再起,只是得找到新的路子。”

為了完成自己在掐紙工藝方面的創新。李雪首先開始研究紙。看到各種包裝紙很好看,不同的花色、圖案當中每一種做什麼物件能出現最好的效果,她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試驗……這樣,她每次買紙都會大大地超出預算。有一次,她在紙張批發市場上看到一款包裝紙的圖案,覺得特別適合東北特色人物的衣服,又怕將來廠家的這款紙停產,就一狠心,跟老闆訂了兩件貨,花銷五千塊錢。回到家,母親有點不高興,畢竟家裡不寬裕,可是當母親看到她在深夜還執著地忙著製作東北農家院人物和衣飾時,也就默認了。結果,她的這類系列掐紙工藝品,很快就得了市場的認同。漸漸地,她的作品題材不僅有好多傳統、現代生活中的人物和物件,也再現了東北城鄉各類生活的場景。這樣,她的掐紙作品漸漸有了名氣。在掐紙工藝的生意經營中,李雪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婚姻。

2010年,李雪的“李氏掐紙”被列為瀋陽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幾年的努力終於讓家傳的手工在創新中被髮揚光大。可就在這時,也是在她剛剛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母親卻被意外地查出了癌症晚期。痛苦之中,李雪幾乎沒有心思再做事情,不想回家,只是日夜在醫院陪著母親。此時,她的內心非常複雜,一方面怕母親懷疑自己的真實病情,又擔心情緒不好影響到懷著的孩子……兩個月後,母親離開了人世。

在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中,李雪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開發出自己的新式作品,等待著孩子的出世……

李氏掐紙

瀋陽在世界上的獨門“非遺”

由於李雪製作的工藝品通過對紙張的掐褶、加溼、定型等工藝,使其能製作出多種形象逼真的生活物件、建築、人物及群體場景,非常獨特,她的作品也就越來越受人關注。而且,她的製作工藝也申請了專利,註冊了商標。有好多圖案都是她自己設計併到印刷廠定製印刷。紙張上的圖案和作品的圖案並不一致,比如人物衣飾上的一個圓形圖案,由於掐褶的原因,印刷時就得印成橢圓形的,但曲度要做詳細的計算和設計,很麻煩。

2013年,李雪的“掐紙”非遺項目進入全運村非遺展示館。當時她用這項工藝製作的吉祥物“寧寧”,作為唯一指定的民間工藝品送給全運會38個代表團。當時在全運村半個月的緊張時間裡,每每都是現場訂製。比如雲南擊劍隊、內蒙古摔跤隊、還有舉重隊等等。一個個掐紙工藝的“寧寧”造型,都將在比賽結束後被他們帶走。在與冠軍及隊員們合影時,他們紛紛表示很喜歡李雪的作品。當時,李雪感動得熱淚盈眶。

此後,瀋陽萬象城的遼河渡口酒店的辛總在網上看到了李雪作品後,主動找到她,表示特別喜歡,想把她的作品放到酒店裡陳設。經過協商和研究,李雪將當時製作的一些民俗款式的作品,擺放在酒店大廳懸樑掛柱的玻璃櫃裡,結果很受顧客的歡迎。

很快,李雪和福德彙集團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福德匯餐飲集團各個門店:瀋陽鐵西萬象城的遼河渡口酒店、北京王府井的止觀小館以及它的青島分店、深圳分店、盤錦分店,都在大廳陳設了她的作品。該集團的吉祥物娃娃,也指定由李雪製作。受北京止觀小館四合院裡面一顆百年柿子樹啟發而創作的“事事如意”掐紙首飾盒(柿子和如意結合的物件造型),成為遼河渡口酒店的特別禮物,由李雪長期供貨。這期間,盤錦民俗博物館也收藏了她的作品。

2015年,李雪多件體現瀋陽當地風物人情的作品,進入了瀋陽的萬達文華酒店中餐廳的9個包間及大廳,成為酒店獨具個性的擺飾物。當時在任的老總是法國人,他表示特別喜歡也很欣賞李雪的作品,且顧客反饋也特別好。同時,這家酒店還在營業中銷售她的作品。有一些還賣到了法國。

之後,內蒙古呼和浩特萬達文華酒店等幾家酒店,特約李雪為他們定製了體現內蒙古風土人情的系列作品,其中最大尺度作品為直徑3.4米。隨後,她又接到了呼市另外幾個客戶的訂單……

瀋陽艾美酒店把李雪的場景作品剛擺在酒店的時候,立即就有外國的顧客看中,當時就將作品買走。

2017年初,李雪一位朋友的女兒在美國讀書,與一位日本小夥相愛。在準備結婚時,在日本的婆婆為他們準備了傳統的結婚禮服。而女孩的母親特意要為女兒的婚禮定製一件“李氏掐紙”的禮物。李雪根據她提供的婚禮服裝的照片,製作了一套日式禮服的人偶擺件,結果出來的效果精美絕倫,人物表情非常傳神,呼之欲出。

2015年5月的一天,李雪去省博物館參觀,看到那裡的好多瓷器都特別漂亮。她突發奇想:我應該用掐紙工藝做一個“瓷盤”!回來後就反覆研究怎麼做。因為沒做過這種款式的作品,怎麼定盤子大小、形狀,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她就買了一個超大的洗衣盆做模具。因為想做個大作品,整個盤子是要許多“掐紙”的紙件拼接的。那麼,怎樣接才合適、接縫的地方怎麼遮擋,這些技術難題,都困擾了她好幾天。後來,經過研究和實驗,她終於想出了接縫的地方用紙條刻出鏤空的花式貼上去。

兩個月後,一個直徑為1.1米“淨版”的仿綠釉瓷器的“大瓷盤”終於面世。然後她又開始做瓷盤背面“龍鳳呈祥”的半浮雕裝飾。龍的每一鱗片都有四五個小褶,一片一片、一層壓一層地貼合著,而龍角、爪子都是用鑷子把“掐紙”一點一點“堆”出來的……

這個名為“龍鳳呈祥大瓷盤”的作品,歷時5個月。金龍綵鳳,活靈活現。這個代表作很快被瀋陽一家酒店收藏。

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一些出國辦事的人,也向李雪定製作品,以作為禮物送給國外友人。而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一些外國顧客,也通過各種渠道向她定製各類“掐紙”作品。

2017年,遼寧省對外交流中心推薦了一部分省內文化項目,去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孔子學院做文化交流,李雪的掐紙工藝被選中。10月,李雪設計並製作的一套別出心裁的“穿著龍袍的俄羅斯套娃”前去參展,不少俄羅斯人都表示很喜歡。並邀請她現場教他們製作這種“中俄結合”的套娃。一個名為伊琳娜的俄羅斯女孩還加了她的微信,雖然語言不通,但是一直為她的新作品點贊。

李氏掐紙和很多所大中小學都有合作。幾年來,東北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的一些外事等活動,都特邀李雪定製伴手禮作為瀋陽獨特的禮品送給國外的客人。

2018年,李雪的作品進入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法國館展覽和銷售。該館明年將把她的作品帶到法國巴黎參展。

十幾年的堅持,李雪通過創新技藝,把一項家傳手藝發揚光大,使其從簡單的民俗小商品演變成一門走俏國內外的“非遺”工藝品,實屬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