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學從仕非本願——不喜歡當官的王安石

約在去年,有編輯和我約稿,讓我選一個詩人,以詩為綱寫一部詩傳。我傾向於寫王安石,編輯說一般都把王安石當政治家。我論證了王安石是一位出色的詩人,考證了五十多首詩以對應王安石一生。最後好像我的風格不夠文藝,我又懶得附和,所以不了了之了。本文是樣章之一

辍学从仕非本愿——不喜欢当官的王安石

輟學以從仕,仕非吾本謀。

欲歸諒不能,非敢忘林丘。

臨餐恥苟得,冀以盡心酬。

萬事等畫墁,雖勤亦何收。

揚揚古之人,彼職乃無憂。

感子撫我厚,欲言秪慚羞。

虞醇翁是王安石的好友,名太熙,字元叟,號醇翁。皇佑元年已醜登馮京榜進士,官至轉太常博士、尚書屯田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太平州。《答虞醇翁》創作的年代,據中華虞氏網介紹,虞醇翁「幾年後太熙回京,與安石敘之,未有絲毫間隙,故荊公愧赧,以詩酬之」,應該是寫於王安石變法期間;但《王安石詩文系年》根據「輟學以從仕,仕非吾本謀」這一內容,認為「當為初仕時作」,將這首詩的年代對應為慶曆四年(1044)。

慶曆四年,這是一個註定會載入史冊的年份。

這一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守,經過一年的治理,達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效果。有了經濟基礎,滕子京於次年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還邀請范仲淹「作文以記之」。范仲淹揮筆寫下千古雄文《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著名格言。

辍学从仕非本愿——不喜欢当官的王安石

這一年,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年度,因新政實施後,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希圖僥倖的人深感不便,於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宋仁宗對朋黨之論也開始產生懷疑,范仲淹提出「小人之黨、君子之黨」的說法予以反擊,歐陽修也撰寫《朋黨論》一文上奏。

這一年,新政雖然還在進行,但已經危機四伏。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重重阻撓。次年,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這一年,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出生,王安石的好友曾鞏向其老師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在書信中,曾鞏提出,王安石是千古難遇的奇才,如果王安石入朝,必然對整個天下有所補益——「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時所急,雖無常人千萬不害也,顧如安石不可失也。先生倘言焉,進之於朝廷,其有補於天下。亦書其所為文一編進左右,幸觀之,庶知鞏之非妄也。

同時,曾鞏也指出,王安石是一個不求聞達的人——「鞏之友王安石,文甚古,行甚稱文,雖已得科名,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誠自重,不願知於人。

」王安石身為官宦子弟,本來生活安逸,但在他十九歲時,其父王益病逝,使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迫於生計,王安石不得不中斷其「閉門讀書」的生活,改為謀求仕途,以擔當起養家的重任。王安石的詩文一再提到他被迫出仕的無奈,比如他在《次韻昌叔懷灊樓讀書之樂》中說「志食長年不得休,一巢無地拙於鳩」,身在仕途,卻依然耽想讀書之樂。

王安石一身,常作歸隱之想,「輟學以從仕,仕非吾本謀。欲歸諒不能,非敢忘林丘」描述的就是這種狀態。此時處江湖之遠的曾鞏、王安石還不知道,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很快就要結束;居廟堂之高的范仲淹、歐陽修也不知道,此時無心政治的王安石,將來會掀起一場比慶曆新政更為波瀾壯闊,更為影響深遠的熙寧變法。

辍学从仕非本愿——不喜欢当官的王安石

范仲淹新政的決心絲毫不亞於王安石,他在選擇諸路轉運按察使時,翻閱班簿,發現不稱職的一筆勾去,毫不留情。富弼不無擔憂地說:「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痛哭啊。」范仲淹則回答說:「一家哭總好過一個地區的百姓哭。」然而宋仁宗對范仲淹的支持卻遠不及後來宋神宗對王安石的支持,導致慶曆新政過早夭折。

當然,范仲淹和王安石在個人志趣上還是有差別的。范仲淹的人生理想是「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他一直是積極入世的;而王安石則嚮往「耽讀玩世」的生活,他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所以反而更為堅定。

附:《王安石詩傳》目錄

第一卷:少年好學萬里路

文葆旋逐旌旗跡——《送子思兄參惠州軍》

往時濯足瀟湘浦——《題燕侍郎山水圖》

此時少年自負恃——《憶昨詩示諸弟》

丙子從親走京國——《憶昨詩示諸外弟》

第二卷:成年孤身涉宦海

先子泯沒予誰依——《憶昨詩示諸外弟》(王安石父去世)

遂自下國趨王畿——《憶昨詩示諸外弟》(慶曆元年入京)

身著青衫手執版——《憶昨詩示諸外弟》(慶曆二年中進士)

還家忽忽驚秋色——《黃花》(慶曆三年)

輟學從仕非本願——《答虞醇翁》(慶曆四年)

七年五過徐城縣——《過徐城》

第三卷:狀元之才甘居下

今年大旱千里赤——《河北民》

不畏浮雲遮望眼——《登飛來峰》

近聞急詔收群策——《讀詔書》

小吏一身今倦宦——《和正叔懷其兄草堂》

吏休歸舍獄訟少——《寄題眾樂亭》

十年曆便人間世——《真州東園作》

第四卷:懇辭入朝

自怪虛名亦自嫌——《舒州被召試不赴偶書》

病得一身隨太守——《次韻春日感事》

江東子弟今雖在——《烏江亭》

我亦悠悠無事者——《次韻再遊城西李園》

鄉國去身猶萬里——《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野意肯從賢令至——《和王太丞詩》

意態由來畫不成——《明妃曲》

去都二百五十里——《澶州》

恩許賡歌豈欲陪——《和御製賞花釣魚詩二首》

第五卷:位極人臣興變法

但願君王誅宰嚭——《宰嚭》(熙寧元年)

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拜相)

一時謀議略施行——《賈生》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日》

山鳥無端勸我歸——《後殿牡丹未開》

煙含欲瞑宮廷紫——《和東廳韓子華侍郎齋居晚興》

第六卷:兩番罷相心意冷

誰似浮雲知進退——《雨過偶書》

三畝未成幽處宅——《偶成二首》

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

十年塵垢夢中身——《出定力院作》

百謫難知亦我憂——《次韻酬朱昌叔六首》

鐘山隨分做園囿——《示元度》

第七卷:閒居

鼎湖龍去字書存——《進字說後》(元豐三年)

北山老圃不外慕——《陶縝菜示德逢》

放歌扶杖出前林——《歌元豐五首》

我與丹青兩幻身——《真贊》

緩尋芳草得歸遲——《北山》(元豐七年,與蘇東坡)

梅花非雪有暗香——《梅花》

幻化空身即法身——王安石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