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聞診(1)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的內容,

是醫者通過聽覺和嗅覺瞭解由病體發出的各種異常聲音和氣味,以診察病情。

聞診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診察方法,是醫者獲得客觀體徵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醫診斷學——聞診(1)

一、聽聲音

聽聲音,主要是聽患者言語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

以及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聲響的異常,以分辨病情的寒熱虛實

下面我們主要來分辨病變聲音:

病變聲音,指疾病反映於聲音上的變化。一般來說,在正常生理變化範圍之外以及個體差異以外的聲音,均屬病變聲音。

1。發聲異常在患病時,若語聲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動,多屬實證、熱證。若感受風、寒、溼諸邪,聲音常兼重濁。若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多屬虛證、寒證或邪去正傷之證。

(1)音啞與失音 語聲低而清楚稱音啞,發音不出稱失音。臨床發病往往先見音啞,病情繼續發展則見失音,故二者病因病機基本相同,當先辨虛實。新病多屬實證,因外感風寒或風熱襲肺,或因痰濁壅肺,肺失清肅所致。久病多屬虛證,因精氣內傷,肺腎陰虛,虛火灼金所致。

(2)鼻鼾 鼻鼾是指氣道不利時發出的異常呼吸聲。正常人在熟睡時亦可見鼾聲。若鼾聲不絕,昏睡不醒,多見於高熱神昏或中風入髒之危證。

(3)呻吟、驚呼呻吟是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呻吟不止是身痛不適。由於出乎意料的刺激而突然發出喊叫聲,稱驚呼。驟發劇痛或驚恐常令人發出驚呼。小兒陣發驚呼,聲尖驚恐,多是肝風內動,擾亂心神之驚風證。

2。語言異常:“言為心聲”,故語言異常多屬心的病變。一般來說,沉默寡言者多屬虛證、寒證;煩躁多言者,多屬實證、熱證。語聲低微,時斷時續者,多屬虛證;語聲高亢有力者多屬實證。

(1)狂言癲語

狂言癲語都是患者神志錯亂、意識思維障礙所出現的語無倫次。

狂言表現為罵詈歌笑無常,胡言亂語,喧擾妄動,煩躁不安等,主要見於狂證,俗稱“武痴”、“發瘋”。病人情緒處於極度興奮狀態,屬陽證、熱證。多因痰火擾心、肝膽鬱火所致。

癲語表現為語無倫次,自言自語或默默不語,哭笑無常,精神恍惚,不欲見人。主要見於癲證,俗稱“文痴”病人精神抑鬱不振,屬陰證。多因痰濁鬱閉或心脾兩虛所致。

(2)獨語與錯語

獨語和錯語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識思維遲鈍時出現的語言異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見,為心之氣血虧虛,心神失養,思維遲鈍所致,多見於虛證患者。

獨語表現為獨自說話,喃喃不休,首尾不續,見人便止。多因心之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或因痰濁內盛,上蒙心竅,神明被擾所致。

錯語表現為語言顛倒錯亂,或言後自知說錯,不能自主,又稱為“語言顛倒”,“語言錯亂”。多因肝鬱氣滯,痰濁內阻,心脾兩虛所致。

(3)譫語與鄭聲

譫語與鄭聲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朧時,出現的語言異常,為病情垂危,失神狀態的表現。譫語多因邪氣太盛,擾動心神所致,而鄭聲多是正氣大傷,心神失養所致。

譫語表現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聲高有力,往往伴有身熱煩躁等,多屬實證、熱證。尤以急性外感熱病多見。

鄭聲表現為神志昏沉,語言重複,低微無力,時斷時續。多因心氣大傷、神無所依而致。屬虛證。

中醫診斷學——聞診(1)

3。呼吸異常與咳嗽

呼吸異常與咳嗽是肺病常見的症狀。肺主呼吸,肺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不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當外邪侵襲或其它臟腑病變影響於肺,就會使肺氣不利而出現呼吸異常和咳嗽。

(1)呼吸異常主要表現為喘、哮、上氣、短氣、氣微、氣粗等現象。

①喘,又稱“氣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端坐呼吸,不能平臥的現象。可見於多種急慢性肺臟疾病。

喘在臨床辨證時,要首先區分虛實。實喘的特點是發病急驟,呼吸困難,聲高息湧氣粗,唯以呼出為快,甚則仰首目突,脈數有力,多因外邪襲肺或痰濁阻肺所致。虛喘的特點是發病緩慢,呼吸短促,似不相接續,但得引一長息為快,活動後喘促更甚,氣怯聲低,形體虛弱,倦怠乏力,脈微弱,多因肺之氣陰兩虛,或腎不納氣所致。

②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嗚如哨為特徵。多反覆發作,不易痊癒。往往在季節轉換、氣候變動突然時復發,哮證要注意區別寒熱。

寒哮:又稱“冷哮”,多在冬春季節,遇冷而作。因陽虛痰飲內停,或寒飲阻肺所致。

熱哮,則常在夏秋季節,氣候燥熱時發作。因陰虛火旺或熱痰阻肺所致。

③上氣是以呼吸氣急,呼多吸少為特點,可兼有氣息短促,面目浮腫,為肺氣不利,氣逆於喉間所致。有虛證和實證之分。實證。以痰飲阻肺或外邪襲肺多見。虛證以陰虛火旺多見。

④短氣是以呼吸短促,不相接續為特點,其症似虛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不無痛楚。多因肺氣不足所致。此外,若胸中停飲也可見短氣,為水飲阻滯胸中氣機,肺氣不利而致。

⑤少氣是以呼吸微弱,語聲低微無力為特點。患者多伴有倦怠懶言,面色不華,於談話時自覺氣不足以言,常深吸一口氣後再繼續說話,為全身陽氣不足之象。

⑥氣粗、氣微是指病人呼吸時鼻中氣息粗糙或微弱,氣息粗糙多屬實證,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濁內盛,氣機不利所致;氣息微弱多屬虛證,為肺腎氣虛所致。

(2)咳嗽是肺病中最常見的症狀,是肺失肅降,肺氣上逆的表現。“咳”是指有聲無痰;“嗽”是指有痰無聲,“咳嗽”為有聲有痰。現在;臨床上並不區分,統稱為“咳嗽”。咳嗽一症,首當鑑別外感內傷。一般說來,外感咳嗽,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必兼表證,多屬實證;內傷咳嗽,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以虛證居多,咳嗽之辨證,要注意咳聲的特點,如咳聲緊悶,多屬寒溼,咳聲清脆多屬燥熱等。如咳嗽晝甚夜輕者,常為熱為燥;夜甚晝輕者,多為肺腎陰虧。若無力作咳,咳聲低微者,多屬肺氣虛。此外,對咳嗽的診斷,還須參考痰的色、量等不同表現和兼見症狀以鑑別寒熱虛實。

臨床上還常見頓咳和犬吠樣咳嗽。

頓咳又稱為“百日咳”,其特點是咳嗽陣作,咳聲連續,是痙攣性發作,咳劇氣逆則涕淚俱出,甚至嘔吐,陣咳後伴有怪叫,其聲如“鷺鷥鳴”。頓咳以五歲以下的小兒多見,多發於冬春季節,其病程較長,不易速愈。多因風邪與伏痰搏結。鬱而化熱,阻遏氣道所致。一般地說,初病多屬實,久病多屬虛,痰多為實,痰少為虛,咳劇有力為實,咳緩聲怯為虛。實證頓咳多因風寒犯肺或痰熱阻肺所致。虛證頓咳多見肺脾氣虛。白喉病則咳聲如犬吠,乾咳陣作,為疫毒內傳,裡熱熾盛而成。

4。嘔吐噯氣與呃逆

嘔吐、噯氣與呃逆均屬胃氣上逆所致,因病邪影響的部位不同,而見嘔吐、噯氣與呃逆等不同表現。

(1)嘔吐:又可分嘔吐、乾嘔。有聲有物稱為嘔;有物無聲稱為吐,如吐酸水、吐苦水等;乾嘔是指欲吐而無物有聲,或僅嘔出少量涎沫。臨床統稱為嘔吐。

由於導致胃氣上逆的原因不同,故嘔吐的聲響形態亦有區別,從而可辨病證的寒、熱、虛、實。如吐勢徐緩,聲音微弱者,多屬虛寒嘔吐;而吐勢較急,聲音響亮者,多為實熱嘔吐。虛證嘔吐多因脾胃陽虛和胃陰不足所致。實證嘔吐多是邪氣犯胃、濁氣上逆所致。多見於食滯胃脘、外邪犯胃、痰飲內阻、肝氣犯胃等證。

(2)噯氣:俗稱“打飽嗝”,是氣從胃中上逆出咽喉時發出的聲音。飽食之後,偶有噯氣不屬病態。噯氣亦當分虛實。虛證噯氣,其聲多低弱無力。多因脾胃虛弱所致。實證噯氣,其聲多高亢有力,噯後腹滿得減。多為食滯胃脘,肝氣犯胃、寒邪客胃而致。

(3)呃逆:俗稱“打咯忒”。是胃氣上逆,從咽部衝出,發出的一種不由自主的衝擊聲,為胃氣上迸,橫膈拘攣所致。呃逆臨床需分虛、實、寒、熱。一般呃聲高亢,音響有力的多屬實、屬熱;呃聲低沉,氣弱無力的多屬虛、屬寒。實證往往發病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虛證多因脾腎陽衰或胃陰不足所致。正常人在剛進食後,或遇風寒,或進食過快均可見呃逆,往往是暫時的,大多能自愈。

5。嘆息:又稱“太息”是指病人自覺胸中憋悶而長噓氣,噓後胸中略舒的一種表現。是因氣機不暢所致。以肝鬱和氣虛多見。

關注我,一起關注身心健康!

中醫診斷學——聞診(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