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武器誕生?中國啓動一項工程,將造福人類,西方卻充滿擔憂!

近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開始在高原之上測試世界最大氣象控制工程,此舉將能有效提高青藏高原的降水量。

據介紹,氣象控制工程主要是燃燒固體燃料和生產碘化銀,在天空中形成晶狀碘化銀的雲,用以補充降雨和降雪的來源,預計該項措施將可為高原地區每年新增100億立方米的降水量,極大的補充黃河等河流的水量。

氣象武器誕生?中國啟動一項工程,將造福人類,西方卻充滿擔憂!

對於中國的氣象控制工程,西方對未來充滿一片擔憂之聲;甚至有些外媒直接就表示“不排除其中運用的技術未來成為氣象武器的基礎”!

氣象武器,根據常用的定義是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山洪、熱高溫、雷電、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對戰場環境進行預期改造,實現軍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總稱,破壞力甚至比核武器更大!

氣象武器誕生?中國啟動一項工程,將造福人類,西方卻充滿擔憂!

氣象武器理論在二戰就有提出並開始獲得初步使用,如美軍在西西里島作戰時,就曾使用特殊炮彈驅散濃霧,保證行軍的安全性;英國空軍為了保證戰機在雨霧天安全起降,曾大量使用驅散雨霧的炮彈。

之後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展開具備競賽,氣象武器就是重點發展項目。美國就曾在距地面17千米的高空試驗引爆一顆甲烷炮彈,使得炮彈波及的範圍內氣溫驟然變得異常寒冷,將人凍成冰棍。

氣象武器誕生?中國啟動一項工程,將造福人類,西方卻充滿擔憂!

蘇聯則更是腦洞大開,直接提出在美國西海岸引爆一顆當量達10億噸的核彈,從而誘發海地地震和超級海嘯席捲美國西海岸,此項計劃被稱為“水星”!

如今雖然冷戰已經過去,但各國對於氣象武器的研發卻一刻未停,美國就是其中的領頭羊。如美軍的報告《天氣-戰鬥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中,就明確表示氣象武器將成為重點發展的武器之一,2025年將使其擁有200平方公里中等範圍的實戰能力。

氣象武器誕生?中國啟動一項工程,將造福人類,西方卻充滿擔憂!

所以,綜上西方媒體所言不過是在“賊喊捉賊”,因為在這方面他們研究的力度和時間都要更大。更何況,用於農業、科技、工業的人工影響天氣國際定義為“造福人類”;如果是用於軍事目的、消滅對手的人工影響天氣才會被稱為氣象武器。

很顯然,高原之上的氣象控制工程是為了造福人類。有俄專家更是直言中國的雨水工程不會成為製造氣象武器的基礎,因為全球各國都有使用類似的手段進行降雨和驅雲,這種技術並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