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陳天華原名顯宿,字星臺,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縣知方團(今榮華鄉慄樹鳳陽坪)人。

1903年春,陳天華以官費生被送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師範科。

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書,這兩部書以強烈的愛國精神和革命勇氣,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號召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起來,實行排滿,“殺那洋鬼子”,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

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從海邊的淺處一步步走向海的深處)自殺,抗議日本文部省頒佈的《取締清國留日 學生規則》。陳天華用蹈海這樣一種死亡方式來抗議日本,喚醒同胞。他揮筆寫下《絕命書》。12月8日晨,陳天華蹈海自殺,年僅31歲。

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陳天華自殺後,留下《絕命書》萬餘言,鼓勵人們“去絕非行,共講愛國”,有《陳天華集》。1906年7月11日,長沙學生與各界數萬人,為陳天華舉行公葬。

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陳天華的死,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1906年的春天,當陳天華的靈柩運回上海後,中國公學為他和另一位投黃浦江自盡的同盟會員姚宏業舉行了一次公葬的會議,到會千餘人,會上宣讀了姚宏業的遺書和陳天華的絕命辭,大家痛哭流涕,會議決定將陳姚靈柩一起送回家鄉湖南,舉行公葬。

他時年30歲,蹈海殉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深受陳天華事蹟震動的留日學生,不光一個秋瑾,當時有一個沉默,之後棄醫從文的,是魯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