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當年爲什麼不像美國一樣買塊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解決土地問題?

那些心酸的日子


以色列一個從開始就是註定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的國家,根本就沒有權利或者能力選擇在哪裡建國!中東是猶太人建國唯一的希望所在!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在中東呢?一個比較可信的理由是猶太人的發源地在這裡,而猶太人與其它人種的區別是他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族群,以色列甚至一直堅持但凡信仰猶太教的人都是以色列國民,當然有些猶太人可以持雙重國籍又或者乾脆放棄以色列國籍!不過這個理由有點牽強,正如當年的十字軍東征是恢復基督教對聖城的統治一樣,骨子裡還是為了貪婪的私慾,沒有以這個藉口將中東的國家搶掠燒殺更合理和堂而皇之了!猶太人在中東建國,也有類似的用意!

歐洲進入近現代以來,工業革命的發現促使歐洲各大國格局逐漸形成如今的態勢,但歐洲殖民化有先有後,工業化同樣有先有後,因此歐洲內部以爭奪殖民地和歐洲事務主導權的戰爭頻繁上演,然而戰爭嚴重的消耗了各國的國力,而散居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因為善於從商,逐步的整個猶太族群走上了歐洲的上層社會,大量的商人、醫生、教師等職位成為猶太人主要從事行業!



但猶太人對於所在國的忠誠度不是很高,他們不太熱衷參與列強之間的戰爭,總是各種理由逃避介入任何一方,逐漸的猶太人就成了歐洲普遍認為是投機倒把的小人,因此歐洲反猶太人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希特勒不是歐洲唯一的反猶太人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歐洲慘絕人寰的滅絕猶太人豈止是希特勒一人的問題?

最早支持猶太人復國主義的是英國人,當然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以色列現在的地區,正是二戰後英國人控制的殖民地,將猶太人集中到一個伊斯蘭教保衛的地區,無疑可以緩和西方世界的國內衝突!而隨後爆發的中東戰爭迫使美國最終走向前臺,以色列棋子意義更加明顯!



至於為什麼富裕的猶太銀行家不出錢如同美國從法國購買殖民地一樣重新尋找地區建立國家呢?然那個時候已經已經沒有單純的銀行家了,資本主義已經發現到了國家資本主義,即使銀行所有者是猶太人,也不代表他可以動用銀行資金替別的國家購買土地,這種解決方式一般會上升到國與國之間的債務問題,例如類似曼哈頓計劃一樣,也可以解決購買土地的資本!

當然二戰後是全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前夜,各地都有了主張獨立的民族力量崛起,這個階段也不會有那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會將國土出賣給猶太人,讓其建國!


嘟嘟超


有錢就能買地建國,那咱們一定不能落於人後。

事實上,美國能買到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與其本身實力有一定關係。

1803年,美國向法國以1500萬美元買得2,144,476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當時美國的國土面積增加了一倍,這片土地是今天美國的國土面積的22%,15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4000多億美元的購買力,非常划算的買賣。

法國之所以賣出這片土地是有三個原因。

第一:路易斯安那是1800年剛從西班牙手中搶過來的。

第二:法國想要在大西洋扶持一個強國用以制衡英國。

第三:美國人做了最壞的準備。如果法國不答應,他們就同英國聯盟孤立法國。

出於以上的考慮,法國就把這片土地賣給了美國,用一片收益不大的土地換取一個大西洋的盟友。

俄國出售阿拉斯加也有類似的考慮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能給俄國帶來的利益本來就少。擁有阿拉斯加使得俄國和美國地緣衝突的風險增加。所以,阿拉斯加對當時的俄國而言是一項負資產,他們或許並沒有預見到日後阿拉斯加會是一個資源寶庫。

於是雙方都很高興地將150萬平方千米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成交。

所以,以色列就算想買地,當今世界上也沒有地可以賣了,他們也沒有威脅別人的實力。


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奇縝君


猶太人曾經在南美、非洲,甚至中國的東北,都考慮過建國,但又因各種原因放棄。最後,猶太人選中的,是古以色列的舊地——西亞裂谷的迦南地區。從感情角度來說,這是尋根問祖,但從現實角度而言,迦南,不是猶太復國的好地方。第一,迦南氣候環境惡劣,高溫缺水,土地的荒漠化程度高,可開發程度嚴重受限;第二迦南板塊體量不大,戰略拓展的空間嚴重不足。第三,位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腹心地帶,放眼四望,四周幾乎全是伊斯蘭國家,甚至迦南本身,又是各方要道,完全就是在挑釁全伊斯蘭勢力。

以色列這樣做,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首先猶太復國運動興盛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世界處於民族時代,全球被歐美列強瓜分殆盡。跟列強正面爭奪土地,當然不可能,所以列強本土及其穩固的殖民地首先被排除。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半獨立的國家,和他們搶土地同樣會危害到各帝國的利益,這裡當然也行不通。最後只有中國,印度這些地方,但是卻是列強的爭奪點,在這裡建國未來肯定不可能安心發展了,也行不通。這樣排除了一看,亞非拉地區中還有邊緣地區可以給猶太人。但是南美被美國人視為自家後院,雖然支持猶太人,但是猶太人建國勢必會帶來地方動盪,到時候得不償失。至於非洲。那裡雖已全成為殖民地,不過列強在那裡的控制不足,用利益交換,是可以得到一塊土地的,但是復國後的國家前途就堪憂了。因為非洲開發程度太低,且遠離發達地區,意味著猶太人如果在此復國,就是真正的從頭再來,慢慢從石器時代到工業時代。而猶太人只是個小民族,復國後只能和別的民族形成一個工業圈,自己建一個,除非所有人都是三頭六臂!最後是中國的東北。但是東北當時是日本,俄羅斯,以及日後強大的中國的爭奪地,一個百萬人的小民族,滅亡幾十次都足夠了。所以選來選取,猶太人只能選擇在迦南復國,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故土情結,呼喚所有的猶太人建設國家,可以快速發展國家。其次,迦南可以通過地中海和歐洲鏈接,融入歐洲的工業體系。最後,雖然阿拉伯世界強敵眾多,但是有美國和歐洲的支持,以及阿拉伯內部的矛盾,猶太人是可以在這裡長期生存的。


電競嗶嗶蛋


猶太人早年的確計劃在亞非拉尋找一些合適的地方建國,甚至日本都曾經計劃拉攏猶太人來我國東北建國,後來因與元首結盟而擱淺了。當時猶太人內部也是好幾種建國計劃,回到故地 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也是其中一種比較大的呼聲。不過當時看起來也是遙不可及。但是,這個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有大國為你政治背書,尤其怕頭號強國的政治背書。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意見,陰錯陽差居然得到了英法尤其是英國的支持。

當年一戰結束後,英法瓜分了奧斯曼在中東新月地帶的領土,法國不多說了不是重點,英國則是老套路把與阿拉伯人無論宗教還是文化完全對立的猶太人安置在了巴勒斯坦,就如同一根楔子釘在了中東。這是英國人的一貫套路,在自己的殖民地人為的製造矛盾衝突,以方便自己以小博大的控制殖民地。當時中東對英國太重要了,一方面是石油產地(當時石油主要集中在新月地帶,沙特尚未發現石油,結果便宜了美國),另一方面則是蘇伊士運河,猶太人可以擔當英國人監視和抵擋阿拉伯人的橋頭堡。所以,英國人在一戰後大力扶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勢力,大量的猶太人定居點如雨後春筍在巴勒斯坦的荒漠地區建立起來。而希特勒執掌德國後,其排猶運動又促使大量的猶太人背井離鄉來到巴勒斯坦。到二戰結束時,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勢力已經和阿拉伯人相去不遠,猶太人建國的物質基礎已經紮實。而二戰中德國人對猶太人犯下的屠殺600萬人的罪行,一方面讓全世界的猶太人統一了思想,堅定了建國的信念;另一方面也會猶太人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同情,這就為猶太人建國提供了思想基礎和輿論基礎。最後,要命的是二戰後的兩個超級大國美蘇都想插手中東,那麼支持猶太人建國顯然是最佳的契機,於是美蘇也加入了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政治背書,結果猶太人獲得了美蘇英法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四個大國的支持(中國當時還很弱手很短撐死只能道義支持更何況還在內戰無暇顧及),這能量根本就不是阿拉伯人所能抵擋得了的。所以我們就看到,聯合國不但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而且還明顯偏向猶太人劃了更多的土地給他們,更要命的是第一次中東戰爭蘇美英法一起變著法的給猶太人輸血,一旦猶太人處於下風就立刻調停逼迫阿拉伯聯軍停止進攻。這場戰爭就這樣打打停停的打了十個月,如果再加上戰前就開始的衝突則是打了十六個月(後來的四次戰爭每次時間都很短几十天就結束了,最短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才打了六天),一直打到阿拉伯戰敗退軍才結束。就這樣,一個本來毫無希望的以色列建國夢想,就這樣在列強的鼎力支持下,居然實現了。所有人都很開心,除了阿拉伯人。

後來的事就不多說了吧,美蘇聯手逐步把英法排擠出了中東,阿拉伯投靠蘇聯,以色列則獲得了美國的全力支持成為了美國“第五十一個州”,雙發又幹了幾架,阿拉伯幾乎全敗。直到現在,世界能源中心中東依然無法和平,這都是拜列強尤其是英美所賜。尤其是最近特朗普又宣佈承認耶律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更是把中東火藥桶點爆。奧巴馬支持isis恐怖分子把敘利亞打了個稀巴爛,數以百萬計的人背井離鄉,無數人死於非命,然後這個黑驢還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哈哈哈!真不害臊!


醉是窗外細雨寒


以色列不是不想買地,而是無處買地,國際環境不允許,沒有國家願意賣地給以色列!!!

縱觀猶太人歷史,自從千年前羅馬人攻佔耶路撒冷之後,猶太人只能在世界各地流浪。直到二戰時猶太人被迫害屠殺後,才在美國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才有了今天的以色列!


但以色列建國後並不太平,與周圍阿拉伯世界國家格格不入,前後大戰了N次,領土也有所擴大。但仇恨也是愈來愈大。只是由於阿拉伯國家不爭氣,無可奈何以色列罷了!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沒賣地給以色列呢!!!

縱觀美國擴張史,美國能買到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上帝都站在美國人身邊。



美國花了1500萬美元買得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土地,奠定了美國大國的基礎。法國當時與英國爭奪世界殖民霸權,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原則(美國剛獨立幾十年),便扶持美國製衡英國。並且當時這片土地並不像今天那樣值錢,美國才撿了一個大便宜。

俄國750萬美元出售阿拉斯加也有類似的原因,當時俄國在歐洲慘敗,財政困難,為了遠東安全和拉攏美國,才會出售阿拉斯加。當然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誰也沒有料到阿拉斯加後來會有這麼大的價值(光石油儲量就達3萬億美元),當時美國對與購買阿拉斯加內部也是紛爭不已呢!!

所以說,美國購買領土擴張的例子是令人羨慕而又無法複製的。當今社會已沒有那個條件了。以色列更是不具備購買領土擴張的條件!!!


夢落雜談


美國當時買下路易斯安那是有自身的原因,還有外部原因綜合起來的結果,並不是單純的因為錢的問題。



當年美國買下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都是其他問題的, 美國買下路易斯安那時,拿破崙當時需要資金重整旗鼓,而且如果當時的美國和英國結盟,進攻路易斯安那的話,根本就抵擋不住,而且還很有可能落入宿敵英國人之手,這樣算下來,還不如賣給美國,既不會落入英國人之手,還能得到一筆資金。最終美國以1500萬美元買下了這塊地。

然而美國想買下當時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羅里達時,被西班牙拒絕,不過美國大肆移民佛羅里達,最終美國人已經佔據了90%的人口,這樣一來,西班牙也知道了,根本就不可能統治佛羅里達了,於是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

如初一折的手段繼續用在了墨西哥北加州地帶。結果當時墨西哥政府不同意,結果暴發戰爭。墨西哥慘敗,然後又是低價賣給了美國。



最後說說阿拉斯加完全是因為當時的俄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後,怕英國人搶走阿拉斯加,於是賣給了美國,這樣一來,也可以緩解政府的財務危機。



而以色列根本就不具有這種情況。周圍都是死敵,誰也不會賣給他土地。再者由於軍事力量不是很強。根本就對周圍國家產生不了威脅,甚至說周圍國家一心想要滅掉以色列。怎麼會把土地賣給以色列


我是越關


沒有獨立的軍隊,強大的軍工體系,豐沛的人力資源,猶太人就是買了法國人的路易斯安那也守不下來啊。

猶太人能夠最終復國,依靠的是國際大局勢下的政治優勢,二戰後歐洲對猶太人出現了整體愧疚心理,蘇聯暗中支持,美國進行推動,都是分不開的。

從小環境來說,猶太人自19世紀末期就開始向中東地區大量移民,不斷收買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管理層,購買土地產業,積累力量。

剛剛建國,以色列就遭到周邊各阿拉伯國家圍攻,蘇聯暗中透過捷克等國向以色列提供坦克飛機等軍火甚至派遣人員訓練。而以色列國內蘇聯猶太人數量極多,猶太人本身有很多人信奉社會主義,建集體農莊搞社會主義實踐,甚至激烈爭論國家該走什麼道路,最終在美國猶太人力量的影響下決定靠近美國。

所以40年代末期的以色列具備太多優勢,歐蘇美都明裡暗裡同情甚至支持猶太人,才能順利復國並生存下來。


四川達州


怎麼沒有購買?以色列剛建國時的土地就是買來的,猶太人2000年前離開以色列後,以色列本土基本上就沒有猶太人了,以色列復國運動後,猶太人最希望建國的地方就是自己祖先居住過的地方,以色列,猶太人在以色列分散購買土地,然後聯合成公社,最後組成國家,聯合國最初的巴以分治方案中屬於以色列的土地基本是買的,不過以後擴張的領土就屬於軍事佔領了,


萬事皆空70


美國人可以買下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都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可以說,即使當時法國和俄國沒有把這兩塊地方賣給美國,美國人也照樣能夠搶過來,遲早是美國人的口中之食,法國人和俄國人只不過是比較識趣兒,把土地賣給了美國人得了一筆錢也沒有跟美國人動刀兵。而且法國和俄國都有想拉攏美國製衡英國的意思,因為在當時的美洲,只有美國有實力跟英國對抗。

美國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盟友,拿破崙就部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通過路易斯安那換得了美國人對法國的支持,導致歐洲正在大戰的時候,美國對英國宣戰牽制了英國部分力量,對法國的戰略還是有幫助的。俄羅斯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但是至少也沒有跟美國人交惡,對俄羅斯的全球利益還是有好處的。

而以色列在那個時候完全不具備這樣的情況,首先已經無地可買了,沒有什麼國家會把土地賣給他們,而且以當時以色列的實力也沒有能力保住那些土地。


帝國曆史觀察者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是在其他地方,絕不會建立一個自信強大的以色列,不過是歐美圈養的小白羊而已。數千年的顛沛流離,培養了猶太人的憂患意識,也使其明白了軍隊才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資本!而且不奪回故地,猶太人永遠找不回“神選之民”的驕傲,在世界任一角落也只能低頭做人,所以那怕撞個頭破血流也要上!而且將整個阿拉伯世界當作磨刀石,才是以色列不斷強大的推動力!祖宗之地,祖宗之民,不可棄!諸君互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