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許公紀念碑

哈爾濱許公紀念碑,原址位於今南崗區一曼街與景陽街交匯處西側一帶。1922年,由中東鐵路公司撥款3萬盧布修建許公紀念碑,並同時開闢了許公紀念碑公園,1923年6月12日,許公紀念碑落成。“文革”期間,許公紀念碑、許公紀念碑公園均遭破壞,蕩然無存。1986年,在原址附近建設一曼公園。

哈爾濱許公紀念碑

哈爾濱許公紀念碑

(哈爾濱許公紀念碑舊影)

許景澄(1845~1900年),世稱許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於浙江嘉興,同治年間進士。1880年開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法、德、奧、荷4國公使。1890年改任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許景澄曾寫《外國師船表》,疏清朝廷,建議加強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佔我國新疆帕米爾地區,他曾作為中方談判代表。

哈爾濱許公紀念碑

(許景澄)

1897年,許景澄出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左侍郎,併兼任中東鐵路公司督辦。中東鐵路由沙俄興建,公司設在哈爾濱。許景澄往來於彼得堡、哈爾濱之間,為簽訂協議奔波。1898年8月28日,許景澄參加了中東鐵路開工典禮。

1900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當時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力量,並派出官兵同時攻打外國使館,對外宣戰。許景澄極力反對。他上書慈禧太后說:“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慈禧太后大為震怒,許景澄被慈禧定為“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的罪名,於同年7月28日在北京處死,時年5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