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紅門「早市」8月15日關停

北京大紅門“早市”8月15日關停

北京大紅門“早市”8月15日關停

擁有數十個批發市場的大紅門曾是北京服裝批發市場的地標性商圈,如今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提速,陸續有市場推進關停進度。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大紅門“早市”即大紅門服裝城三期門口貼出公告,市場將於8月15日下午1點正式關停。與此同時,周邊各個批發市場疏解也在提速。而天津西青、武清,河北的白溝、石家莊、滄州等承接地則開始招商。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認為,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特點,疏解各種批發市場不是單一疏解而將是結構性的調整。據瞭解,豐臺區正在編制《南中軸地區概念性規劃研究及永外地區-大紅門地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詳細規劃設計方案》。

關停前甩貨

記者走訪時看到,在大紅門“早市”每層都貼有關停公告。公告顯示,為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大紅門服裝商貿城“三期”將於8月15日下午1點正式關停,商戶攜帶相關憑證辦理解約手續。

記者在大紅門服裝商貿城現場看到,因為臨近關停日,市場內大多數商戶都貼出了“清倉甩賣”的標誌,招徠顧客,一件衣服5元10元不等,引得不少消費者聞訊前來掃貨。每個樓層的過道擠滿了消費者,幾乎每個攤位都有多位消費者在選購。據瞭解,這些消費者大多是周圍居民和商販,也有從較遠地方聞訊而來的顧客。

促銷難甩貨,解不了燃眉之急。一位商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7月31日要搬走,現在大家都在甩貨,以往在這個‘早市’的日收入最高時接近萬元”。據瞭解,在得知關停消息以來,商戶都在逐漸減少進貨量,讓店鋪適應即將離場。此外,記者看到,市場地下一層毛織品和六層童裝已提前關閉。

大紅門周邊這些市場多屬於農村集體產業,是鄉村重要收入來源,大紅門“早市”起初有8000餘個攤位,對於服裝城的疏解存在一定難度,南苑鄉鄉長楊雲表示,“村裡對這項工作非常支持,並自籌資金將租金退還商戶,鄉里也想方設法解決商戶的困難”。

加速疏解

大紅門“早市”及周邊市場相繼關停,商圈疏解加速。目前很多商戶正積極尋找新的商鋪。天津西青、武清,河北的白溝、石家莊、滄州等承接地也都開始招商。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得知關停消息後就已去石家莊樂城國際貿易城考察了,目前自己的商鋪正在甩賣騰退中。還有的商戶表示:“有很多商戶已經與其他承接地簽約,我打算先辦理完解約手續拿到退款。”

另外,記者走訪大紅門周邊市場發現,方仕國際輕紡城已被藍色圍擋圈起,空曠的停車場後面,整棟樓空無一人。據該市場保安人員介紹,“已經關停了半個多月,當地儘量滿足商戶需要,讓商戶減少損失”。同時,大紅門瑞錦絲綢文化展示中心、木樨園才華家紡布藝市場也已關停,正天興市場、鑫海展示中心還在拆除進程中。

公開資料顯示,大紅門“早市”建成於2005年初,一直從事批發業態,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市場從早7點到中午12點客流量都很大。附近同時存在交通堵塞、垃圾亂堆等問題。此前2017年,大紅門“早市”曾擬定為升級改造,改造後攤位為4426個,但由於早市依然存在非首都功能業態,經區、鄉反覆研究決定須儘快關停。

記者從豐臺區政府官網上查詢到的數字顯示,截至目前,大紅門“早市”轉租攤位累計簽約2157戶,已完成99.6%;自營攤位累計簽約1010戶,已完成44.7%。

規劃升級

據瞭解,大紅門曾經是具有標誌性的服裝地標,共有45家批發市場,許多商戶自發在此擺攤售賣。大紅門服裝城是南苑鄉果園村自建、自持、自營的集體產業項目,當初是為了整頓馬路市場等不合法業態,為商戶提供場所。

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疏解非首都功能業態是根據產業升級和城市發展規劃兩個因素決定的,疏解後的區域今後的發展不能單純從商業層面看待,需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考慮,需要結合整個城市的脈絡,像南部擬建設溼地公園的規劃其實是整個北京延展的脈絡體系,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不同的業態加入,同時也解決了過去“攤大餅”的發展。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顯示,豐臺區將建設首都商務新區,按照把南中軸建設成為生態軸、文化軸和發展軸的要求,目前正在編制《南中軸地區概念性規劃研究及永外地區-大紅門地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詳細規劃設計方案》。(來源: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郭繽璐/文 李烝/製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