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河網縱橫,福建福州1986年


中洲島是福建省福州市的母親河——閩江上的一個島嶼,是閩江在福州市區內的一個沙洲,位於臺江區和倉山區的交界處,由解放大橋連接兩岸。洲上原有許多歷史建築,但均已拆除。中洲島被譽為“南臺明珠”,是福州十大景觀之一。

六一路閩江大橋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區,跨越閩江,連接臺江倉山兩區,從1970年建成至1993年的23年間,閩江大橋一直是市區惟一能通行重載的跨閩江橋樑,為福州市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為創建於1860年的福州聖教醫院與創建於1877年的福州馬高愛醫院合併而成。設有血液病學、泌尿外科、神經內科、整形外科、介入科、超聲醫學科、影像等。

福州市五一廣場位於福州市最中心的于山南麓,佔地7萬平方米。她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英雄廣場,更是福州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廣場。五一廣場的前身是一片沼澤地,湖塘比鄰,蓮藕為多。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石鼓名山坊新建於1972年,各路遊人彙集於此,即可進入山門,但有一事奇怪,無論是步行,乘車還是坐纜車,即使進了山門,沿途都看不到規模宏大的湧泉寺蹤影。原來,這是湧泉寺獨特的建築構思。整個寺院依山度勢,建在白雲峰的頜處。堪輿行家稱為“燕窩穴”。全寺藏而不露, 素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之稱。

唐建中四年,帝敕賜“華嚴”之匾額,稱為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908年,閩王王審知修建新寺“國師館”。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宋朝時,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1407年改稱湧泉寺。1699年,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報恩定光多寶塔,別名白塔,位於福州市鼓樓區南門萬歲寺後。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塔高7層,塔身8面,內以磚砌,外用木構,頂有相輪塔剎,塔壁及門面繪有金佛像。1962年維修時,又在塔的周圍出土青石浮雕塔座15方,在原位豎立,以保存文物並供觀賞。

羅星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南部的閩江之濱,是國際公認的航標、閩江門戶標誌,有“中國塔”之譽。塔下是羅星塔公園,公園旁有國際海員俱樂部。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在眼底。【福建福州,1986年。攝影:ni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