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近年来,

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

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速

基本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

陕西旅游又在追求更高的目标,

正在全力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

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

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为了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实现以枢纽经济打通旅游发展动脉,以门户经济打造旅游开放高地,以流动经济助力优质旅游发展,全面打造国际旅游枢纽,助推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进一步彰显旅游业在“三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作为,7月18、19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上海市旅游局等联合举办全域旅游全媒体联席会、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陕西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全球建言三大活动,持续扩大陕西旅游的影响力,为陕西国际旅游枢纽和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入境旅游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陕西入境旅游这四十年。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国门大开。陕西的国际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势头,一时成了供方的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陕西的旅游接待主要集中由一家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承担,接待对象和客源以外宾为主。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成立以来,主要承担总社分配的接待任务。急剧增长的客源使得国际入境游应接不暇,原有的经营接待单位、接待能力和旅游基础设施都跟不上这一形势变化。“进不来,住不下,出不去”成了这一日时期国际入境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0年

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在原两大社的(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陕西省中国旅行社)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青年旅行社陕西分社(陕西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原“两大店”(西安人民大厦、中共陕西省委第二招待所陕西宾馆)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批供海外游客入住的星级宾馆,如西安宾馆、钟楼饭店、朱雀饭店、金花饭店等。

1984年

为解决民航运力不足的问题,陕西省旅游局成立了陕西省旅游运输协调小组,利用空军飞机运送外国旅游者。

从1978~1988年的11年间,全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65万人。

1985年3月

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陕西经济的突破口,使旅游业成为陕西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第一次明确了旅游业在发展陕西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1978~1988年的11年间,陕西国际人境游接待量年均增39.5%。全省游业创达7.43亿元外汇人民币(按当时比率折合2.42亿美元)。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旅游者停留天数短,参现景点主要集中在东线(临潼兵马佣博物馆、华清池等景点)和西安一地。

1989年

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加之西方多数国家的制裁,陕西的国际入境游急速滑坡,出现了1978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率。

1990年

陕西的国际旅游进入了恢复时期。

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1990年到2000年这11年间,接待数量呈不规则变化。全国国际入境旅游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的省、直市、自治区,1993年有10家,陕西位居第七;1994年有11家,陕西位居第十:1995年有13家,院西位居第十。这表明陕西省已成为全国旅游接待大省的地位,省会西安也是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

1991~1995年

陕西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209.7万人次,比1986~1990年累计增长51.3%,年平均均增长11.3%;游外汇收人4.71亿美元,比1986~1990年增长1.19倍,年平均增长27.2%。接特国内游者8600万人次,接待收入共约142亿元。

陕西入境旅游四十年回眸(上)——写在“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全球发布会”之前

旅游业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已经确定,对振兴陕西经济,促进对外开放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接特能力,西北航空公司发展壮大,有大、中型客机30余架。长安航空公司组建后积极开展客运业务,运力进一步提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开通了西安至香港和日本名古屋等境外航线,以及60多条国内航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