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位音樂市場

不久前騰訊音樂的最大競爭對手,全球最大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於美國時間4月3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當天,Spotify股價收報149.01美元,漲幅高達12.89%,市值達265億美元。

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字音樂市場

消息人士稱,騰訊音樂有可能將於2018年下半年進行IPO,本次IPO有可能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易,騰訊音樂將會通過本次IPO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消息人士還透露,騰訊音樂的上市地點將會是在美國,但是目前騰訊音樂還沒有對上市地點做出最終決定。騰訊音樂計劃上市,標誌著IPO市場正在重新找回活力。 大標識Created with Sketch.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網易雲音樂的粉絲們就不服了,因為從網上的聲勢來看,網易雲音樂的話題性和格調一直都要高於騰訊,為什麼卻是騰訊音樂能做到這麼大?答案其實很簡單——版權。

騰訊的音樂大戰略在去年初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已經走上前臺了。去年1月,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整合成立新音樂集團,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整合到了一門之下。

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字音樂市場

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音樂平臺排行榜,排在TOP5的分別是,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百度音樂排在了第七。因此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的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字音樂市場,而在版權方面更是處於統治地位。

而騰訊拿下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能夠攤薄版本支出的成本,騰訊音樂整體的月活躍用戶人數超過七億,這樣算起來,高昂的版權費用也不是那麼無法接受了。

2017年末,騰訊音樂又與流媒體音樂巨頭Spotify進行了一比交易,Spotify以股票交換的交易形式收購騰訊音樂9%的股份,這下就真的是強強聯合綁在一起了。

可以發現,騰訊音樂在對待版權方面的態度與以往的幾家音樂公司完全不同。以蝦米和網易云為例,這兩者在版權上一直遵循保守戰略,網易雲之前幾乎就是靠著版權轉授在運營。但是騰訊卻採用的是相當激進的手段,就是買買買。 大標識Created with Sketch.

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字音樂市場

自中國音樂集團與QQ音樂合併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於2016年下半年開始實現全面盈利,2017年淨利潤超過16億元,2018年預計淨利潤還會翻番。這與當下眾多音樂流媒體平臺的虧損狀況形成反差。即使是Spotify,目前依舊處於虧損狀態,近期還面臨超過16億美元的侵權訴訟。

於慈珂表示,音樂是網絡傳播的一項主要內容,用戶的數量很龐大,影響也很大。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達成合作,應該說對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在網絡上更好、更便利的欣賞音樂是好事。這也有利於網絡音樂作品全面的授權和廣泛的傳播。同時,對維護網絡音樂版權的良好秩序,建立網絡音樂版權良好生態也有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