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迷茫,毀掉的是餘生

這時候迷茫,毀掉的是餘生

表姐的小孩比我小三歲,當他和我說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感到很迷茫的時候,我聽了真想一巴掌拍死他。

堂堂一個大學生,畢業出來都兩年了,竟然和我說迷茫,感情這20年的書都白讀了。

直到後來有一個朋友跟我發牢騷說他28歲,年收入26萬,依然感到很迷茫的時候,我才覺得,這麼一對比,兩人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年收入26萬,和那些還苦苦在城市打拼年薪才十來萬的人相對來說,簡直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可是依然讓人感到迷茫。

是賺的錢不夠多嗎?還是生活節奏太快?

都不是。

再多的錢,如果自己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除了得過且過,生活還有什麼意義,這才是產生迷茫的原因。

看過《無問西東》的人都知道,吳嶺瀾是當時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一次考試結果出來後,他的實科屬於不列(應該是不及格),文科全部滿分。

當時,最好的學生都會選擇讀實科,他覺得他也應該跟著選擇讀實科。

所以,哪怕他文科成績再好,他也沒有轉去文科。

直接後來,梅貽琦老師找他談話和聽到泰戈爾的演講才讓他頓悟。

因為是大家都覺得好的,是對的,所以自己就要跟著選擇,不然,就是異類。

人云亦云,照著別人的路走,雖然那是眾望所歸,但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為什麼電影裡會說到要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呢?

因為那個聲音,就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就是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地就是自己目標所在。

就像你今天要出去旅行,你是要準備走路呢還是要開車呢?你是要準備帶冬天的秋褲呢還是夏天的短袖?

這個問題取決於你要去哪裡。

只有當你知道自己要到哪裡的時候,你才能決定要選擇什麼出行交通工具。

同樣,只有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中,法罕從小理想是做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但是父親卻只想讓他做工程師,父親認為做一名工程師才是正確的選擇。

一開始,法罕雖然心裡不想做工程師,可是不得不得去學習工程師的課程。

因為這是父親所期望的。

他五年前寫了一封信給自己最喜歡的攝影師安德烈,但是一直沒有寄出去。

後來,蘭徹幫他把信寄了出去。

畢業之後,法罕受到安德烈攝影師邀請去巴西熱帶雨林工作。

在朋友的鼓勵與支持下和父親攤牌,工程師的工作只會讓自己生活處於沮樂,讓自己不快樂,同時也會讓自己抱怨父親。

而做攝影師是自己的夢想,即便錢賺得少,可是自己會很快樂。

最後,父親終於同意法罕按自己內心所想,去做自己想做的攝影師。

傾聽內心想法並不難 ,難就難在如何做出選擇。

明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或者所選擇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還不願意放棄。

一邊糾結,一邊徘徊,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進入死循環,無休止地迷茫中。

即使年薪再高,可是心中不快活,不肯直視問題所在,說好聽一點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說難聽點,就是行屍走肉。

沒有靈魂的軀殼,始終只是一具沒有人氣的屍體。

人生無幾,活著的意義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的。

請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達到什麼樣的高度,獲得什麼樣的成就,這些就是人生的征途。

明白了這些,就會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你就會積累能力,抗擊生活中的困難,作出明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