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旅行」零距離賞荷 小學生將爲碗蓮繪製3個月生長筆記

科學“走出”象牙塔,融入自然與生活中,才是孩子們最好的課堂。7月2日,江漢區長港路小學五年級學生們來到後襄河公園,開展綠色生態研學旅行活動,觀察夏日水生植物,並播下蓮種,繪製碗蓮生長自然筆記。

沿湖“旅行”零距離賞荷 小學生將為碗蓮繪製3個月生長筆記

“荷花原來和玫瑰一樣,莖上長著小刺!”課前,後襄河公園自然導師吳琛嵐為學生們專門準備了剛從荷塘裡採摘下的荷花、荷葉,第一次與荷親密接觸的學生們感到格外新奇。接著,吳老師帶著大家開始沿湖“旅行”。一路上,除了看到唐菖蒲、荇菜、睡蓮等水生植物外,孩子們還偶遇到了黑水雞、夜鷺等水鳥。

“為什麼睡蓮能夠平展地鋪在水面上?”“荷葉是什麼特別材料做的,竟然不沾水?”學生們提出疑問,運用現有知識試圖去解答科學問題。吳琛嵐解釋,荷葉不沾水的秘密來源於葉子上摸起來毛糙的凸起,它們是納米級和微米級的超微結構。“這種自然現象給了科學家啟發,運用這一原理髮明瞭雨傘”。

實地觀察了荷花的形態之後,學生們接著學習如何種一盆碗蓮。後襄河公園工作人員提供了碗蓮種及培育相關工具,吳琛嵐則從碗蓮的泡水生根、土壤培育、後期施肥等方面向孩子們傳授了“養蓮秘籍”。

孩子們回家之後將開始為期3個月的養蓮歷程,並自願為碗蓮的生長階段繪製自然筆記。吳琛嵐表示,自然筆記不是生態研學課的考評內容,而是方便孩子記錄觀察過程和發現的一種方式,沒有硬性完成時間要求。孩子們可以在3個月觀察中,以興趣為導向,自由記錄下碗蓮生長的變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製出個性化自然筆記,從而感受到科學就在生活中。

沿湖“旅行”零距離賞荷 小學生將為碗蓮繪製3個月生長筆記

45名“小樹長”已上崗

後襄河公園開始招募“小湖長”

6月初,後襄河公園公開招募了來自江漢區振興路小學、鄔家墩小學、長港路小學的45名“小樹長”,目前都已正式上崗。據悉,7月至8月,該公園將在全市範圍內招募“小湖長”。

2日,長港路小學與後襄河公園以“四水研學”作為研學旅行系列活動的主題。五年級(1)班學生焦思洋參加過兩次研學活動,對擔任“小湖長”非常積極。她說:“在我的家鄉,家門口就是一口荷塘。從前,那裡的水非常清澈,水面可以倒映荷花;後來,荷塘變小了,水也變得渾濁了。水對於城市非常重要,為人們創造美景,增添生活情趣,還能讓空氣變得更好。如果我能當上‘小湖長’,我會維護湖泊的清潔,種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呼籲大家保護水生態。”

後襄河公園負責人表示,武漢是“百湖之市”,水資源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湖長”評選活動可以讓孩子們瞭解家鄉水,為保護長江水系作貢獻,增強他們對水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