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是可學可不學嗎?

视唱练耳是可学可不学吗?

视唱练耳是可学可不学吗?

答題目:當然不是!!!!

學鋼琴或其他樂器是一個綜合能力的接觸過程,我們常見的學琴方式往往一上來就是彈琴,不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而實際學琴的過程也是一個綜合素質學習的過程,但是,話說清楚一點就是,不是說學了鋼琴或是其他樂器就等於學習了視唱練耳、樂理等理論知識,實則是略有接觸。如果想要豐富、完善理論基礎,必須要注意系統認真的學習和培養。

我們見過的很多的琴童都面臨如下的問題:

剛剛開始學琴的前一段階段還好,因為樂曲簡單,孩子剛學琴,新鮮勁還沒過。隨著作品難度的加深,很多問題就慢慢暴露出來了,比如“看譜慢,節奏把握不好,左右手協調不好,彈奏的時候不僅要注意鍵盤的位置,手指的演奏技法,還要注意看譜,快速識別音高的位置,節奏的準確度,樂句的劃分等等方面。所有的問題堆積到一起,勢必讓孩子覺得難,不想學習了。

因此,我們在學琴的初期,甚至還沒正式開始彈琴之前,應該先把相關的基礎課程—“視唱練耳”掌握好,那麼學琴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學鋼琴歸根到底主要需要解決兩大方面的問題,一個彈奏的問題,一個是樂譜上的問題。那麼這兩大問題中,樂譜上的問題在初學鋼琴表現的尤為突出。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彈鋼琴時由於對樂譜不熟練,造成音樂不連貫,磕磕巴巴而苦惱;還有些孩子完全就是憑藉聽樂曲而強化模仿仿記憶,這個方式在初學的時候還行,樂譜簡單,等達到了二聲部以上的作品,純粹的模仿記憶就行不通了,久而久之養成了不看譜的壞習慣,使學琴、看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視唱練耳的學習就恰好幫助鋼琴學習者著通過看譜、唱譜、聽譜等方式,去強化對應樂譜的視覺、聽覺、記憶方面的能力。

如果把學鋼琴中遇到的難題比作一個強大的敵人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採用“游擊戰”,將這個強大的敵人進行難度分解,各個擊破。而視唱練耳恰恰是需要分解和擊破的關鍵一步。那麼進行有效的視唱練耳呢?

視唱練耳包括視唱和練耳兩部分。練耳又包括聽覺分析和聽寫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一 視唱部分

(一)音準

1、音準就是要準確地掌握各種音程關係,能夠將一音到另一音準確地連接起來,對音準的要求毎時每刻都應十分注意,要唱準音,首先腦子必須對毎個音應有一個音髙概念,這樣唱時才能在你的大腦支配下唱準毎一個音。要先想音高再去唱,腦子走在嘴的前面。

2、視唱之前要先唱音階。值班音練習、音級練習等。唱音階時除注意音準外,還要在腦子裡反映各音在調式的級數。值班音練習do-re do-mi do-fa … re-do re-mi re-fa…等力口強每個音和其它音之間的音高概念,音級練習主要練習各調的I II I,I IV III,I VI V,I VII I。因為旋律的走向最終是不穩定音進行到穩定音。

3、視唱如有大跳,變音,fa si等音要重點練習,因為這幾方面是視唱音準的難點。如這幾方面能唱準,視唱的音準應該基本沒有問題。

(二)節奏

1、節奏是組織起來的長短關係,在節奏的訓練中要重視擊拍,養成邊視唱邊用指揮圖式劃拍的良好習慣,以起到指揮視唱和組織節奏的作用,並應特別重視節拍的強弱感,防止用腳打拍。

2、在進行視唱前,應將每部分的節奏型先單獨練習,再對比練習,最後綜合聯繫。

3、在練習節奏時,要從開始就培養學生對各種節奏型具有整體感,應把每一種節奏型看作是音符在時值上組合的整體,而不是音符的連接。要善於啟發學生抓住不同節奏型所產生的不同的節奏感。

4、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音樂是心靈的算術”。所以視唱時內心要有節奏,要穩,不要忽快忽慢,心控要好。

(三)表現力

視唱除了要解決最基本的音準和節奏外,還要注意音樂的表現力,注意樂曲中各種力度.速度及表情記號,並且注意當旋律上行時要自然漸強,下行時聲音要自然漸弱,在樂曲的髙潮處要注意用漸強的音量。在視唱時聲音應儘量純正、宏亮、優美、圓潤、流暢,有表情。要養成聽自己聲音的習慣,學會在自己聽覺的控制下進行視唱。二聲部視唱可唱一聲部,自彈另一聲部,注意合作,要唱得協調,並且能傾聽兩個聲部的關係。

(四)唱名法

視唱分為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這兩種唱名法在視唱中各有優點。固定唱名法因唱名固定,不隨調性變化而變化,有利於培養固定音髙的絕對音感,在演奏和演唱中轉調方便。首調唱名法重慶聲樂教育培訓資源網的唱名隨調性變化而變化,因此主音感強,音調自然,但難以適應轉調和變化,且唱名在五線譜中位置不固定,識譜具有一定難度。同樣,固定唱名法在升降號較多的情況下,掌握調性的難度亦會增加。所以具體使用哪種唱名法還需根據學習者不同的情況而定,一般在訓練小孩或從小學習音樂(童子功)採用固定唱名法,年齡稍大一些或學習音樂比較晚一些採用首調唱名法。

(五)積累音樂語言

視唱是積累音樂語彙和獲得感性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在視唱的過程中,應背唱有價值的中外優秀作品和民族民間音樂,以便使學生在獲得技能的同時,積累一定數量的優秀的而有用的音樂語彙,逐步提高音樂修養,並且必須堅持背譜。只有按固定唱名背一定數量的視唱才能更好的熟悉各調,在背譜的過程中,要思考樂曲的調式特點,分析樂曲的結構,搞清楚樂句間的關係,如重複、對比、模進等。

二 練耳部分

(一)聽覺分析

聽覺分析主要包括單音、音組、和絃的模唱,節奏模仿(手敲口唸),曲調記憶模唱(固定音髙或哼唱模仿)。以考查學生對音高、節拍、節奏、調式等綜合模仿記憶能力。訓練的過程中要本著由易到難、由短到長、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

(二)聽寫

聽寫主要包括聽寫單音、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和絃、和絃連接、節奏、旋律等。

1、聽寫單音聽辨單音時,要建立固定音感,牢牢記住標準音,然後用標準音與需要聽記的音比較,確定其與標準音之間的音程關係,反映在譜上用全音符記寫。

2、旋律音程

聽寫旋律音程時要藉助含自然音程的熟悉歌曲,並且最好是歌曲的開頭或髙潮部分,毎個音程關係要在腦子裡打下烙印。

3、和聲音程

聽和聲音程關鍵在模唱,模唱出來再根據聽旋律音程的方法找出其音高。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音程既有基本音級又有變化音級,先聽基本音級,然後根據性質找變化音級。

4、聽寫和絃

聽和絃主要聽音響效果和性質,大三明亮、小三暗淡、增三擴張、減三收縮,但更主要的是聽性質,聽性質也可以藉助熟悉的歌曲。

5、和絃連接

和絃連接應先聽低音,然後聽和絃的性質,最後根據和絃的性質寫音,聽和絃連接要與調式音級級數聯繫起來。

6、節奏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樂中的骨骼,在視唱練耳中日益被重視。節奏雖千變萬化,總結起來基本節奏型也就那麼幾種。掌握常見的基本節奏型,其他節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節奏聽辨聽記中,休止符可以在節奏型的任何位置上出現。在節奏練習時應多讀、多聽、多記,必須做到會打、會讀、會聽,會寫。開始是一拍子的音型訓練,然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甚至幾小節的排列組合,逐漸增加長度和難度。在訓練的過重慶聲樂教育培訓資源網程中可採用填充(前後節奏都寫下來,只留下一部分讓學生寫);改錯(教師寫出節奏與彈奏有局部差異,讓學生改正錯誤部分)。這樣佈局練習要比整個節奏聽寫效果要好。

7、聽寫旋律

聽寫旋律是一個綜合練習,它包括音髙.節奏、調式調性等方面的知識,所以旋律訓練應在音準和節奏都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在訓練中應多做調性訓練。給標準音以任一音為主音,彈奏一曲調,迅速找到主音,並確定與標準音之間的音程關係,用首調聽然後移到所要求的調上去。訓練旋律還可以採用節奏固定改變曲調,還可像節奏訓練一樣,採用填充、改錯、擴充樂句等方法。

總之,視唱練耳作為一項技能訓練,一定要做到口唱、耳聽、腦想、心記、手劃拍。通過唱加強對音髙的記憶能力,通過聽提高對音髙的辨別能力,通過想培養內心音高想象力及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劃拍準確唱出各單位拍的時值及節拍感。必須通過反覆練習,刻苦訓練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天天練習,要持之以恆。裡格爾曾說過:”音樂是靈魂的語言”。費爾巴哈說:”音樂是感情的一種獨白”。因此視唱練耳並不是單純的去聽去唱,而是用腦去思維,用心靈去感受。

歡迎轉發

视唱练耳是可学可不学吗?
视唱练耳是可学可不学吗?视唱练耳是可学可不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