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不會的時候,正是一念不生之時,即刻迴光返照……

溈山禪師聽到良价所舉的“無情說法”公案之後,

便說:“我這裡亦有,只是罕遇其人。”

這樣的無情說法,我這裡也有。

在你不會的時候,正是一念不生之時,即刻迴光返照……


要遇到根基相當大的人,才能相機相契,所以說“罕遇其人”。

良价說:“某甲未明,乞師指示。”

溈山禪師把平日所用的拂塵豎著舉起來,問良价:“會麼?”

這就是無情說法,你能領會嗎?

良价說:“不會。”

良价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明白、未領會。

其實,這個時候是最親切的了。因為如果你會了、理解了就是情見,就有道理可得了。

相反,在你不會的時候,正是一念不生之時,即刻迴光返照,這是什麼?當下就見性了!

可惜良价總以為還有個道理在,會錯了意,機會也就錯過了。良价接著說:“請和尚說。”溈山道:“

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由父母所生的這個肉身嘴巴,始終不能對你講。

為什麼呢?因為任你千說萬說,總是說不到。

這是言語說不到、思維不能及的,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了即不中,知道了就不是了。

溈山在這裡暗示良价,無說是真說,無聞是真聞,這就是無情說法。

遺憾的是,這時候良价仍顢頇不明白。人們往往執著見聞覺知所相對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即執著在這個所見所聞上,那麼,無所見無所聞就不是了。

豈不知,這個無所見無所聞的能見能聞的真性,是從來不間斷的,是沒有相續痕跡的,是如如不動的,故佛性又稱“如如”。

由此可見,人們妄想執著的習氣是多麼濃厚深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